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劉彬彬
大數據技術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文/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劉彬彬
大數據技術為我軍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實踐方法。大數據時代,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環體、方法過程等方面受到諸多挑戰。同時,大數據技術“從抽樣到全體”“從簡單到復雜”“從因果到相關”“從靜態到即時”的特性,為破解當前我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諸多難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大數據技術;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挑戰;運用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社會由數字時代進入了數據時代。作為一個時代的進入標志,這里的“數據”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數據定義,被命名為“大數據”。“大數據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從唯物辯證的哲學特質上看,大數據既是一個技術概念又是一個哲學問題,與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和思維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從本質上看,哲學家們把信息納入物質范疇,充分揭示了大數據作為信息載體的物質第一性;從特性上看,大數據具有透過數據看本質的強大洞察力,完美體現著大數據邏輯思維的唯物辯證性;從關聯上看,大數據能夠深刻揭示由此及彼的規律特征,反映出數據間聯系的普遍性。總的看,大數據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做好網絡信息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武器。
(一)教育者話語權被削弱。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數據的特點是:面向小眾、互動、可以選擇。受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來尋找各種教育信息,主體意識增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我說你聽”的灌輸式傳授方式,受教育官兵處于從屬地位,無法選擇教育內容,雖然話語權在教育者手里,但官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抵觸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在網絡這樣一個平等開放的環境中,信息不對稱也是造成教育者話語權減弱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中任何一項交易的雙方在信息上總是存在不對稱問題,一方行為主體總是比另一方擁有更多更充分的信息。”雖然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等手段獲得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幫助解決很多官兵出現的思想問題。但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廣大官兵相比,在信息獲取速度和數量上處于信息弱勢的一方,這嚴重影響到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削弱教育者的話語權威。
(二)受教育者思想和教育環境復雜多變。大數據時代產生的信息爆炸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巨大,寧靜的軍營也不能獨善其身。以往的軍營比較封閉,廣大官兵接觸不同信息的渠道較少,獲取的信息量也小,官兵的思想普遍比較單純。然而由于現代網絡的發達,新媒體的興起,官兵每天要接觸并處理海量的不同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攻擊黨和政府、抹黑英雄等言論披著各種看似無害的偽裝在互聯網上大行其道,而青年官兵入伍前對黨和軍隊的歷史了解不多,隨著接觸這些信息的機會大幅增加,極易受到誤導;另一方面,網上充斥著大量的負面、灰色和虛假信息,年輕官兵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好奇心重且辨別能力參差不齊,在思想上很容易產生模糊和錯誤認識。
(三)傳統的教育方法不能滿足官兵需求。新一代青年官兵在當今軍營凸現的自主傾向、利益意識、民主定位、多樣選擇,使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一的模式、封閉的方法、落后的手段黯然失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再那么普遍適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官兵接受社會信息渠道擴大,影響思想變化的外在因素增多、頻率加快,呈現出明顯的不確定性。官兵往往看一條新聞、接一個電話、探一次家,思想情緒就會產生波動。而當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相對狹窄,手段落后,形式單一。一些教育者仍認為教育就是大會宣講、課堂灌輸、座談討論、個別談心,把其他教育形式放在可有可無的從屬位置上,不善于開發教育資源,滿足于老套路、舊辦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教育決策“數據拍板”,超前預測防范未然。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要從當前被動應對的困境中走出來,就要緊扣大數據分析預測這個功能,針對不同層次類別、時間階段、任務進程等方面官兵的思想反映,調整教育計劃、內容,預設提前量,打好主動仗,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從被動式向主動式轉變。一方面,嚴格落實思想分析制度,做好官兵思想動態預判,特別是在重大軍事任務下達、國家和軍隊重大政策調整和社會重大事件發生等敏感時段,通過對官兵的動態行為、話題偏好、思想傾向、關注熱點等數據分析研判,有效預知官兵思想反映和行為特征,從而為進行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預警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將微信微博、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互聯網獲得的數據,實時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官兵思想出現的“報警”信息,區分長期關注、重點關注、及時關注等不同情況,采取組織專題教育、進行心理服務、開展個別談心等方式,防范突發性問題的產生,提高隱患防范的靶向性。
(二)思想動態“全時監控”,線上線下不留死角。大數據的思維方法是“透過巨量搜索數據見微知著,形成社會輿情的整體判斷”。大數據的開放性、互動性,可以更好地幫助教育者體察官兵心理狀態,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一方面,注重網上數據的收集。青年官兵伴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成長發展,對傳統媒體關注少,而對于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使用多,網上產生的海量信息數據,記錄著他們的思想行為乃至情感,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很多規律性的信息,通過收集整理,使零散信息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就能達成對教育對象的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另一方面,養成及時收集積累數據的工作習慣。隨時隨地采集和整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各類數據。比如,結合日常檢查、蹲點幫建、考核評估等工作,做好相關數據的分類、整理、存儲和管理。
(三)教育內容“精準推送”,個性教育成為可能。大數據價值的特點是一切可以量化,可以使教育在方法上由“吃大鍋飯”向“個性教育”轉變。通過建立“大數據”收集分析系統,將官兵思想動態、戰斗精神、教育質量、安全風險等難以衡量的工作量化、細化、具體化,記錄官兵每天的網上行為,用大數據解構官兵發布的內容、互動的信息、瀏覽的痕跡、分享的鏈接等信息碎片,最大程度建立官兵“臉譜”,精準推送教育內容方法,給教育者更多發揮空間,給官兵更多選擇余地。同時,還可以收集整理官兵基本信息、研究行為動態,探尋數據背后相關需求因子,精準提供學歷升級、素質躍升、愛好拓展、文化補給等服務項目,按需配備、量體裁衣、私人定制,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和精確化,提升教育的“滿意度”。
(一)避免唯技術論,把大數據技術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試圖把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轉化為一個齊一性的物的體系中。人的生命表現為僵死的物,人與人的活生生的關系表現為商品與商品、貨幣與貨幣之間的物的關系。本來是人創造物為我所用,但結果卻是物異于人,并獲得了統治人的權力,從而與人相對立。”馬克思所批判的“拜物教”現象和盧卡奇所言的“物化”都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在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需要警惕的。
(二)建立數據使用規范,規避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的使用風險。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通過大數據,淘寶、京東可以監視網名的購物喜好,百度、谷歌能獲取網民的網頁瀏覽習慣,微信、QQ透視著我們的社交關系網。可見,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威脅著我們的隱私和自由。大數據技術的信息收集和使用必然涉及軍隊信息安全以及官兵隱私,這就需要在立法層面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規則。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本身的安全性也應引起重視,要聯合軍地相關部門制定大數據技術標準和運營規范,重視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對重點領域、敏感數據的監管。
[1]尋找通往未來的鑰匙[N].人民日報,2013-02-01.
[2]喻國明.大數據分析下的中國社會輿情:總體態勢與結構性特征[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5).
[3]辛愛梅.馬克思的科學技術觀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