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杰 劉 飛
個人主義與西方法治
喬志杰劉飛
法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經階段,現代社會的形成和人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本文通過結合西方的個人主義分析西方法治發展之中的成功與不足,希望能為學者研究我國的法治發展提供參考。
個人主義 現代社會 法治
關于個人主義要從英國學這麥克法蘭的顛覆性研究說起。首先是 “農民”的概念,居住農村作為小規模的農業經營者或者作為勞工在土地上工作的人。這樣基于他的研究英國十三世紀開始,農村人口流動已經超過50%,專業中國第的人已經不是小規模,這樣看來當時英國的農民就很少了。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人已經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英國很早就破除了家長制,這在梅因的從身份到契約,從古代到現代的理論的基礎上英國進入現代社會遠比我們想象得早。這從麥克法蘭研究的一部分文獻就可以看出:英國在十三世紀就有農民寫日記說,他不喜歡大兒子,希望他的孩子出去當學徒自立門戶,而這個農民的理想就通過種地攢錢,建立自己的王國,要在自己的王國里開設學校等等規劃。看了這篇日記決想不到一個種地為生的人竟有如此宏愿,可以按自己億元分配財產繼承,不必要求家庭成員在一起并一起進行勞動,某種意義上說英國此時已經進入現代社會了。
個人主義的另外一個特征就是“占有的個人主義”,在英國個人主義連續發展并且持續了數百年。這樣的個人主義的發展不同于中國、印度等國家,有明顯的獨特之處,還在于他將個人置于經濟、倫理以及政治制度的中心。
從英國的地貌就可以看出,沒有高高的城墻,村落之間幾乎沒有防御工事,而且各地建筑也沒有明顯的差異,結合資料顯示,英國十三世紀時,財富分布就相對比較均勻,這為民間的發明創造提供給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英國的個人主義發展時間很長而且連續,人作為社會的單位而不是家族為單位的社會,財富相對均勻,是個人主義發展的成果,這位國內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都準備了天然的條件。這也可以看出契約形式的貫徹以及個人權利的珍視和個人自由的充分實現。
首先是西方法治發展條件的提早成熟。即多元集團和自然法的雙重作用。個人權利的訴求導致同訴求個體組成了所謂的集團,集團之間隨著社會發展再不能絕對優勢壓倒其他集團,價值自然法的普世價值,追求普遍性和平等價值的追求。二者的有機結合產生妥協的平衡局面,就是所謂的法治。即自然法的信仰能在寬容的環境中普遍發展,多元組織借助自然法的力量達到平衡而不是根據實力強如進行霸權安排。
法治的發展需要個人在集體中實現,為了實現個人為中心的訴求,資本家通過降低工作時間提高工資來改變雇傭關系的緊張、通過轉移支付來建立社會保障機制保障社會資源的相對均衡。但是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個人本位過渡到群本位,個體和群體的界限逐漸不明晰,群體生活充斥在社會各個角落里,個體生活又受到抑制,如此個體群體界限不清的情況下,個體又很難再找到與之適應的集團,導致現代化法治有出現了很難解決的困境。
法律保障公平的實現。實踐證明法律規定實現公平完全不現實。不平等的階級仍然存在于生活中的家庭、公司等機構之中,這些不平等并沒有因為法律規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投降,反而因為社會的發展會出現更多。比如馬克思所說的,“平等的權利對于不平等的勞動來說是不平等的...為了避免這些弊端,權利就應該是不平等的。”隨著自然法式微和集團實力差距的增大必然導致權利平等的信仰只是停留在口頭和形式上,實際看來還是力量的強弱決定權利的實現。
權力必須受到規則的制約,無論這些規則是限制行政的工具或是審判中實質選擇發揮的作用。西方的三權分立,要求司法能對行政的合法性進行判斷。從這個層面講司法應該是中立的,法官要拜托個人感情色彩,獨立的適用法律。但是法律的目的出發來看,是適應社會生活的理想方式和對生活安排的合意。這樣的法律目的正當性尚且有待論證。如此看來法官結合自身對法律目的的判斷必然導致偏離法律的意義,司法裁判也就淪為了法官的價值判斷。當下隨著社會發展,很多新的領域和新的生活問題以及多元化的價值觀,必然導致法官運用自身價值觀裁判會是對他人價值觀的泯滅。
法制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一直在建立和完善法治的進程中不斷探索著,我國的法治化進程也在不斷地向前推進。關于個人和集體的博弈。個人參與集體的前提是集體能達標個人的利益訴求和權利保障。個人權利優于集體權利來選擇。
最后就是審判的中立還是引導性?完全中立有是不現實,很可能失去審判的意義和社會價值。是否需要引導性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司法在法治重要發揮怎么樣的作用,是否要和西方法治相同?這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但是前提是選擇什么樣路徑會有怎么樣的結果,是否真能達到預期的結果,這才是我們要在乎的。
[1]昂格爾著.吳玉章,周漢華譯.現代社會中的法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2]昂格爾著.支振鋒譯.知識與政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喬志杰(1989-),男,漢族,山西臨汾人,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文化;劉飛(1991-),男,漢族,寧夏青銅峽人,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