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玥
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心理語言學基礎
朱玥
英語閱讀理解,強調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準確捕捉信息的能力。心理語言學中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激活擴散模型,以及圖式理論,正是解讀英語閱讀困難的良好理論基礎。
英語閱讀 心理語言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博覽群書的人,思維敏捷,出口成章。這是因為輸入是輸出的前提。英語學習亦是如此。一個善于閱讀英語報紙雜志的學生,對英語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這樣的學生通常學習興趣濃厚,詞匯豐富,理解能力強,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容易自如地駕馭英語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因此,只有通過大量英語閱讀,學生才能有效增強語感,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即СЕТ4)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的關于水平。近幾年,СЕТ4不斷進行調整。目前,閱讀理解部分的比例占35%,考試時間40分鐘。同聽力理解部分比例一樣,在整個考試中比重最重,所占時間最長。由此可見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重要性。它是學生能夠通過考試的關鍵。而且,很多高校將學生的四級證書同學位證捆綁。面臨日益激烈的工作壓力,英語四級證書已經成為判斷應聘者綜合能力的一塊試金石。
英語閱讀理解,強調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準確捕捉信息的能力。然而事實卻是,面對冗長的英語文章,學生經常剛到束手無策、力不從心。一部分學生很難正確提取篇章內容,進而無法正確調動背景知識,對篇章也不能進行精準的歸納總結,從而無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心理語言學中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激活擴散模型,以及圖式理論,正是解讀英語閱讀困難的良好理論基礎。
(一)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存儲系統(tǒng)組成[1]。主體對外界輸入的信息并非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在聽覺和視覺的作用下,頭腦中就會產生各種相關的印記,這時主體就停留在感覺記憶中。這個時候,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被暫時儲存下來,而另一部分信息卻被過濾掉。前者經過編碼進入工作記憶。之后,信息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整理,能夠長久地儲存在頭腦中,最終進入長時記憶。可見,這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心理過程。
學生前記后忘的英語單詞恰好說明信息未能很好地儲存在長時記憶中。信息或者只停留在短時記憶,沒能及時儲存到長時記憶中;或者經過時間的流逝,信息被逐漸遺忘。更重要的是,當生單詞不斷涌現(xiàn)時,學生對于單詞的把握、句子的架構及文章的理解會愈加模糊,學生的自信心會不斷受到重創(chuàng),英語閱讀將變得舉步維艱。
(二)激活擴散模型
它是Соl(xiāng)lins和Lоftus(1975)提出的一個語義表征的網絡模型。它是按照語義聯(lián)系或語義相似性相互連接的節(jié)點組成的網絡。其中,節(jié)點表示詞匯的概念,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取決于結構特征(如屬性關系)和其他因素(如概念的典型性、相關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度)[2]。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與概念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成正比例。
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把前面提到的陌生單詞視為語義網絡中的節(jié)點,當學生遇到的生單詞越來越多時,較多的概念將因節(jié)點未受到加工而無法激活,閱讀過程將被迫停止,學生在不理解篇章的情況下很難選擇正確答案。
面對閱讀理解部分,很多學生選擇錯誤答案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原文中重復出現(xiàn)的英語表達,因為節(jié)點受到刺激而較易激活。
(三)圖式理論
Ваrtlеtt認為,圖式是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對過去經驗的積極組織。圖式理論用來解釋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其主要觀點是,人們在理解新事物時,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吻合[3]。
學生透過文字描述,對文章的總體把握就是圖示理論發(fā)生導向作用的結果。當學生看到文章中出現(xiàn)的概念或觀點,就會先入為主地進行想象或聯(lián)想,形成自己固有的看法,這多是學生根據(jù)以往積累的經驗教訓,所總結的看法或認識,具有很強的指引性。并且,這種認識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總體理解。
面對閱讀理解題時,有的學生選擇的答案并不符合題目要求,而是自己根據(jù)題目產生的一個主觀看法,這種認識通常會根深蒂固于學生頭腦中。
綜上所述,心理語言學是詮釋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困難的重要依據(jù)。在英語學習的長河中,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上義詞、下義詞、同義詞、反義詞及詞根詞綴不斷刺激節(jié)點,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應該養(yǎng)成做筆記的良好習慣,進行積極思考,和作者進行有效溝通。同時,學生要不斷博覽群書,注重各種知識的積累,發(fā)揮圖式理論的積極作用。只有這樣,英語的學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游刃有余。
[1]鄧立龍.信息加工理論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8(04).
[2]劉衡英.從激活擴散模型看二語產出性詞匯的習得[J].宜春學院學報,2011(05).
[3]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朱玥(1984-),女,河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心理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