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越強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淺論自媒體
周越強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網絡自產生之日起便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它在信息的大范圍、快速度傳播領域傲視以往各種媒介。而自媒體的產生,更使得人人成為網絡主角,這應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最大轉變之一。
在玩手機搜狐新聞應用時,第一次看見所謂自媒體的字眼,“公關”界大地對其早已耳熟能詳。何為自媒體?自媒體是指一個普通市民或機構組織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訪問網絡,通過現代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一種途徑和即時傳播方式。像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QQ空間、皮皮精靈,都是自媒體的代表。
自初中起開通了QQ空間,自媒體就開始進入我的生活,不過QQ空間動態的觀眾和空間訪客局限于可憐的幾個好友,那時候的電視上播放的手機廣告還是“oppo音樂手機”之類的。2011年的智能機流行度還較低,但智能機取代功能機的趨勢已經很明顯,2012年這一年時,智能機仿佛一夜之間充斥整個世界,功能機幾乎絕跡。也隨著安卓系統的快速紅透,自媒體的發展青云直上,蘋果公司引領了這一時尚,而諾基亞公司則在這一浪潮中受到嚴重挫折。原來在電腦上使用的諸如QQ空間、騰訊微博、新浪微博,一律研發手機安卓版,鉆進口袋里與用戶如影隨形。信息的傳播范圍迅速擴張,傳播速度如梭如箭,參與人員繁若星辰,他們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向著礦藏豐富、人跡尚少的領域跨步前進,探索著各種各樣的玩法,各種各樣的可能。
自媒體——自我的小媒體,在近5億網民、3億微博的努力之下,煥發出巨大能量。網絡資料顯示境內50余家微博客網站,每天更新帖文達2億多條。“從郭美美的名牌手袋到故宮破碎的瓷盤,在進行輿論監督、反映社情民意上,自媒體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在2010年輿情熱度靠前的50起重大輿情案例中,微博首發的有11起,占到了22%。”
自媒體在這個智能手機時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微信的出現和流行更是引爆了自媒體運營熱情。在許多人的概念里,微信公眾號就是自媒體,自媒體就是微信公眾號。一些受到廣泛關注的公眾號如邏輯思維還有吳曉波頻道等,讓營銷圈沸騰起來。
2015年自媒體仍然火爆異常,隨著科技人員的探索,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展現形式,除微信公眾號訂閱平臺以外,還有如優酷自頻道、喜馬拉雅聽FM、蜻蜓FM、企鵝FM等等。
生活在自媒體時代下的是幸運的。我們只要打開手機或登陸網頁微博,可以迅速的了解到周圍發生的新鮮事。等公交車,排隊近火車站的時候,我們不再無聊。我們還能快速的傳播自己的聲音,只要持有一部性能良好的智能機,只要按時繳話費,我們就能隨時隨地上網,或打字,或拍照,或錄像,將一份欣喜,一份感動,一份好奇,一份正義,或一份凄苦;將藍的,紅的,綠的,黃的;將美好的,將丑惡的。將你想傳播的任何東西傳給無邊無際的億萬大眾。不過,要說起限制,我們知道,自由是相對的,沒有超出法律的自由,我們的國家是法制國家,違反法律是不可取的。因而在網絡上的活動和在現實社會中一樣要遵從我國的法律法規。
生活在自媒體時代下的我們同樣有是不幸的。幾乎所有東西都具有兩面性,自媒體更是這樣。自媒體時代下,各方面信息充斥我們的生活,給了我們尋求信息的方便的同時,也占用了我們每個人過多的時間,在大量的信息當中,真正關乎我們切身利益,可稱為有效信息的往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網絡信息的眼花繚亂,網友們自媒體的各種分享很多知識吸引眼球,其真實性有待考證。這又涉及到了自媒體信息的真假問題。自媒體是真實信息的天堂,又是各種謠言的溫床。
社交網站、微博上“日本核輻射空氣抵滬”的無稽之談,讓上海市民驚出一身冷汗;“甬溫線動車事故29人失蹤”的以訛傳訛,花費很大精力才得以澄清;而“滴血食品傳播艾滋病”的失實傳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眾恐慌。
謠言不是自媒體的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視。“艾滋女事件”等,對個人造成的精神損害難以彌補;“浙江某學院黨委書記開房被抓”等,損害到領導干部群體的形象;而“碘鹽防輻射”的謠言,更在短時間內引發搶購風潮。
據此可以說自媒體時代本身的特點也對他的子民,他的大眾提出高于以往任何時代的過濾和面對,處理信息的素質。自媒體本身作為一個“有血有肉”,“五臟俱全”的“自組織”,本身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就像人類身體自身修復傷病的機能。“金庸去世”的謠言在微博擴散,就曾引來網友廣泛反思,更多人在評論、轉發時,更理性、更謹慎。“武漢女大學生被割腎”的傳聞,通過知情網友的質疑、辟謠,也澄清了事實。
自媒體對于人際關系而言,一方面存在著諸如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等好處,像校友網推出的服務可以讓人們找到失去聯系多年的同學,同時自媒體又疏遠了人與人在現實中的聯系。我們大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不認識我,而是我坐在你旁邊,而你卻在玩手機。”手機是自媒體的重要平體火了手機還是手機活了自媒體已經可說“這是一個問題”了。
自媒體對社會管理和政治的完善起到推動和監督作用。其實最明顯的是監督作用,如果監督在以往是紙上談兵,那么自媒體的出現則如荷槍實彈。自媒體出現后,媒體逐漸從一個高門檻的專業機構操作,變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發布信息、傳播信息。從論壇、社區到博客,再到微博,媒體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個人化,每個人發言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微博對許多重點、熱點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不僅是對社會,也是對傳統媒體的推動。在新媒體推動之下,傳統媒體不得不變得更快、更敏感,甚至在管理方式方面,管理部門也不得不給予傳統媒體越來越多的自由、越來越大的空間。平民化傳媒——“全民皆記者”有助于讓更多的老百姓向公民的方向轉變,開始更多地關注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當很多的民變成公民,那這個世界和這個國家就將變得不再一樣。
自媒體是聲音與意志的“全民公投”,從表面看遵從“多數原則”,它的傳播可以被大眾、大眾的某個團體或受到大眾輿論支持的群體用來做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利益。2008年6月中旬,上海地鐵站出現了12幅大眾Polo汽車發布的系列廣告,因廣告詞“涉嫌有車族的炫耀和對地鐵族的侮辱”,受到大批博客批評,進而上升到主要汽車網站和廣告業界的大討論,使Polo陷入“以爭取地鐵族潛在客戶為初衷卻反被地鐵族唾棄”的泥潭。Polo迅速撤換掉有爭議的廣告,以為事件就平息了,但由于被撤掉的廣告仍在互聯網上傳播,所以掀起了更勇猛的狂潮。Polo的市場定位對象、那些年輕的消費者們,呼聲四起、群情激憤,說是要展開“網絡大反攻”。兩三周后,這個被報紙稱為“申城地鐵族大反擊”事件,從上海擴散到廣州南方等城市,廣州參與惡搞的廣告設計人,甚至把Polo與“二奶”聯系起來。
“Polo廣告事件”的實質,是Polo委托的廣告制作人的幾個大腦,和數百萬隱形博客大腦的一場“設計大比拼”。這種在智慧、力量和“媒體火力”上的懸殊,是Polo事先絕沒想到的。而公眾今天看到的這種輸贏結果,也是每個企業都有可能面對的。
而在微博等自媒體上說話,不僅要合法,更要尊重事實。否則就像最近的新聞中的一波三折。開始是一網友將題目的照片發到網上,懷疑外國小伙撞了大媽后被訛詐,于是眾多媒體開始指責大媽,有媒體采訪大媽說是真撞,有媒體采訪外國小伙的女友說是撞了,但認為賠的錢有點多。北京警方放出視頻和處理經過,確認被撞,出警,私下和解,查出外國小伙的摩托車車無車牌,事后老大媽要求在網上發貼者道歉,發帖者道歉以后,老大媽不予認可。中央電視臺就此事指責標簽新聞真實性問題。
綜上所述,自媒體有利也有弊。不過,這就像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倫敦逐漸成了“霧都”,而現在的泰晤士河恢復了碧波蕩漾一樣,人們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往往一哄而上,而在新事物的成長成熟過程中,人類在自覺甚至不自覺的修正它的缺點,發揚它的優點。自媒體的前途將不因它的缺點停止發展,而將會在發展中更加完美。
周越強(1992-),男,漢,河北邢臺人,碩士,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
G206
A
1672-5832(2016)02-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