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川南林業局615林場 徐德良
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文/四川省川南林業局615林場徐德良
本文以新常態下完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分析新常態階段所需要面對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希望可以有所助益。
新常態;思想政治;問題;策略;階段
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的河南考察中所提及的詞匯,其中的“新”所指代的是“有異于舊質”,說明這一階段的常態是有別過去任何時期的狀態,而“常態”則表明這一狀態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具體來看,中國經濟在經過了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步入了全新的階段,其特性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轉變和經濟體制優化,同時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轉向創新驅動,增速逐步轉換為中高速增長階段。與此同時,這一階段的思政工作也需要有相應的提升,不斷突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基礎,強化人民群眾對“中國夢”的向往是根本,煥發政治、社會以及經濟等領域的活力是目標。因此,新常態下的思政工作也需要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強化思政工作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切實保障深化改革階段的思政工作可以高效完成,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成為我黨開展經濟建設和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同時也為其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導意義,同時也在歷史的不斷實踐之中證明了自身的價值。然而在新常態的階段,在面對全新的經濟形勢、社會問題以及相互矛盾時,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滯后性。這表現在對某部分具體思想問題的反應速率上,不僅難以盡快提出具體解決方案,而且對具體人們群眾的思想實際把握也欠缺精度,導致思政工作的開展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工作手段落后、實際效果不盡人意等等問題。除此之外,部分領導在這一階段沒有清楚認識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工作模式過時單一,不能滿足新常態對思政工作的時代性要求。
在結合歷史實踐經驗之后,不難發現積極開展思政工作可以為經濟及其他工作提供相應的基本保障,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各方面的問題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在新常態階段,社會復雜的形勢和多樣化的矛盾不斷涌現。唯有通過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化,加大推行力度,創新工作意識,才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新常態的“三疊期”階段,各類矛盾和問題相互交錯,給我黨的思政工作提出了相當具有挑戰的要求,同時這類問題也是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因為雖然眾多問題仍處于有效的控制下,仍需要盡快解決,從而維系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增大。事實上,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持續了近40年的時間,社會和經濟的變化都必須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其中,由于個體發展速率具有相當的差異性,從而形成不同的社會階級,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相互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各生產要素在分配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對普通勞動階層的不利,這引發該部分群體導致的不滿。加上我黨干部自身成長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存在差異,這使得其開展思政工作時也有了很大的差別,導致群眾工作變得愈發復雜。傳統的思政工作開展形式已經呈現出了一種疲軟的狀態,加上干部作風所出現的問題,使得干部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受到了相當的影響。
(二)基層管理者意愿和能力欠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當清晰的功能劃分,對于基層工作人員而言,由于需要直接面對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的責任和工作難度。因此,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這類基層工作者缺乏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工作,也出現了由于困難所導致的缺乏工作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在平常的日子中不斷深化和持續,但是現階段的情況往往與預想中存在較大差距。因為這部分基層的黨員干部缺乏深入群眾,導致對群眾的思想狀態缺乏足夠的了解,也沒有建立和群眾的緊密聯系,在出現矛盾和沖突時就難以發揮作用,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和糾紛。
(三)思政工作難以調解不當利益的暴力沖突。近些年,我國所構建的維穩考核機制缺乏足夠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導致部分區域呈現出較多的不適應,群眾矛盾沖突明顯,很大程度上沖擊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而且金錢和暴力因素所帶來的不合理解決模式,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群眾思想上的投機主義,“以鬧事解決問題”“信訪不信法”等問題。而這些思想的不斷深化,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四)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難以得到及時解決,影響群眾的信心。事實上,人民群眾存在不少的合理訴求,但是由于體制運行機制存在過于嚴謹的問題,程序較多,從申報到具體實施往往存在較長的周期,因此,對群眾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例如農民工務工薪資結算和福利保障的問題、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留守兒童權益等等。雖然這類問題切實存在,但是具體解決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協商和解決,往往需要較長的周期去達成。然而,對于人民群眾而言,這是急待解決的問題,時限上的延誤使得其對組織的信任度受到較大的影響,這也是思政工作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黨溝通和緊密聯合群眾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有助于我黨對自身成員的思想道德體系進行優化,對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新常態階段,該項工作的完善和開展需要做好以下準備。
(一)明晰具體工作開展的主體、時間以及模式。對于人民群眾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是一項不錯的舉動,但是組織內部的權責分配也需要進行良好規劃。管理層和上級組織及時地規劃工作開展方向,制定工作開展計劃,劃分工作的權責,安排具體的工作團隊在規劃的時間內完成具體的問題。從而形成上下一體的黨組織工作團體,切實有效地完善群眾的思政工作。同時,管理者也需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完成自上而下的思政工作,完善內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黨組織的思政水平和綜合素質。
(二)堅守法治底線。法治社會是維系社會和道德的穩固的基礎,對于任何群體而言,這一底線是不容挑戰的。雖然不少的基層組織,為了盡快解決問題,在解決群眾問題的工作中摻雜了不少的其他手段,突破了底線,表面上維系了和諧,但是也埋下了相當大的隱患。因為大多數的群眾利益需要通過制度和法規才能保障,而且部分個體的利益訴求本身就是不符合法律和道德的,不能在原則上進行妥協。這種犧牲法治手段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會導致整個制度陷入到惡性的循環怪圈中。因此,要對 “信訪不信法”“無理纏訪”等不良社會現象進行堅決地抵制,堅守法治的底線,引導群眾正確地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強化基層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成效現象需要基層工作人員發揮作用,但是基層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卻成為了過去階段制約作用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基層工作人員的能力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重視,對于業務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來對其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除此之外,還需要把握基層工作人員的思想水平,不少工作人員存在畏難心理,導致工作成效不大。轉變這一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需要經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和信心強化,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對類型事件總結具體的解決規律,不斷堅守自身的操作原則和立場,對思政工作傾注感情,在正確方法的引導下,思想政治工作才會呈現出光明的未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黨的思政工作也受到了新的啟示。因為這一階段的許多問題必然會萌發出新的變化,尤其是黨組織的思政工作。因此,新常態下的思政工作首要工作是對黨組織內部的成員素養進行提升,起到對群眾的表率作用,并將群眾思政工作作為主體,構建具有多層次和立體的思政工作體系。這樣一來,我國的思政工作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才能創造出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基礎。
[1]馬德謙.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黨史博采(紀實),2015(06):62-63.
[2]周樹金.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的作用與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5(14):60.
[3]張瑛.淺議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新狀態[J].才智,2015(22):316.
[4]彭德亮.加強和改進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5(09):16-17.
[5]張素霞.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5(32):27-28.
[6]劉曉輝.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及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4):168.
[7]徐素云.淺談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23):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