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果
?
淺談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陳 果
【摘 要】隨著新經濟條件下社會的高速發展,企業文化逐漸成為企業立足的核心,重視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能加快促進企業目標定位,更能加速引領群體合力的形成,使其盡快步入正軌,朝著良好的態勢發展。
【關鍵詞】企業文化 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和發展過程中,從精神、制度、物質等方面提煉而成的管理理念、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總和,它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和財富,集中體現了企業發展的核心主張,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對促進企業健康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1]。
(一)引導全員與企業同步,提升凝聚力
引導企業整體和企業員工的價值及生產經營管理行為與企業自身的系統標準相向而行,通過“軟硬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使全體員工在企業使命、戰略目標、戰略舉措、管理流程等基本方面達成共識,保證企業人際關系的和諧性、穩定性和健康性,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獲取全員認同感,激勵其為企業做貢獻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企業員工多重需要的滿足,獲取其認同感,并努力轉化為其內心為企業貢獻力量的高昂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從而激勵員工自愿發揮自身潛能,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三)全面宣傳展示企業良好形象
按規劃方案建設,并逐步形成企業文化管理模式這一過程,不僅對企業經營管理及未來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還可以通過多方渠道全方位宣傳展示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部分經營管理者盲目認為企業文化僅僅是精神層面虛擬的產物,對創造和提升企業業績沒有太多實際作用,使其在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劃和設計階段已經進入了誤區。
(一)缺少規劃,忽略教育
沒有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久性、系統性的工程來抓,各部門協同工作時常出現不暢,企業管理和建設中的各項工作,如:對內對外宣傳、干部管理等沒有在企業精神的引領下發揮合力,且沒有在企業員工中開展文化教育培訓,使得企業文化挖掘程度不夠,無法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理念。
(二)混淆概念,忽略個性
簡單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用文化來管理企業,且將現代企業文化視為傳統文化,脫離企業管理實際。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現代企業的管理有利有弊,應該在符合自身特色的背景下,將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后,再確定具有企業個性的文化管理模式。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混為一談,勢必會削弱企業自身的積極因素,制約其發展。
(三)偏重形式,忽略內涵
沒有經過充分調研和深入實踐,缺少對自身特點的客觀認識,將幾段看似深刻的愿景目標描述、幾句簡單易記的標語口號等基本表現形式當作核心價值層面的內涵,認為C?形象設計即可讓企業員工真正融入到企業經營發展的進程中,就能夠實現凝聚人心、激勵員工的作用。這樣并未與企業上下就整體理念達成共識,難以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無法產生深遠的影響,使企業文化成為一席空話。
(1)做好企業文化建設診斷,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在企業領導者的帶動下,召集經營管理層相關人員、員工代表和邀請咨詢服務單位一起,根據企業現實狀況,梳理出讓企業全員認同的管理理念,并廣泛宣傳和動員,為后續工作把脈、開方。可以通過開展專家講座、集中討論學習等教育培訓工作和編寫《員工手冊》、宣傳欄展示等方式加深員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認識和理解,讓員工參與其中,將“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切實為推進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做好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的相互融合,將文化管理逐漸滲透進企業發展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同較完善的規章制度配套交融,企業文化從某種層面來講是一種無形的管理力量,作為一種規范和理念,它往往能夠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并更深入地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質,豐富文化管理的內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導向作用。通過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相輔相成,聚力員工與企業一起“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并實現共同目標,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做好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工作,促進“美麗企業”不斷發展。企業文化建設不是招之即來的事情,它需要經營管理者和員工打一場提煉、營造和創新的“持久戰”。新時期下,企業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因此固守本本文化并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2]。應充分發揮企業多層面、多環節的創新能力,并將其升華為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在激發和培養員工創新意識的同時,更好地拓展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開發、關系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營造企業健康、和諧氛圍,有效促進“美麗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新途徑[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19):18~18.
[2]吳夢溪.淺析企業文化發展創新的途徑與策略[J].工程建設,2009(6):27~29.
(作者單位:重慶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