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樂
關山月美術館與德國歷史博物館館校合作對比
劉樂
德國歷史博物館是館校合作的優秀范例,通過將關山月美術館與德國歷史博物館的資源、校方合作對象、體制等進行對比,探索國內美術館如何更好地進行“館校合作”。
館校合作 資源 合作對象 文化背景
(一)硬件條件
第一,關山月美術館和德國歷史博物館的資源存在差異。關山月美術館現有的館方資源與德國大部分博物館相比也不能夠很好的參與到館校合作中來。德國的博物館大部分均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沉淀,藏品資源豐盛。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從1997年創辦至今,尚未滿20年,藏品資源與德國博物館相差甚遠。德國博物館的圖書館資源全年對大眾開放,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之外的第二課堂。關山月美術館館藏藝術圖書資源豐富,但是開放對象也僅限于美術館工作人員,并不對館外人士如學校、老師等開發。
(二)館內虛擬資源
關山月美術館與時俱進,利用深圳的國際化優勢,與多個IТ公司合作,開發了許多現代化的多媒體項目,其中包括在АРР加入虛擬展廳、語音導覽等。將先進的數字技術與傳統的紙媒繪畫相結合,將美術藏品與高科技技術結合,增強傳統文化的輻射力。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拓展美術館的虛擬空間。讓學生可通過網絡、微信語音導覽系統等手段欣賞美術展覽。通過多管齊下,加強美術館與學校的館校合作強度。德國人比較傳統,觀念比較陳舊,大部分管理者認為需要吸引觀眾到博物館現場欣賞作品,不愿意采用新技術手段。
德國博物館館校合作的對象年齡階段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博士,學校方面包括幼兒園、中小學、高校、研究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等。目前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的館校合作對象大多集中在4到14歲的兒童之間,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方面還處于空白階段,并無開展針對特殊兒童的藝術教育,也沒有將特殊兒童作為館校合作教育的一部分,對于本科院校館校合作教育活動并廣泛開展。
德國歷史博物館管理機制靈活機動,除政府撥款支持外,開設博物館創收項目,為其博物館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這種靈活的機制還吸引了大量企業的資金支持,在教育活動開展方面內容及自由度較高。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屬于全政府撥款機構,其管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作為官方機構體制等原因,與館外商業性機構的合作較少。
德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構成歷史博物館的觀眾來源也多元化。德國歷史博物館需要去不斷開拓新的觀眾,發揮教育功能,并保證所有的德國民眾能夠享受藏品、展覽和延伸項目資源。所以德國歷史博物館設置活動時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覆蓋特殊人群,開展活動形式多樣,更具休閑性與趣味性,包括工作坊、導覽參觀等活動,所采取的是嬉戲、娛樂的方式。
關山月美術館的美術教育則是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嶺南特色文化,其教育人群仍然是以國內人群為主,有別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文化傳播對象相對單一。因此,中國的美術館包括關山月美術館傳播知識、進行美術教育的主要方式都是導覽。雖然美術館經常舉辦講座等各種教育活動,但是導覽依然是80%以上的美術館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綜上所述,雙方在資源、體制運營、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差距明顯。
(一)館校合作,如何發揮更多“關鍵人物”的作用?
關山月美術館的館校合作與德國歷史博物館的館校教育相比較,可以發現,關山月美術館在館校合作時,還需要發揮更多關鍵人物的作用,最關鍵的就是學校和館方的管理人員。教師和美術館教育工作人員需獲得他們的支持,館校合作教育活動才能保障。同時,深圳市政府領導,特別是深圳市各區教育局的政策支持,館校教育將會有更多資金、資源的支持,合作將更加順暢。
(二)如何構筑教師和美術館教育人員的合作關系?
德國人有著良好的思辨傳統,在活動中會定期召集活動雙方收集反饋意見,并根據這些反饋意見及時更改活動方案,項目結束后進行評估,這些做法都保證了館校合作項目的質量。“平等對話”方式和參與互動模式,使學校老師成為館校合作的平等伙伴,而不僅僅是接受者和執行者。關山月美術館設計的教育活動,在立足館藏資源、展覽活動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知識,在活動中應更多地讓學校老師參與其中,根據教師的反饋和不同需求奠定的“館校合作”關系才有可能更加牢固。也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兩者的合作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
(三)如何讓更多的“商業”因素參與美術館運營?
德國博物館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著各種經費保障,包括政府撥款、企業支持、博物館收費項目等,這些機構的參與有助于改善博物館的運營,進一步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關山月美術館因為體制原因,商業合作較少,這不但拉開了和社會的距離,而且還會阻礙了館校合作教育的項目的進一步開發。如果能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美術館在館校合作中將會更有活力。
(作者單位: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