米 雨
?
四川中小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探究——以遂寧市為例
米雨
【摘 要】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提出:“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边@表明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即是關乎城市開拓發展的重要因素,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新方向,新道路。故本文就以遂寧市為例,針對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之路可能面臨的困境以及策略進行探究,旨在為四川省中小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建設之路,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幫助與支撐。
【關鍵詞】四川 中小城市 遂寧市 文化軟實力 建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放在追求文化生活的充實和精神生活的滿足上,在此基礎之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口號逐漸打響,文化軟實力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是否過硬的重要判斷因素。所以,在新時期的背景之下,要想提升我國的國家軟實力,就必然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而要想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從地方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入手,將中小城市的文化軟實力不斷地提升上來,進而為整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打好堅實的基礎。
遂寧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有著良好的區域發展優勢。它不僅地處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上,成為了全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而且有著十分悠長的發展歷史,擁有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故“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的名號都是遂寧市胸口上響當當的徽章?,F如今,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遂寧市中就有四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十三個,國家級、升級與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總計更高達45項之多。而遂寧市發展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還不僅僅是這些文物保護單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家4A級景區就有三個,不僅如此,遂寧市的文化單位,比如說雜技團和川劇團等帶著獨具遂寧特色的傳統技藝已經走出了四川,逐漸開始獲得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一)傳統城市文化建設與現代城市文化建設的沖突
實際上,一個城市發展起文化產業,對于一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有著巨大推進作用的,而這種推進作用表現不僅僅表現在對于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廣,更能夠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地方的經濟建設水平提升上來。然而遂寧市作用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卻并沒有充分的對這些資源加以利用,而是一味地將城市發展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由于遂寧市本身的文化體制較為落后,遂寧市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逐漸在經濟建設的大勢頭之下成為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這樣一來遂寧市既因為經濟建設水平較弱而無法達到理想中的經濟建設效果,又錯失了將文化產業作為城市建設主要發展目標的方式,讓文化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炮灰”。
(二)城市本土文化建設與外來文化的沖突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而由于歷史環境的不同以及各地方風土人情、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氛圍等條件的不同,不同的區域之間的文化也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和區別。將歷史的時間軸撥到20世紀七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我國城市的文化發展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是東部沿海地區,由于改革開放的優勢最先給予了這一部分地區,導致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在經濟上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在對外交流方面也有了更加優渥的條件,長期發展下來,東部沿海地區較之其他地區在經濟上有更加優越的條件我,文化產業也發展得更為迅速。其次,是中部地區。中部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資源,在文化發展商有著屬于自己的優勢,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讓中部地區的文化軟實力逐漸被東部地區超越。最后,是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在歷史的長河中累積了大量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容,但是由于西部地區與外界交流困難,導致西部地區的人民普遍思想較為傳統,再加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遲緩,導致西部地區沒有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讓西部地區文化向外發展變得更加的困難。遂寧市就是典型的西部中小城市,在城市文化的建設上,遂寧市由于自身觀念的守舊與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很好的將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進行一個良好的協調,導致遂寧市的文化建設止步不前,無法實現更進一步的推廣與建設。
(三)城市文化建設的趨同性
遂寧市是一個地方文化色彩十分濃郁的城市,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發展,遂寧市的城市文化建設并沒有順應著當地的文化特色所發展,而是逐漸走向了趨同。就拿城市建筑來說,城市建筑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骨骼,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風貌,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座城市之所以區別于另一座城市的重要標準。然而現如今的遂寧市的建筑風格與其他城市一樣并無二致,全都是鋼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高樓大廈,都是仿造著國內外知名的建筑進行的二次設計。甚至許多地方還存在著歷史氣息濃郁的河流和建筑,有些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建筑就建設在其旁,整體看過去不倫不類,既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之感,又失去了遂寧市作為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小城所具有的獨特氣質,這種文化建設的趨同性,可以說是遂寧市城市文化建設道路上的重大阻礙。
(一)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財產,整合城市特色文化資源
遂寧市應當好好挖掘、修復曾經在遂寧歷史上出現過但現在正在被遺忘或者已經不為民眾所知的傳統文化資源,例如,亦稱中國洞經音樂的蓬溪洞經音樂,四川車燈,涪江邊老纖夫中流傳的船工號子等等,都可以讓它們在民眾當中重新風采,既傳承了優秀文化資源又打響了城市名牌。還有就是中國的觀音民俗文化也歷史悠久,更是非常適合打造成鮮明的地方文化品牌。諸如遂寧市可以通過打造節慶文化的方式,舉辦輻射世界各地,并且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觀音主題旅游大戲,通過旅游大戲吸引更多人來到遂寧市、體會遂寧特色文化。還可以與國外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聯系,不斷地將遂寧市文化資源在整合之后申報歷史文化遺產,之后樹立起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生命力更強、更具有發展空間與活力的城市文化特色品牌,促進遂寧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
(二)提高政府部門的文化保護意識和文化使命感
思想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礎,要想做好遂寧城市文化建設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思想和觀念上提高政府部門對于遂寧市歷史文化保護意識與文化傳播與建設的使命感。遂寧市政府應當認識到,文化建設對于遂寧城市建設來說有著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軟實力,是遂寧市得以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文化建設中,政府部門應當不斷的革新自己的固有觀念,著手經營文化產業、建設文化環境,在此基礎之上,引導遂寧市民眾逐漸養成良好的文化保護意識和文化使命感。
(三)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強調遂寧城市文化品牌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其外表的華麗,更在于其內在的文化底蘊決定出的城市整體氣質與個性,而遂寧市由于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在城市氣質上有著極大的優勢?,F如今,遂寧市已經有了三個屬于自己的城市品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書法之鄉”,遂寧市政府應當抓住這三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著力圍繞著這三個品牌打造具有濃郁遂寧特色的文化產品,將遂寧市的城市文化品牌突出出來。比如說,遂寧市可以在城市中建立會展中心蓮花大廈、城市路燈蓮花燈等觀音文化城市識別系統,強調遂寧城市文化品牌。
(四)提升民眾精神文明素養,強化城市文化自我認同
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見證者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人民群眾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就像是巴西之所以成為足球強國,不僅僅靠的是一支出色的足球隊伍,更得益于整個巴西的國民普遍都喜愛足球、會踢足球,有了這樣一個文化環境,巴西能成為足球強國自然在情理之中。同理,要想進行好遂寧市的城市文化建設,必須提升遂寧市民眾的精神文明素養,強化遂寧市民眾對于本城市文化的自我認同。比如說,遂寧市的觀音文化是遂寧市文化的代表,遂寧市民眾無論是八十歲的老人,還是五歲的孩童,都在觀音文化和諧、真愛、慈善的觀音文化的覆蓋之下生長著,在這樣的背景下,遂寧市政府就可以從觀音文化這一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文化入手,舉辦觀音文化主題的歌舞活動或者是宣傳展演,在大街小巷進行觀音文化的宣傳,讓這些文化烙印在深深的存在于他們的心中,加強遂寧市民眾對于本地文化的認可與民族榮譽感的提升。
(五)健全城市文化建設的機制,加強文化傳播
遂寧市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城市文化建設的機制,在一個科學完善的建設機制的基礎之上,讓遂寧市的文化優勢得以發展和傳播,與其他城市進行文化軟實力方面的競爭。首先,遂寧市應當精準定位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將文化建設與農業發展和工業發展提升到同等的位置中來,制定種種政策,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其次,大力發展遂寧市文化企業,培養骨干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將文化企業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最后,遂寧市政府應當認識到文化傳播對于民眾的影響以及對于本土文化向外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加強對于文化輿論的傳播,及時的就民眾關心的城市文化建設問題做出解釋和分析,并通過輿論干預,將民眾的思想引入到健康的軌道中去。不僅如此,遂寧市的媒體從業者也要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入手,通過文化傳播,將遂寧市的文化建設成果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提升遂寧市的文化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遂寧市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對于國家的建設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靈魂,更是建設城市的精神支柱。因為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政治、經濟、科技以及基礎設施等這些“硬實力”,還需要文化這個“軟實力”作為支撐。遂寧市本身具有十分優秀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化色彩,在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道路之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而作為四川中小城市的典型,在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上能夠為其他城市提供許許多多的建議。首先,文化建設的著手點可以是地方文化,通過對地方文化的大力發展,可以使城市文化建設實現質的飛躍;其次,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要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文化建設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再次,要發揮好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對文化進行傳播與傳承;最后,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對城市文化進行充分的傳播,通過擴大影響力的方式,不斷地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60 位知名專家解讀十七大報(下篇)—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J].北京:人民論壇,2007 .
[2]肖勇明,張天杰.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01).
[3]張國祚.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J].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
[4]姬汝茂.我國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 .
[5]常紅.文化軟實力藍皮書:“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尚無根本改變[N].北京:人民網,2011-02-18.
[6]盧宏,盧寧,楊凝希.地方文獻的功能: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另一維度[J].圖書館論壇,2008,28(05).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