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芳艾
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及成功經驗
曲芳艾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法治建設歷盡艱辛和曲折。在此過程中我黨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革命和建設經驗,同時積累了豐富的法治建設經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今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創了新思路。
中國共產黨 法治建設 成果經驗
法治建設是指嚴格依據法律對國家進行建設與治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按照法律程序制定,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形成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二是監管各級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行政程序及辦事方式的公平、公正性;三是監督司法機關履行職責、嚴格執法的獨立、公正性;四是培養全體公民優秀的法律素質和良好的法律意識,形成全社會依法辦事的社會風氣。黨的十五大報告將原來的“法制國家”改為“法治國家”,就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這反映了在黨的領導下對法治建設問題認識的深化,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將進入更為注重法律實施和法治效果的新階段。
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為指導,科學地借鑒了其他國家法治建設的合理元素,并吸收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精華,逐漸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建設體系。
(1)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價值得以確定。毛澤東同志強調指出:“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①由此可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現著廣大人民的意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
(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系統理論得以創立。毛澤東同志深刻揭示了國體和政體的科學內涵與階級本質,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思想。他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就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②,政體就是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礎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得到弘揚。從古至今,大量的翔實史料和深刻的理論闡釋了,奉法者弱則國弱,奉法者強則國強。“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表明,“法治建設”必將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后,從“法制到法治”,從“人治到法治”,依法行事、依法維權等法治精神理念得到傳播。隨著法治建設的開展、法治體系的完善,中國社會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它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法治、民主、自由、公正等理念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大報告用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其中社會層面所倡導的“法治”這一核心價值理念,正逐步改變人們觀察世界的觀念、思路、方法和視角,改變著人們評價事物的基本標準,并形成主流價值體系,人治、特權、等級等腐朽落后的觀念正逐步從根本上鏟除。
(4)人權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黨一貫堅持的宗旨和最高準則。毛澤東時期便確立了實事求是、走群眾路線,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③,這充分說明我們黨制定的法律法規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共同意愿,這與黨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治理國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相得益彰。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堅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凝聚共識,從而增強了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的群眾基礎。
(5)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得以順利開展。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和諧的社會,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意味著我國改革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和諧的社會,是要通過發揚人民民主、完善政治體制、推進依法治國,從而實現公平正義、和諧有序、安定團結的社會。這意味著中國法治時代的到來。
(6)“三大執政”治國理念的提出。十六屆四中全會是我國改革發展過程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理清了治國理政的根本,研究探討了“黨執政能力建設”這一關鍵性問題,這彰顯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面臨新形勢、新問題,對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的高度認識。“民主執政、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這三大執政理念的核心,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④,做到領導帶頭守法,公正執法。“三大執政”理念的推出,對于完善法治體系、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7)確定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戰略。十八大首次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全社會、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國家法治體系的基礎之上逐步實現。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也正是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使然。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以來,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歷經磨難,從法制體系的完善到提出建設法治國家,從法治體系的建立到“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智慧和政治自信。其間雖歷經坎坷,但最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地位和法律權威得到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更為寶貴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一艱辛歷程中積累的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
(1)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再到社會主義全面建設開始。
在這個漫長變革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中國要不要共產黨領導和要不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有堅決地反對一切脫離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在人民中間進行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加強黨的建設,才能順利地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和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經驗的過程中,在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分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
(2)堅持群眾路線,秉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一切法律、法規都本著以人民利益為重,從保護群眾利益出發而制定出來的。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為指導,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執政為民這一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本質特征,體現在法治方面,就是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各項人權。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實維護好法律公平和法治秩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法律對任何人來說沒有特權只有平等。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是指,對于執法、司法、檢察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講必須做到秉公執法、弘揚正氣、懲惡揚善,堅持平等對待原則、合法合理原則、程序公正原則、及時高效原則,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以后,還需進一步加強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從而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4)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的最新成果。當然,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置疑的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干擾了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健康發展,需要根據中國社會和司法工作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的發展和我國司法體制的建設,澄清模糊思想認識,明確法治工作發展的方向和實際工作的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與中國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緊密結合的情況下逐步形成的,這必將促進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同時也必將使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
從建黨以來,經過90多年的法治建設,黨逐步解決了無法可依的狀態,基本形成了現在的法治體系,取得了豐厚成果。但目前仍普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勇敢面對和迫切解決。我們應實時把握法治發展機遇,推進法治建設在理論、制度和機制等方面的創新。中國共產黨人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規劃和加快推進新階段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努力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繼續推向前進。
注釋:
①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1977:358~359.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
④十六屆三中全會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
(作者單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馬列所)
曲芳艾(1973-),女,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