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芥川龍之介的《東洋之秋》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夢宇 孔 月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34)
從“寒山拾得”人物形象看芥川的無常觀
——以芥川龍之介的《東洋之秋》為中心
陳夢宇 孔 月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34)
在《東洋之秋》這篇文章中,芥川以生動的筆觸勾勒出了寒山和拾得豐滿的人物形象。他們所體現出的瀟灑自然的精神,令文中的“我”油然而生欽佩和傾慕之情。筆者通過對《東洋之秋》的具體分析,闡釋文中所體現的無常觀,說明芥川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以及對恪守本心的人生態度的追求。
“寒山拾得”人物形象;芥川的無常觀;《東洋之秋》
在佛教的說法中,所謂“無常”,就是指“萬物流轉”。不但眾生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演變,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變化,自然界的時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不已。但在佛教思想中,“無常”帶有積極的色彩,對人生也有積極的激勵意義。因為世事無常,才能使我們脫離不滿的現狀,只有萬物不停息的流轉變幻,才有了聚散窮通、悲歡離合,也才能構成一個生機無限,多彩多姿的有情世間。
寒山生活在唐朝,終日身披樹皮、腳踏木屐,行跡怪誕而飄忽。拾得是個孤兒,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幸虧天臺山的高僧豐干和尚化緣經過,將其帶至寺中撫養。拾得心地善良,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久而久之,便成了知己。寒山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詩作中隨處可見佛教思想中的“無常”之美。例如:
千云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游青山,夜歸巖下臥。
倏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
詩句抒發了對萬物流轉、世事變遷的慨嘆,也用冷靜而淡然的筆觸陳述了宇宙間既定的“無常”法則。在這樣的法則之下,唯有堅守“寂然”“快哉”的人生態度,才能到達“無塵累”的境界。
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日本越來越熱衷于西洋文明,甚至將其視作“救世主”。經濟方面,世界大戰、大地震、金融危機等種種災難的爆發,也使人們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對生活在迷茫和混亂中的人們來說,象征著東洋傳統文明、堅守“精神自由”的寒山拾得,成為了亂世中的精神信仰。許多作家都寫了和寒山拾得相關的作品。例如,森鷗外的散文《寒山拾得》、井伏鱒二的小說《寒山拾得》、岡本可能子的劇本《寒山拾得》等等。森鷗外曾在《寒山拾得緣起》中記述道:“隨處可見新出版的寒山詩集,連我家的孩子都看到了廣告,吵著要我給他買來讀。”
寒山拾得在當時所帶給人們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芥川龍之介作為“融合傳統與現實”的新思潮派作家,以奇妙而深奧的筆觸,勾勒出了寒山拾得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體現了對西洋文明的批判,以及對淡他們的人生態度的贊許和憧憬。
在《東洋之秋》中,芥川描寫了幾個重要的意象——日比谷公園、懸鈴木以及掃帚。
日比谷公園是日本第一座“西洋風格近代式公園”。在日比谷公園中,種植著許多懸鈴木。它分布于東南歐、印度和美洲,供觀賞用和作行道樹。引入日本的時間為明治年間。西川正二曾指出,“懸鈴木”具有西洋化文明的含義。
在日本,掃帚不只是普通的掃除工具,還有著消除惡行、祛除災難、凈化心靈的寓意。清水信顯在《關于天臺宗的法話集》中說道:“在佛教中,掃除能夠使得一個人的心靈潔凈、人格完備,也是佛教日常的重要任務之一。比起對經卷的學習和誦經、坐禪來說,掃除更能磨礪一個人的意志和靈魂。”
文章的開頭便是“我在日比谷公園里散步。”接下來,是大段的環境描寫。
“空中的薄云,層層疊疊,僅在地平線近處的樹木上方,留下了些許蔚藍。……在這秋涼的路上,除我之外,更無一人行走。……不知何故,今天公園外的街市,也如同風暴過后的大海,靜靜地躺在蕭條的林木之外。”
芥川作品中的黃昏意象顯現著時代社會、病態人生的濃濃陰影,反映了芥川本人苦惱悲哀的內心世界以及對近代日本社會的不滿。“薄云”“秋涼”“蕭條”等詞,也可以看出芥川當時的心境是充滿悲傷和凄涼的。象征著日本近代化的熱鬧公園,與作為東洋人孤獨躑躅的“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但很快,這種孤獨悲哀的心境就產生了變化。
“路前方,有兩個男子,正靜靜地揮動著竹掃帚,清掃著散落在路面上的,凌亂的懸鈴木枯葉。……不知從何處,飛來了二、三只烏鴉,劃過一個大圓圈,爭先恐后,悄不作聲地落在了揮動著掃帚的那二人的肩膀、頭頂。而那兩人絲毫不為所動,依然靜靜地清掃著將秋意撒在砂道上的落葉。”
寒山拾得對“懸鈴木枯葉”的清掃,隱喻著對西洋文明的排斥。在芥川筆下,西洋文明已然變成了“枯葉”,變成了“垃圾”,是應該被清掃的對象。寒山拾得一心一意地堅持著手下的事,恪守著心底的信念。而這個信念,正與佛教倡導的“無常觀”相符合——在萬物流轉中固守自己的心,任憑時代如何變換,都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芥川不僅對寒山拾得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表達了懷念和向往,也對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悠然自得、恪守信念的積極無常觀表達了贊同和憧憬。所以在文章的最后,芥川用輕盈的筆觸寫道:
“我仍將藤仗挾在腋下,輕快地吹著口哨,走出綴滿了粲粲落葉的日比谷公園的大門。口中喃喃道:‘寒山、拾得,今猶在’。”
“我”對寒山拾得還活著這一事情的堅信,也正代表著芥川對仍然鮮活的傳統文化的堅信,同時,他也在積極探討今后自己的生活方式。
[1] 《日本研究》2009年第1期
[2] 《英美文學》2011年第3期
[3] 《學大國文》1997年
[4]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
[5] 《國文學 解釋與鑒賞》2010年
[6] 《小林秀雄全集 第1卷》 2002年
[7] 《昭和史發掘2》1971年
[8] 《國語教育研究》1962年
[9] 《芥川龍之介的世界》構想社 1977 年版
陳夢宇(1990-),女,漢族,山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大連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孔月,女,朝鮮族,副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
I106
A
1672-5832(2016)02-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