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艷鳳李海東
1.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2.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思路
祖艷鳳1李海東2
1.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2.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一帶一路”戰略不僅為國際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其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肩負著艱巨的歷史重任。本文從校際合作、師資隊伍及海外辦學三方面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人才培養
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將充分促進沿線國家多領域全方位緊密合作。從教育的角度,首先,“一帶一路”戰略將會把沿線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技術甚至是教育資本引進來,使我國的教育朝著國際化人才需求的培養方向邁進。其次,隨著各國教育市場的開放,國內一些優秀的高校也可以走出國門,吸引中亞、非洲等國家的青少年來我國留學。最后,借助教育國際化的大潮,培養符合“一帶一路”戰略要求的國際化人才。世界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通過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中88%的高管都認為,人才是海外合作或境外投資成功與否的首要原因。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各國經濟、政治、宗教以及國情等方面差異較大,因此“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實施,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而且要能熟悉并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動態情況。高校必須緊跟“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步伐,不斷改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外合作辦學,是跨國教育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是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新的歷史時期、新的際遇,中外合作辦學應總結經驗、創新思維,培養新時期國際化人才。
(一)國際化意識不強
共建“一帶一路”必須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意識與素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兩次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強調高等教育必須將各種國際因素融入日常教學和科研中,使高等教育國際化、全球化、一體化,具備適應國際社會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美國教育部將培養大學生“全球能力”作為高等教育培養目標。“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學生國際意識與能力的強化具有情境性和適用性。而目前中外合作辦學中,基本上實現了形式上的國際化,而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意識和思維的培養還有待加強。
(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前歐美大學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主要是一種國際化的全面的綜合素質教育,除專業知識外,還涵蓋科學、管理、哲學、文化等方面。而在我國,對學生的培養要更側重于掌握專業本身的能力。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很多學校要么打著國際辦學的幌子依然固守傳統的教育理念,要么直接轉換為國外的培養目標,忽視本土的文化背景,二者皆不可取。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應是兩種培養模式的有效、全方位融合,優勢互補,突出特色。
(三)師資薄弱
在“一帶一路”政策下,我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之一仍是要不斷提高高校綜合實力,培養綜合性全能人才。在這種合作辦學的目的引導下,我國也必須具備相應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其對老師的具體要求包括課堂教學、對外實踐和個人素養等各個方面。為了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我國高校應該加大教育投入,對老師進行定期培訓,并安排老師外出學習,通過進行各類專業培訓和參加各種國際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促進國內高校教學的發展。
(一)加強校際合作
引進國際交流與實踐的機會,創新人才培養手段。通過中外合作辦學,中外雙方建立緊密的課程銜接體系,雙方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學分互認的方式在不同的年級轉入對方的高校繼續學習。同時可擴展交流生項目、暑期游學等項目,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到專業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自身的親身實踐去感受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學習工作環境,為他們將來從事國際事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國際化教學
引進國外優秀的專業課教師全英授課,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交流與應用能力。很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大學一年級就開設雙語課程,除了講授專業知識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外教全英文講授專業課程之前掌握英語,同時,雙語課教師也是專業課外教老師的助教,可以幫助外教和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踐證明,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在大學低年級就引進國外優秀的專業課教師全英授課,創新授課方式,是全面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在課程設置上從大學一年級就引入國外優秀的專業課教師全英文授課課程,使學生盡早接觸到大量的國外專業學術知識教材,迅速擴大專業知識詞匯量,真正做到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學習英語,在完成各門課程的作業中使用英語,真正做到“學中用、用中學”。
(三)拓寬渠道海外辦學
我國高校應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加大境外辦學力度,在沿線國家合作辦學,擴大中國高校在境外的影響力。目前,已有十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向中國發出了赴境外辦學的邀請,其中約旦和埃及等國家希望中國的應用型技術學校和相關專業赴當地辦學。此外,高校要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層人才的交流培養。高校可通過高端培養項目,增強沿線國家精英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同感,培養熟悉中國國情、理解中國問題,能夠適應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領域合作與交流的復合型、職業型、領袖型的國際化人才。
[1]文君,蔣先玲.用系統思維創新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05):153-160.
廣東省教育廳2014年重點平臺建設躍升計劃及重大項目與成果培育計劃項目粵教科函〔2015〕3號 《基于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WQNCX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