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晨
?
用默頓失范理論淺析當代中國社會失范現象
胡曉晨
現代社會學奠基者涂爾干認為,從機械團結向有機團結的社會轉型時期有一個潛在的危險:舊被摧毀,新未建立,很可能出現社會道德規范的真空或“失范”(anomie)狀態。默頓中層理論的典型范例——越軌失范理論在涂爾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賦予它的含義及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個人認為解釋得更為具體和完備。他提出了兩項相互聯系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社會文化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制度性手段,“當個人無法利用制度性手段去達到社會文化目標,或者對傳統的目標不感興趣,或者對傳統目標與制度性手段都不感興趣時,就會在傳統目標與制度性手段之間產生失調現象或不平衡狀態,默頓稱之為失范?!?/p>
具體而言,中國失范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問題上:
(一)政治生活領域中腐敗問題愈演愈烈
當今社會,腐敗以司法腐敗、權力腐敗、經濟腐敗等等以多樣形式存在,一些黨政官員、職權擁有者,在合理合法的外衣掩護下,通過各種手段動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他們利用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規范松動、不明確、缺乏的情況,將“權力”這一稀缺資源作為“資本”投入市場,公共權力儼然已經成為了個人“斂財致富的主要途徑”。
(二)經濟生活領域里的欺詐、詆毀、貶低、引誘、脅迫、虛假廣告等所造成的一系列誠信危機
經濟生活領域充斥著一系列違反、背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自由競爭、自愿誠信、公平交易原則的行為。它破壞了市場價值規律,更是對人與人之間的信用體系的強烈沖擊。如當前人們對中國食品業的信任危機就已經達到白熱化階段。
(三)思想、文化生活領域里的價值失范與道德失范
市場經濟的趨利性誘導人們追逐金錢,在這以拜金主義為核心社會條件下,正常的工作、人際關系都可以變成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互通有無的關系,從而導致是非標準模糊,社會責任感淡漠,利他主義受到冷落;一些人理想信念動搖,道德觀念畸形,沉湎于低級趣味致使各種愚昧和迷信現象以及黃、賭、毒之類的東西也死灰復燃。
除此之外,青少年犯罪、網絡犯罪等問題都在轉型中國屢見不鮮,也成為了新時期社會失范越軌問題的焦點。
那么如何解釋這些社會失范現象呢?默頓指出,人們行為的動機產生于社會主流文化所規定的成功目標,社會結構為人們實現這些目標提供了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但并不能由此說人人都可以實現其目標。當文化目標和社會價值規范同社會成員按該目標和規范去行動的能力之間發生嚴重的脫節時便會導致失范現象。個人對文化目標和社會所認可的規則即制度化手段之間的結合方式基本上有如下五種:
(1)遵從,即接受文化目標和采用制度化手段,如努力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人,如艱苦奮斗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就會穩定發展。
(2)創新,即接受文化目標但卻拒絕采用社會規范所允許的制度化手段。創新者不想以正當的社會認可的途徑來實現主流文化規定的目標,卻以非制度化的不正當手段來達到同樣的目的。例如,盜用公款的會計、貪污受賄的公務員、職業盜賊,以不法手段致富的個體戶等。
(3)儀式主義,即僅僅知道按照既定規章辦事,沒有追求明確目標的動力。機械地遵守規章制度而無所事事、唯命是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科層制組織的官員是儀式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4)退卻主義,是指對文化目標和制度化手段一概拒絕的適應方式。當個人不遵守社會所認可的價值規范,也無意力爭實現文化所規定的成功目標時便會導致失敗主義、淡泊和隱居。酒鬼、流浪漢、乞丐、出家人等均屬退卻主義者。
(5)反叛,即認為舊有的文化目標和社會制度是不公正的,所以希望通過一套全新的手段來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秩序以替代現存的。反叛者或是因厭倦已經實現的成功目標而欲建立全新社會秩序的革命者,或是因為沒有采用制度化手段所以沒能達到新目標從而產生怨恨和不滿的人。
根據默頓的解釋,除第一種行為方式之外,其他四種都是以越軌的方式去適應失范的。當今我國社會,市場經濟誘導著人們產生趨利性的價值觀,將獲取財富的數量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與之而來的就是“社會信仰危機”和“信任危機”,而共同信仰的缺失、畸形也就是默頓失范理論所強調的社會成功目標的缺失、病態,是導致社會失范的根源之一。
另外一點,在默頓失范理論中,下層階級群體中除了受個人才能努力的限制外,更多的受到社會結構本身的限制,更難以通過制度性手段獲得財富,實現社會目標,當代中國社會居于不同的社會階級和地位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極不均等,所以拒絕使用合法的制度化手段而代之以非法的越軌手段去獲取成功的現象才會俯拾皆是。也就是說,人們難以通過制度性手段達到社會所認可的目標時,此時制度性手段與目標發生了脫節,社會結構瓦解,社會失范現象產生,越軌行為也會隨之而來??梢娭贫刃允侄蔚牟缓侠硪彩菍е律鐣Х兜囊粋€重要原因。
借用默頓的理論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可以看到社會價值失范和制度性手段的不健全是當代中國社會失范越軌現象大量發生的重要原因。在全社會范圍內重新樹立價值目標和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是整治失范現狀的良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勢在必行,擴大就業、普及教育以及調整社會公平應當予以最大程度的重視。
默頓的中層理論不同于宏大空洞的理論框架也區別于煩瑣具體的微觀經驗,有其獨特的視角、獨到的解釋和指導意義,然而任何社會學理論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失范理論貌似公允,但帶有明顯的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和服務的成分,中國社會失范現象也更有其他錯綜復雜的原因亟待探究。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