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民勝
?
如何將文學寫作手法融合到新聞寫作中
鄧民勝
【摘 要】近幾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發展,新聞傳媒事業隨著經濟的進步也得到了巨大的改進,對新聞寫作的要求不斷提升,所以為了提高新聞寫作水平,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十分有必要將文學寫作手法應用到新聞寫作中,促進新聞寫作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聞寫作 文學寫作 寫作手法
新聞媒體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不僅帶動了信息的高速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著相應積極影響。而在新聞的創制過程中,新聞信息只有與文學融合發展才能切實提升新聞寫作的實際質量,為社會大眾帶來高質量的新聞傳播服務。在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寫作技巧最早出現在美國,近幾年經過我國相關學者的努力,已經在我國新聞創制和傳播領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不僅新聞的文學性更強,還能增強新聞的個性化特征,進而提升了新聞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所以對文學寫作手法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首先,社會上新聞媒體的種類逐漸增多,各類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也必然更為激烈,在此社會背景下,如果不能保證節目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新聞節目就必然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淘汰的危險[1]。其次,在新聞寫作過程中融入新聞技巧可以促使新聞寫作更為生動活潑,為社會大眾對于新聞事件的了解創造條件,為新聞欄目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新聞寫作過程中融入文學寫作技巧,進一步增加新聞作品的可讀性和觀賞性,及時抓住受眾群體的目光,提升節市場競爭能力。
從新聞寫作的起源看,新聞寫作是文學寫作在新聞傳播方面的衍生,并且受到新聞信息傳播特殊性的影響區別于其他文學寫作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雖然新聞寫作與文學寫作之間存在著極其緊密的聯系,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特定的區別。新聞寫作更為關注新聞事件的事實和信息傳播等問題,而文學作品寫作則主要為情感層面的交流;新聞寫作中所使用的語言往往簡潔精煉,文學作品的創作則更為關注語言的審美價值,希望通過美的語言為讀者傳遞一定的精神思想;新聞創作要求對相關事件施加客觀嚴謹的闡述,而文學作品則需要對現實事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工。這也就是說雖然應該在新聞寫作中適當的融入文學寫作思想和技巧,但是不能完全地照搬和照抄,而是應該結合二者特色進行靈活運用,充分發揮文學寫作的優勢,為新聞寫作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在標題設置中應用文學寫作手法
一個好的新聞標題能夠直接吸引受眾群體的目光,激發受眾群體深入接受新聞信息的興趣,進而促使新聞創作得到受眾群體的認同。一般情況下,新聞標題代表著對相關新聞事件的概括,對受眾群體深入了解新聞內容產生著相應的引導作用。因此在新聞寫作過程中可以適當地使用文學寫作手法,如借鑒修辭手法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引發受眾群體興趣[2]。例如本年度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地區進行考察時,騰訊網的新聞編輯就將新聞標題設置成為“蘭考村民請習大大吃花生”,新聞標題更為具象化,激發了受眾群體繼續閱讀新聞的欲望,促使新聞獲得大量的閱讀和評論,得到受眾群體的認同。
(二)在新聞寫作主體創作中借鑒文學技巧
(1)在新聞寫作中設置懸念。懸念的設置是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直能夠表現方式,在偵探小說中被廣泛地應用。新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與偵探小說創作具有相似性,都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將未知的事件向讀者告知,并且在告知過程中需要調動讀者好奇心,激發其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將懸念設置方式應用于新聞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使應該保證事件的客觀性,不能為了設置懸念而對事件本身進行修改,只要簡單的設置懸念,能夠吸引讀者注意力即可。
(2)在新聞寫作中使用修辭手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如果作者要想進一步提升語言的語言的表達效果,就必須進行適當的修辭。同樣,新聞寫作也是如此,合理使用修辭手法能夠進一步增強新聞作品的可讀性,促使讀者對新聞事件的印象更為鮮明,進而進一步增加作品的現場感和吸引力,提升作品質量[3]。新聞編輯要想在新聞創作中合理應用修辭手法,還要適當提升自身素質,如具有較高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能夠用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的闡述新聞事件;具有發現新聞的眼睛,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事件中獲得靈感,并借用生活中的語言加強新聞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聯系;具有綜合應用修辭手法的能力,提升新聞可讀性,促使讀者在閱讀和欣賞過程中能夠產生精神層面的共鳴等。
綜上所述,文學寫作技巧在新聞寫作中的應用對新聞質量的提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應用文學寫作技巧進行新聞寫作,加深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聯系,進而提升新聞寫作質量,為我國新聞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姜威.淺談如何在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手法的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4):216~217.
[2]張啟浩.論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3):56~57.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學院黨委宣傳部)
作者簡介:鄧民勝(1974-),男,瑤族,廣西百色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寫作、新媒體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