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連大學檔案館 夏明輝
檔案局(館)為推進經濟政治文明建設服務
文/大連大學檔案館 夏明輝
新時期,檔案局(館)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圍繞中心發展經濟;全面服務政治文明,為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檔案局(館);經濟;政治;建設服務
在信息化不斷發展,進入大數據的時代,檔案局(館)必須充分利用信息,特別是城市記憶信息,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文明發展服務。
國家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檔案局(館)首要任務是圍繞中心,推動經濟發展。大連市檔案局(館)10多年來成為好榜樣。
(一)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由于歷史原因曾是國家的長子,為全國解放立下頭功,為全國擺脫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全國經濟發展需要的鋼鐵、鋼材、煤炭、石油、木材、水泥、機床、汽車、火車、艦船、飛機、各種大型機械、生產線、軸承、大豆、小麥、水果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各省市。大批干部、專業技術人員、高校畢業生被派到各地,東北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有的被整體遷到內地。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甚至國防現代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東北現象,即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陷入了困境。
由于技術裝備是五六十年代的,在世界新的技術浪潮中落后了,產品滯銷。東北煤炭、鋼鐵、石油、木材、石灰石等資源經過幾十年、上百年開采已經枯竭。國家投資不足,貸款受限,大型、特大型國營企業擔負許多社會功能,辦學校、建居民樓、供養文體辦醫院、要給社會公益事業投資,力不從心。有龐大的離、退休群體需要養活。在廣東、深圳異軍突起的形式下,東北顯得更加落后了。這時候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
大連也曾出現東北現象。1984年以后,大連被中央確定為對外開放沿海城市、經濟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中心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市等。大連在東北率先突圍,快速發展,成為東北經濟改革的龍頭和窗口城市。
在中央決策后,大連市檔案局(館)領導敏銳地認識到這項重大決策的偉大意義和價值,決心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促進作用。檔案局局長孔麗紅,副局長劉放鳴、劉志成,責成處長張菁華和檔案學會李云波牽頭,進行大連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記憶考察。組織了大連市特大型、大型企業如大連港、大連石化、西太平洋、染化、大化、氯酸鉀、造船、機車、重工、起重、機車、特鋼、冰山、瓦軸、華錄、大顯等撰寫企業振興記憶。首先記述建國以來的輝煌,再談改革開放以來遇到的問題,介紹怎樣改革創新,重新振興的經驗。這對東北地區的老工業企業振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課題組聘請大連大學趙得堅為專家做策劃,對各企業的撰稿人進行培訓,初稿、二稿審核,提修改建議等。請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刁成寶撰寫大連航運中心建設經驗。請市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主任張道航教授撰寫城市定位文章。請大連市史志宣教處長王軍從整體上介紹大連老工業基地振興。請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杜輝撰寫東北振興檔案工作創新。附錄大連史志辦王萬濤等編寫的《大連地區工業大事紀略》。編成專著《華章熱土——檔案與振興大連老工業基地研究》,21萬字,由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該項研究得到市委副秘書長劉宗勝、省檔案局長劉金樹的重視和支持,該書在東北傳播,反響很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啟迪作用。
(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2006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作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市檔案局(館)又一次啟動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活動。派出白曉紅、李云波、楊晨岑等吸收專家趙得堅等組成調研組,考察大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并且了解檔案工作怎樣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到金州區,普蘭店鄉鎮農村調查研究研究編程《檔案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研究》一書。對全市906個行政村檔案工作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明確發展方向。
(三)建立信用檔案整頓經濟秩序。國務院根據市場經濟秩序出現的假冒偽劣問題,提出建立信用檔案,打造誠信體系的決策。大連市檔案局(館)認識到這里經濟領域重大戰略決策,要為決策服務。責成檔案學會會長王麗萍(副局級)牽頭負責信用檔案建設工作。課題組對大連市銀行、保險、稅務、工商等行業進行調研,形成《大連市信用檔案管理辦法》,在市工商局試點,一年后定稿頒發全市實行,為大連市信用體系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檔案局局長孔麗紅,副局長劉放鳴、李志成和王麗萍、尹洪旭,在大連市農委、農科院、涉農縣區檔案局支持下,把大連檔案信息網絡終端通到每一個村委會。
(四)承擔提高大連自主創新能力對策課題研究任務。大連市科技創新有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出口幾億件服裝才換回一架波音飛機。出口電子設備只賺幾分之一,因為核心部件是外國進口的。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我們才能在經濟活動中平等公平,不吃虧。大連市檔案局為承擔了市社科院副省及重點科研課題《提高大連市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趙得堅,主要成員有王麗萍、張興星、高軍、趙陽(市科技局文書)等。獲市社科聯資助,研究報告結項,發表于《大連市社科院資助課題報告選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檔案局(館)要為政治文明建設服務。
(一)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國家根本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等。檔案局(館)為政治服務就要發揮這些方面的維護作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鞠德源查閱數以噸計的檔案資料,出版《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辯》100多萬字。此無可辨駁的史實證明,從14世紀起釣魚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主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2800萬字,55冊,對揭示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真相提供充分證據。國家檔案局公布5個專題西藏歷史檔案,有力證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300多家中外網站轉載。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新浪網等十多家轉發中央檔案館編輯的《共和國的腳步-1949年檔案》52個專題片。點擊量超過2億人次。
(二)宣傳黨和國家根本戰略。我們的國內戰略是“四個全面”。國際上是“推進建設持久和平,合作共贏的和諧世界”戰略。各地檔案館和信息部門積極宣傳黨中央新的戰略部署,發揮重要作用。在黨的十八大和中央全會籌備期間,中央組織部檔案部門開辟查檔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查檔服務。中央辦公廳檔案圖書資料室編輯檔案匯編十多種,為大會服務,為中央決策服務。
(三)保障公民的若干基本權益。2002年大連市委、市政府支持市檔案工作改革,建設面向公民的“現行文件服務中心”。市委、市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共81個,將可以為老百姓服務的文件、書刊、資料等移交給現行文件服務中心。該中心為獨立法人組織,編制80人,配備現代的設備,宗旨是為社會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社會公民憑身份證就可以查閱、復制中心的各種文件、資料。特別是關系群眾財產、婚姻、醫療、就業、保險、住房、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80多類政府文件,相關資料,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市委副書記王有為、副市長賀旻、市檔案局局長王新民、副局長劉放鳴等親自負責建立服務中心,不久大連市各縣區,遼寧省各地方根據大連檔案局的經驗也建立起現行文件服務中心,受到人民群眾熱烈歡迎。當年接待來訪5000多人次,利用文件檔案13400多份。例如有數以百計企業職工,因為企業撤銷破產,合并等,到養老時沒有辦法證明身份,到市檔案局現行文件服務中心,查找有關規定,找到在原企業工作的證據,解決了養老待遇問題。突破封閉,面對公眾服務是一項根本性革命。讓公民享有政府等信息的知情權。解決切身利益問題,體現公平,公正,民主,解決民生問題,推進民主化進程。
此文是2016年度遼寧省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強化城市記憶推進城市文明發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