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佩
?
略論東巴教對納西族文學的影響
朱佩
【摘 要】東巴教作為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宗教,對納西族人民的思想觀念與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納西族文學作為納西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的豐富的精神財富,是納西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東巴教思想的烙印,與東巴教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文章擬從書寫載體、思想內涵以及繼承與發展等方面簡略談談東巴教對納西族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東巴教 納西族文學 影響
宗教與文學盡管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但是,“宗教與文學自其產生之日起,便具有內在的聯系。宗教與文學就本質而言,它們都是人本精神的體現。”東巴教作為納西族的一種土生原始宗教,是納西族人民精神信仰的依托,對納西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各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納西族豐富燦爛的文學成就更是與東巴教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東巴教對納西族文學的影響,我們將結合具體的實例,從文學的書寫載體、思想內涵、傳承與發展等方面作一個簡要的論述。
納西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少數幾個擁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古代的納西族人民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創制了一種獨特的象形文字符號——東巴文,因為這種文字經常被東巴教的巫師東巴用來記錄東巴教經典,因此被人們稱為“東巴文”。“宗教的需要是文字產生的主要原因,即需要在宗教活動中,用一些簡單的文字符號幫助記憶,標記較豐富的神話故事和標識宗教神鬼名稱。”盡管在東巴教產生之前,納西族社會中已經產生了象形文字符號,但是這種文字的逐漸完善和成熟與東巴教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文字起源于記事圖畫,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也不例外。早在東巴教產生之前,納西族社會中已經產生了少量的象形字符,但是這些字符還僅僅局限于對實物的基本描摹,與圖畫差不多,能夠表達的意義也很有限。同時,由于這些字符或寫在木牌上,或寫在石頭上,或寫在動物皮上,隨用隨丟,不加收藏,很容易失傳,因而這段時期文字的發展十分緩慢,文字系統也不是很成熟。
然而,隨著東巴教的產生與不斷發展完善,用文字書寫東巴教的經典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東巴們需要將一些口誦的經文書寫記錄下來,因而除了繼續使用已有的象形、指事文字外,還采用了新的造字方法創造了許多會意、形聲字,以適用經書抄寫的需求,東巴們的這一舉措,無疑是促進了東巴文字的快速發展。而東巴文字的迅速發展,又使得大量的東巴經典得以保存下來,成為記錄納西族古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根據目前有關學者的研究統計,在東巴經典中文學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記載的大量的神話、傳說、史詩、歌謠等,成為納西族早期書面文學的代表。
東巴經中記載的大量文學作品,成為納西族文學史上寶貴的財富,形成了納西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東巴文學,而這些與東巴文字和東巴教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納西族文學是納西族人民在生產勞動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是勞動人民思想和愿望的反映,而東巴教作為古代納西族人民精神信仰的依托,在塑造納西族人民思維方式和民族性格的同時,自然也將這種宗教的影響力擴散至納西族的文學作品當中,使納西族文學作品的內容深深地打上了東巴教思想的烙印。
東巴教思想與教義對納西族文學影響的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納西族的殉情文學。記載于東巴經中的納西族古典殉情長詩《魯般魯饒》和納西族民間大調《游悲》是納西族殉情文學的代表,它們都講述了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原因不能夠結合,最后一起殉情共赴理想的樂土“玉龍第三國”的悲劇故事。其實,在納西族的殉情文學作品中,殉情的主體往往不只一對青年男女,通常是幾對甚至幾十對青年男女的集體殉情,而這種特殊現象的產生與東巴教中所宣揚的“祖先崇拜”、“鬼魂觀念”和“生命最終歸于大自然”等思想有極大的關系。
受東巴教思想的影響,古代的納西族人民認為,人死后的鬼魂會徘徊于山林間,如果能夠及時地為這些鬼魂舉行超度的儀式,這些鬼魂就會回歸平和安詳的“祖先之地”,從而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不至于給人世間的親人作祟。因此,對于納西族人民而言,死亡只是回歸到祖先所在的地方,那兒是一片理想的樂土,在文學作品中,通常也將那里描述成一個綠草如茵、鮮花滿地的人間天堂,因而大批的青年男女都紛紛奔赴那個幸福的國度。
在殉情文學作品中,青年男女追求的理想國度通常是“玉龍第三國”,而這種意象的產生與東巴教中的自然崇拜有很大的關系。在東巴教的自然崇拜意識中,對山的崇拜很突出。東巴教中的眾多神仙都居住在山上,而對于納西族人民而言,他們的最大山神應該是玉龍雪山。因此,納西族人民認為他們死后靈魂將回到大山的懷抱中,并將玉龍雪山幻化成靈魂所居的極樂世界。
東巴教思想和教義貫穿于納西族的文學作品中,不僅豐富了文學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往往也使納西族的文學產生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還是以敘事長詩《魯般魯饒》為例,詩中的青年男女不能結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女主人公曾經離開伙伴們獨居,因此伙伴們懷疑她是一個沒有貞操的壞女人,也許小蛇盤懷中,小蛙動腹中。這里的蛇和蛙與東巴教的“生殖崇拜”觀念有關,在東巴教中,蛇和蛙被認為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征,是生殖能力的代表。在這首長詩中,采用因果倒置的方式,用產生生命的蛇和蛙來表示由它們產生的結果——男女婚姻關系之外而形成的不被社會接納的生命體。因此,如果不了解東巴教的有關思想和教義,自然就無法領會這其中隱藏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了。
前面我們在討論東巴象形文字對納西族文學的影響時,已經說到東巴文字的成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存納西族文學的作用,接下來我們還要從東巴教的祭司——東巴的角度來談談東巴教對納西族文學在傳承與發展方面產生的影響。
東巴教的祭司——東巴在納西族社會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由于東巴教的經典是一種提示性的文字片段,因此同一本經書由不同的東巴來誦讀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同,這就要求東巴們不僅能夠掌握東巴文字,還要能寫能誦,能歌能舞;同時,由于主持東巴教儀式的需要,東巴們還要能夠掌握古代社會最先進的天文、地理、醫藥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制作各種儀式的道具的能力。這些就使得東巴們必須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和文化水平,東巴們也因此成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高級知識分子。另一方面,東巴教并沒有專職的祭司,因此,當祭祀儀式結束時,東巴們就成為普通的勞動者,和普通的民眾一起從事生產勞動。這樣,東巴們在納西族社會中便具有了雙重的身份地位,當舉行東巴教儀式時,東巴們是神界的使者,凌駕于普通民眾之上,而當東巴們走下神壇與普通百姓接觸時,他們也成為一名普通的勞動者。
東巴們這種特殊的社會地位,一方面,在平時的生產勞作中,東巴們能夠從民間收集許多情節詭異、曲折離奇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以及口頭歌謠,在繼承這些豐富的口頭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再經過東巴們的整理加工和創作,這些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最終演繹成成篇的文學作品,進而形成了內容龐雜、體裁豐富的東巴文學,促進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宣傳東巴教的教義和思想,東巴們在生產的間歇,也會將東巴文學中精彩的內容用講故事、唱民歌的形式再現出來,講與普通的百姓聽,在豐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擴大了東巴文學的傳播范圍,進而增強了納西族文學的影響力,推動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
當然,東巴教中的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也滲透到了納西族文學當中,對納西族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消極的作用,并在階級社會中成為統治階級的宣傳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東巴教的存在,在客觀上豐富了納西族文學的思想內容,推動了納西族文學不斷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學麗江調查隊編寫.納西族文學史(初稿)[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12.
[2]楊福泉.納西族文化史論[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8.
[3]木仕華.東巴教與納西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9.
[4]納西族簡史編寫組.納西族簡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
[5]周群.宗教與文學[J].江蘇社會科學,2006(4).
[6]和力民.東巴教與東巴文——論東巴教在東巴文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輯),1991:12.
[7]習煜華.東巴教里的“署”所體現的生殖崇拜含義[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
[8]楊福泉.納西族古典殉情文學中的靈界信仰[J].民族藝術,1997(3).
[9]李琳.人神的交流——淺論納西族東巴經文學和民間文學的互動發展[J].民族文學研究,2002:1.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