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丹 馮劍鋒
(寧波大學 浙江 寧波 315000)
探析《邊城》愛情悲劇的原因
金丹丹 馮劍鋒
(寧波大學 浙江 寧波 315000)
邊城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它以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湘西邊遠小城中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翠翠純真專一,她的愛情也純粹,不摻雜任何的雜質。向來情深,奈何緣淺。故事結尾,翠翠只能一個人孤獨地等待著遠去戀人的歸來。無疑的是,她的愛情最終是個悲劇,但佛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造成她愛情悲劇的原因又有哪些呢?這就是我要探析的問題。
《邊城》的篇幅并不長,故事也很簡單,但簡單中帶著凄美,又帶著難以抹去的凄涼。翠翠是個天真活潑的少女,“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①。她從小生活在青山綠水環繞的湘西小鎮,與年邁的外祖父靠擺渡為生。一次端午節盛會上,翠翠邂逅了船總二少爺儺送。英俊瀟灑的青年立馬在這個情竇初開的姑娘心里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儺送的哥哥天寶也愛上了天真無邪的翠翠。所以倆兄弟用公平浪漫的方式——唱山歌,向翠翠表達內心的感情,讓翠翠抉擇。天寶知道翠翠喜歡的是儺送后,選擇退出,成全他們。但他在駕船做生意時不慎跌入水淹死了。因為父親想要得到碾坊讓自己同別人結親和對哥哥的死的自責內疚,儺送孤獨出走。翠翠的爺爺也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最后,只留下翠翠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破壞給人看②。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熱情淳樸的人們,一切都是那么美。但即使天地如畫,歲月靜好,人情溫雅,人事的憂傷也不可避免。各種的原因,各種的不湊巧注定她與儺送不能相依相偎。
李健吾在對《邊城》憂郁的悲劇美學特質幾個進行論述的時候說:“作品人物雖說全部善良,本身卻含有悲劇的成分。”③的確,我覺得造成這段本該美滿愛情無極而終的一個大原因是人物的良善,太為他人著想。天寶知道兄弟倆愛上了同一個女孩子后決定采用公平競爭的原則,相約去為翠翠唱歌。當他得知翠翠心里沒有他的位置時,骨子里的善良驅使著他大度地決定放手祝福。在天寶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寬容和承讓的美好。但是同樣也是因為他的善良,選擇退出駕船做生意,撩開了這個悲劇的帷幕。如果他選擇用其他方式追求翠翠,就不會有這樣悲慘的事發生。再看儺送,他善良,哥哥的死讓他心懷愧疚,他對愛情忠貞,不愿接受父親想讓他娶的有碾房作陪嫁的姑娘為妻。種種的原因,內心的煎熬讓他選擇出走,遠離這個地方。而善良的翠翠呢,她堅守自己的愛情,在河邊為儺送不知日夜地等待著,也許儺送明天回來,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
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有些感情,羞于表達,深埋心底,就會成為遺憾。沈從文說過,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④所以我認為,人物性格的缺失也是造成這場愛情悲劇的其中一個原因。從女主角翠翠來說,她從小生活在地域偏遠閉塞,思想并不開放的山城茶峒,又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在生長環境的影響下她含蓄、謹慎,羞澀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也不敢大膽傾訴自己的愛。遭到他人的誤會后,又無法拒絕,無法表白。她沒有可以傾訴心聲的對象,即使她迫切希望有人能解答她內心的困惑和疑慮。因為雖然她從小和爺爺相依為命,感情深厚,但畢竟與爺爺年歲相差太多,爺爺并不知道少女心中的那點情,那點事,只是想給她找個好歸宿。情竇初開的少女內心彷徨不安,就總是回避自己的感情,只把對青年微妙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而儺送和天寶,他們之間也缺乏心靈的溝通,不知兄弟倆都同時愛著一個女孩。并且他們還缺少和翠翠、爺爺的直接溝通和理解。因為曲曲彎彎的誤會造成了人事上的陰陽差錯、悲歡離合,讓這份朦朧的愛情更難以為繼了。而到了最后,即使迫于種種的原因,如果儺送能與翠翠互訴衷腸,共同解決問題,也不至于落的一人遠走他鄉,一人苦苦守望。
儺送的離開,讓翠翠的愛情變成了一場悲劇,但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爺爺也在一夜雷雨將息時死去,留下翠翠一個人?或許這就是命運的無可奈何吧。就像沈從文說的:“不湊巧就是偶然,偶然即命運。”所以我認為造成這場愛情悲劇最大的原因就是“命運。”它像是一只無形的大手控制著每個人,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們始終無法掙脫生命的枷鎖,只能感到無能為力的悲哀。爺爺想給翠翠找個好歸宿,卻弄巧成拙,張冠李戴地把儺送當作天寶;翠翠喜歡儺送,但天寶捷足先登“走車路”派人說媒;儺送喜歡翠翠,但他被王團總看上,想要以碾坊作為陪嫁把女兒嫁給他;天寶自知愛情無望,主動退出,卻在駕船下辰州時不幸落水遇難……一個個不湊巧,一個個偶然密密交織,這就是他們無法擺脫的命運,所以也注定這場美麗的愛情會成為泡影。
有一種愛的結局,叫做錯過。雖然相愛,但還是不能在一起。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讓我們感到了惋惜。但愿有一個平行時空,在那個平行時空里,一切都能重新開始,沒有任何的阻礙,沒有宿命的安排,翠翠和儺送也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注釋:
① 沈從文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邊城》 122頁
② 魯迅 《語絲》周刊第15期《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1925
③ 謝懷栻 《沈從文與20世紀中國》
④ 沈從文 《沈從文散文選》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1] 張新穎 《沈從文精讀》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2] 凌宇 《從邊城走向世界》
[3] 汪曾祺 《又讀<邊城>》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
[4] 丁興標 《〈邊城〉:一段往事,一個喻言——沈從文論(一)》 1989年第3期
金丹丹(1994.10-),女,漢,東陽本科,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I207.425
A
1672-5832(2016)02-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