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瑞
?
就業視域下河南省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培育探究
梁 瑞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總體要求也發生了變化高校應深入了解社會朋確社會需求轉變自己的觀念并進行相應的改革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大學生。
【關鍵詞】就業視域 河南省大學生 綜合素質 創新培育
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長,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卻是許多用人單位抱怨,招不到合適人才。要想徹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企業、單位招人難問題,就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保證大學生就業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從大學生本身入手,加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期望。
所謂綜合素質是指個體在教育和環境的作用下發展而成的多方面主體性品質。在素質教育下,強調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修養,還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也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本文在全面考察不同內涵的基礎上認為其主要內容包括: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
(一)河南省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河南省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分析
(1)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不完善。眾所周知,河南省是人口輸出大省,在高校就業制度改革的洪流中,河南的大學畢業生面臨更多選擇,也面臨更大的沖擊,市場機制不完善,體制性障礙仍然擺在畢業生的面前。高校就業工作由教育部門管理,戶口是由公安部門管理,而人才市場的管理是由人事及勞動部門管理,這客觀上加重了大學生就業的不順暢。
河南省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幅度較大,競爭壓力巨大,加之本地區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更是加大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國際經濟面臨衰退趨勢,加大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河南省就業需求不足,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日益減弱,甚至出現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形成“剪刀差”的現象。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攀升,大量下崗和富余職工轉化為公開失業。
(2)學校原因
河南省雖然是人口大省,卻不是教育大省,存在重點大學重視科研,缺乏對本科生教學的責任心;高校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育質量不高,專業知識面狹窄;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內部運營封閉、缺乏自我評價和改進機能;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不盡合理。
2、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觀原因分析
(1)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畢業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基礎也有高有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2)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就業觀念落后。通過對河南省大學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就大學生的擇業首選條件選擇時,有43%的大學生選擇酬勞和待遇,有26%的大學生選擇實現自身價值,還有15%的大學生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職業價值評價方面,選擇經濟條件優越的占40%,選擇自身才能的實現的為38%,在進行就業地區選擇時,22%的大學生選擇到北上廣等大城市,31%的大學生選擇在省會鄭州發展,33%的大學生選擇省內其他地級市,只有14%的大學生選擇回到鄉鎮。在選擇就業單位時,27%的大學生選擇政府事業單位,48%的大學生選擇大中型企業,16%的大學生選擇鄉鎮和私人企業,還有9%的大學生選擇自己創業。說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并沒有根本轉變。
(3)大學生缺少對企業需求認知,求職途徑不清晰。通過調查,73%大學生并不了解企業需要的人才標準,而是盲目的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托關系”、“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于“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大學生求職途徑不清晰,首先反應在就業信息獲得途徑上,有22.2%的學生選擇課堂、教師,40.7%的學生選擇網絡,16.8%的學生選擇社會經驗,20.3%的學生選擇父母家人。
(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
1、大學生綜合素質
在就業壓力巨大的今天,用人單位和大學畢業生都面臨雙向選擇的機遇和挑戰,企業掌握了選人用人的主動權,在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調查中,超過80%的用人單位表示重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選擇表示非常重視思想道德素質和工作態度的占82.3%,選擇非常重視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企業則占74.6%,選擇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的占67.4%,至于對大學畢業生畢業學校的重視開始下降,說明用人單位開始根據實際情況理性的進行選擇。
2、專業素質
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相比,在被調查的中小型企業中,由于在人才引進上并不占優勢,所以這些企業更重視的是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專業性是這些企業在招聘時最為重視的內容,有48%的企業選擇了專業知識技能,其次才是組織協作管理能力,有29%的企業選擇,外語水平等附加條件,有23%的企業選擇,不難看出企業現在的人才需求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3、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
與以往企業招聘注重學生畢業的學校,專業不同的是現在的企業更重視大學畢業生的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根據調查有72%的企業都會在面試中側重對大學畢業生的創新潛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考量,一方面,這與當今社會信息快速發展的現狀分不開,另一方面,大學生期間的學習相對滯后,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充實提高。
(三)大學生順利就業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構成體系
多數用人單位在考量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身心素質之后還會對以下的大學生素質進行考察。
1、文化知識體現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大多數用人單位都認為文化知識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文學,藝術,哲學思想,語言文字功底都會影響大學畢業生的人際交往和企業文化的建立。而受調查的河南省的大學生往往最為忽視的也是這些內容,盲目的追求專業上的能力,忽視了文化知識的積淀。
2、堅持與堅韌是大學生長遠發展的素質
大多數用人單位都面臨過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經不住實習期的困境而辭職的情況,他們認為大學生是否具有堅持和堅韌不怕吃苦的素質是決定其能否長遠發展的基石。而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如今的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這種素質。
3、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越來越受到重視
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普遍缺乏體育鍛煉,而現實殘酷的競爭壓力是必須要有好的身體素質為依托,加之大學生活相對寬松,進入社會后的心理調適也尤為重要。
(一)結論
(1)河南省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由社會及學校等客觀原因和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自身定位偏頗,就業觀念落后、缺少對企業需求認知,求職途徑不清晰的主觀原因造成的。
(2)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包括大學生綜合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
(3)大學生順利就業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構成體系還包括文化知識、堅持與堅韌的素質以及心理與身體素質。
(二)建議
1、重視基本素質培育,加強生活生存能力
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選聘人才時看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此為導向,高校要成分重視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大學生基本素質是大學生完成學業,走向社會,順利就業的基礎,也是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融入工作團隊,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重視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培育,加強其生活生存能力,要從養成教育做起,以整體道德素質的提高帶動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的提高,組織豐富多樣的宣講活動,報告會、座談會,啟發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2、加強市場導向性,突出個性化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在課程設計與學科建設上要體現市場的調節作用,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的人才。同時突出科學專業特色,突出學生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涉獵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明確目標培養體系,積極轉化科研成果,努力培養用人單位想用肯用敢用的人才。
3、強調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積極與用人單位接軌,開辟實習實踐的綠色通道,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感受。早接觸社會,早發現短板,早提高技能,早調整心理狀況,積累經驗,提高素質。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學院營造就業創業氛圍,創造出一個和諧健康的培養環境。
4、加強行業特色培養,提高核心競爭力
加強行業特色專業培養,服務社會、行業和地區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核心,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培養一批“專業好,有專長的”復合型人才,帶動整個專業學生整體素質,打造行業特色專業的品牌。
5、加大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氣質,修養和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調身心健康同步發展。
從教師的準入著手,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規范教師的行為,強調教師的引領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學習深造,參加業務培訓,培養有能力,有素質,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郭超.高等教育大眾化視閨下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J].工會論壇,2010.
[2]張雅欽.略論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
[3]張必濤,肖旭.大學生就業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J].人文社科版,2004,2(25):132~133.
[4]劉玉華,黃偉雄,徐銀燕,賈楠.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5(15):167~169.
[5]王宇,辛榮生,趙晶,魯占靈,張宗濤,董林,賈曉林.創新實驗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23):61~63.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2015-GH-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