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 巖 韓 瑩
?
高校大學新生如何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探索
——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基礎學部為例
慕 巖 韓 瑩
【摘 要】如何讓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基礎學部為例,闡述了大學新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大學新生“適應”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新生 適應 大學學習
(一)學習適應問題
(1)新生的學習目標缺失、學習動力不足。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但進入大學后,一些新生的學習目標出現了缺失,對未來處于一種茫然狀態,不清楚大學四年應該如何度過,更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也由此產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
(2)新生學習無計劃、主動性差、學習方法不正確。中學和大學在教與學上都存在著很大不同,大學課堂以大班授課為主,教學知識量大、概括性高,需要自學的知識點多,部分新生沿襲著高中的學習方法,對大學的學習不適應,導致有些同學雖然學習廢寢忘食但由于學習方法不正確導致效果不佳。
(二)生活適應問題
(1)日常生活環境的變化,導致融入障礙。較大的區域及氣候差異、陌生的校園和宿舍環境、角色的變化等都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不適應
(2)人際交往出現障礙,不適應集體生活。進入大學的新生脫離了家庭環境,每天朝夕相處的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由于語言、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的差異使得一些新生不愿主動和周圍的同學交流。
(3)不會合理安排自主時間,導致業余生活規律紊亂。新生自主安排的時間相對中學較多,能否合理安排業余時間、妥善處理自主學習、社會工作和生活休閑之間的平衡是擺在新生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三)心理適應問題
(1)自卑心理。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子在中學時代一般都是翹楚,自我感覺良好,優越感很強。但進入學校之后,學習尖子的優勢已不復存在,面對如林強手,部分大學新生常常不能準確定位、正確評價自我,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2)失落心理。大學新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學時學習優秀、成長比較順利、對自己有較高的期望值。當大學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一些事情不盡如人意時,有些新生容易對理想產生懷疑,對現實產生不滿,產生心理落差。
緊密結合新生思想和工作實際,尊重和體現新生意愿,深入了解新生需求,充分尊重新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新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分類引導,使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到全體新生,促進新生的全面發展,著力加強新生同學在人生價值觀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鍛煉。
(一)建設新生全方位引導體系,幫助新生構建有關“大學”的認知圖式
1、引導新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了解培養過程、了解學習方法
2、引導新生設計科學的適合自身的目標體系,增強其成才內動力
3、依托心理健康啟蒙、咨詢與疏導體系,協調與新環境的關系,提高情緒的調控能力4、依托完善的學風建設體系,塑造積極向上的良好學風
(二)建立第二課堂及校園文化主陣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1、依托通識教育第二課堂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通識教育,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養方面的培養,使學生擁有完整人格,能進行有效思考、思想溝通、恰當判斷,分辨各種價值,得以全面發展。
2、依托“大一年度創新項目”等科技創新體系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
學校將組織大一年度創新項目的學生動員、立項指南發布、學生申請受理,組織立項評審、項目指導、過程檢查、結題評獎。定期舉辦培訓班,對立項學生、指導教師、學生助教進行培訓,同時建立大一年度創新項目計劃交流平臺和科技創新基地共享平臺。通過營造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強化創新思維,提升自主學習興趣。
學校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有完善的“獎、貸、助、勤、補”體系,會讓每一個新生同學有尊嚴地、快樂地在哈工大校園學習生活。學校希望通過全方位的新生適應引導工作,使新生同學們能夠完成“三個過渡”,即從高中小班授課到大學大班教學的過渡、從父母督學到獨立自主學習的過渡、從保姆式家庭生活到自立式集體生活的過渡;實現“三個適應”,即心理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培養“三自意識”,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育人實踐的第一階段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才培養和學生的全面成才打下堅實基礎,完成學生從基礎學部到大二各院的軟著陸。
參考文獻:
[1]謝力等.大一新生的特點分析及學業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長廊,2009.
[2]黃兆信,李遠煦.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研究——從高中與大學銜接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0(05).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