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關于高職商務類日語專業校內實訓教學的思考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王丹丹
高職院校的商務類日語專業是以培養直接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的技術型、應用型的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為此,實踐教學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由于校外實訓基地的嚴重不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定崗實習”仍存在難度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本文試從商務類日語專業面臨的校內實訓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出發,對商務類日語專業的校內實訓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并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力求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企業需求 校內實訓 日語專業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了商務類日語專業,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商務類日語專業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但這并沒有滿足市場的需求,社會和企業對商務日語人才的需求呈有增無減得趨勢,而大量的高職商務日語畢業生卻沒能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針對此現象,我專業專職教師連續三年進行市場調研,連續兩年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中發現高職高專商務日語專業畢業生崗位操作能力和商務日語應用能力較弱是導致上述結果的主要原因,加之基于校外實訓基地不足而導致的“工學結合,定崗實習”教學模式難以實施的問題無法在短時間進行解決的實際情況,因此如何進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校內實訓教學不得不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實訓教學目標不明確
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高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點之一。高職高專商務類日語專業是培養從事外經貿、日常性涉外行政事務處理、涉外服務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實訓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能勝任此項工作的能力為目標,將每一項具體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現在校內實訓教學中。但在實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只重視了日語語言的運用,而忽略了學生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和團隊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內容單調枯燥,強調表面形式,調動不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方面對學生沒有太大的幫助。整個實訓課程缺乏體系性、完整性,學生不能融會貫通。
(二)實訓教師的引導不夠
每一個實訓項目的展開都是一項具體工作的實施,多個職業能力的體現。實訓的指導老師必須要熟悉這一具體工作,把握職業能力要領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但目前高職高專的教師都必須要求是碩士以上畢業,導致了許多一線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的也只是紙上談兵的知識。再者,實訓教學的開展是在統一的、集中的時間內進行,很多學生采取以為只要不是上課就可以馬馬虎虎應對的態度,違背了實訓教學的初衷。
(三)校內實訓設備條件不足
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對實踐性較強的理工類課程實訓投入較大,忽略了對外語類實訓條件建設的投入。造成實訓條件落后,導致校內實訓基地不完善和校外實習困難的局面,給實訓教學的實施帶來很多的不便。
(一)以企業為導向制定實訓內容,并明確實訓目標
商務類日語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起步較晚,很多采用了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訓項目。然而由于兩個專業的畢業生今后從事的就業環境并不相同,因此實訓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校內實訓的內容應在進行充分的企業調研之后再確定。將高職高專商務類日語專業的畢業生今后可能就業的企業以及可能從事的工作崗位進行細分,然后就不同的企業以及各個具體工作崗位所需的人才以及要求所具備的能力進行充分的了解,再根據調研數據確定實訓內容,并明確在某一實訓環節或是實訓項目中培養鍛煉學生的該項職業能力。由此,校內實訓的開展才不會僅限于形式化,才能有效利用實訓的時間達到相應的實訓目標。
(二)以企業為導向,提升師資力量
針對師資單一的實際情況,高職高專類院校應堅持專職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的規定。不僅如此,還可以聘請企業人事做兼職教師,承擔相應地職業能力課程,在基于自身豐富的企業經歷基礎上,能更具體地給予學生實際工作的感知。如果企業兼職教師時間有限,那么也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給予專業教師指導。
(三)以企業為導向,改善實訓條件
高職高專外語類實訓室不僅僅只是語音實訓室,不僅僅只是有多媒體就足夠。還應配備模擬實際工作場景的設施設備,讓學生能有具體的實踐感。只有學校重視了,才能引起學生重視。
實訓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教學環節。要達到培養出社會和企業真正需要的高職商務日語這一目標,不是紙上談兵,高職日語教師必須深入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實踐教學規律和方法,只有在了解社會需求和企業需要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
[1]宋燕.高職商務日語實訓教學現狀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1(84).
[2]耿欣.淺談高職商務日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J].課改前沿,2013(2).
(作者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2014年全國商科教育科研項目(SKKT-1411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商務類日語專業校內實訓課的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