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撫州市委組織部 謝愛隆
“三邊”工作法的為民實踐——扶貧工作組駐村幫扶如何開局
文/中共撫州市委組織部謝愛隆
中央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座談會召開后,各地普遍采取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的方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那么,“第一書記”、工作組進村,如何開局?從哪里入手?肩負的“脫貧攻堅”重任,又將何處起步?江西撫州市委組織部扶貧工作組探索的“三邊”開局工作法,緊緊抓住了駐村關鍵點,先行解決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帶動工作各個環節順利開局,在短時期內讓老百姓看到希望,讓工作組增添信心,值得各地借鑒。
“三邊”工作法;精準扶貧;為民實踐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撫州市從2015年起,以開展“四進四聯四幫”活動為載體,每村選派1支黨員干部“連心”小分隊,離崗駐村扶貧,一年一輪換。今年以來,撫州市委組織部第二批“連心”小分隊積極探索“邊走訪、邊謀劃、邊干實事”的“三邊”開局工作法,打破了以往分階段進行、分步驟實施的機械工作模式,在沒有深入調研情況下不急于提交規劃,不急于向群眾表態不切實際的承諾,實現了駐村扶貧工作系統化和可操作性。
工作組所駐的中和村是省級貧困村,資源缺乏,交通閉塞,村民僅靠蜜桔種植業維持生活;村小校舍破爛不堪,孩子上學難;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田灌溉難;無錢修路,村民出行難……住村后,他們請幾名村干部輪流陪同,走村入戶開展“五訪五弄清”,在不到半個月時間里,走遍了全村12個村組,迅速地熟悉了人頭、知曉了數據、掌握了底子。
(一)訪特殊群體,弄清困難狀況。以村小組為單位,逐一上門看望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重新建立“1+X”結對幫扶,并更換了新的“連心卡”,詳細了解致貧原因、貧困程度及生活所需。利用茶余飯后,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主動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鼓勵他們返鄉創業。
(二)訪信訪人員,弄清事情原委。與信訪苗頭戶真誠交流,弄清群眾產生意見的深層次原因,找準產生意見的根源,逐項破解。比如,新建中和小學征收賴家村小組集體用地一事,引發了少數村民的信訪苗頭,通過上門做工作、宣傳政策,目前事態基本平息,前期土方開挖工程正在進行中。
(三)訪致富能手,弄清村級經濟。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深入走訪種養殖大戶、農業產業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認真分析產業分布、支柱產業培育情況,引導致富能手積極傳授致富經驗。3個月來,先后走訪蜜桔大戶13戶,烤煙種植戶5戶,征求意見建議16條。
(四)訪本村黨員,弄清村史鄉愁。與全村黨員和村干部、村小組長交心談心,了解村級組織運行情況、黨員隊伍現狀、人口現狀、特殊群體數據以及本村宗族分布、村史變遷、在外成功人士的鄉愁等,鼓勵他們積極為農村發展建言獻策。建黨95周年期間,集中走訪了全村49名黨員,并為70周歲以上老黨員和生病黨員送上了慰問金。
(五)訪縣鎮單位,弄清聯絡網絡。利用往返村里的間隙,加強與扶貧相關的縣直部門、鎮所單位的上下聯系,及時掌握所在鄉、村兩級的領導班子及相關工作部門的成員姓名和聯系方式,主動與他們建立聯系;搞懂弄清脫貧攻堅工作在縣鎮黨委、政府誰主管、誰分管,哪些部門負責,哪些人具體抓,做到心中有數。
“群眾并不是為爭那一袋面、一壺油,而是對一些村干部的處事不公深惡痛絕……”到中和村一段時間,工作組在“五訪五弄清”的過程中,漸漸摸透了貧困的“癥結”:村干部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個別干部無原則,管得多,服務少。比如在辦低保扶貧中,一些應該得到照顧的卻得不到,涼了群眾的心,一些黨員曾經在村兩委擴大會上說,如果再這樣搞下去,干脆出去打工算了……
“工作組進駐前,中和村一度亂了。矛盾升級成上訪,糾紛演變為斗爭,群眾間的不同意見,擴大為宗族間的派系。”干了一屆鎮長、一屆書記,如今又繼續提名的白舍鎮黨委書記何峰,戳中了中和的“軟肋”:村兩委班子不力、黨建基礎不牢。
有問題不可怕,就怕問題你發現不了,找到了卻又無從下手。針對中和村的現狀,工作組很快找到突破口,他們認為,組織部門的扶貧工作組,特色在“黨建”,抓手也在“黨建”。于是,工作組決定從抓黨建入手,注重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把風氣搞正,把組織建強,把駐村做實,以黨建上的“脫胎換骨”帶動中和村的“脫貧攻堅”。
根據該村實際,工作組提出了以“五心五依靠”為主要內容的黨建扶貧工作思路:在一年的駐村時間里,圍繞“五心”即打造領導核心村黨支部、配強辦事公心兩委班子、培育不忘初心合格黨員、找到群眾稱心發展路子、留下深得民心工作隊伍,堅持“五依靠”即依靠掛點娘家、依靠各級組織、依靠群眾支持、依靠政策幫扶、依靠黨建強村,抓緊抓好信訪維穩工作,堅決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抓緊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持續抓好產業脫貧、安居脫貧、保障脫貧,大力推進教育扶貧、技能扶貧,從根源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抓緊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上取得更大成效。
在這一黨建扶貧思路的指引下,工作組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座談會、全村黨員大會、民情懇談會等方式,詳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聽取方方面面意見,形成了中和村黨建扶貧三年規劃。同時,本著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工作組進一步明確,駐村期間重點抓好公路硬化、居家養老和文化娛樂休閑場所、水壩水渠修復、村莊整治、新(擴)建中和小學、安全飲水、蜜橘產業互助合作社、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委員會8個方面實事。
在邊走訪、邊謀劃的同時,工作組還注重從抓群眾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切身利益和對小分隊的信賴認可入手,以“五微五理事”的創新舉措維護穩定、精準扶貧、建強組織,讓村民對自身的付出見小見細見成效。
(一)注重“微細節”,理村民感興趣的事。在穿著上,換下上班的行頭,穿上簡單樸素的運動服;在語言上,學說南豐話,學會拉家常;在自我管理上,重新劃分幫聯片區,對外公示聯系方式,拉近與村民的距離。
(二)點亮“微心愿”,理村民心里一直期盼的事。當得知一些村小組婦女跳廣場舞沒設備的心愿后,工作組及時協調購置了12套音箱設備分送至各村小組。
(三)開展“微服務”,理村干部忙不過來的事。設立便民服務站,和村干部一起輪流坐班,公布生育服務證、殘疾人證、低保、醫療救助、新農保參保續保等便民服務辦理流程,及時受理與村民息息相關的“微服務”。
(四)爭取“微項目”,理村干部辦不到的事。向縣水利局爭取到10萬元水毀修復項目,向縣民政局爭取到15萬元“農村居家養老”項目,向縣交通局爭取到30萬元竹源村小組危橋改造項目。
(五)建好“微陣地”,理凝聚黨心、民心的事。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室、精準扶貧工作室和黨員活動室,規范制作黨建“四化十制度”、“三會一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村規民約、精準扶貧“作戰圖”和綜治五項基礎重點工作等上墻展板。組織全村50多名黨員和不是黨員的村小組長赴廣昌縣開展“回憶入黨心路歷程”主題“黨日+”活動,爭做合格黨員。
談起市委組織部工作組的“三邊”開局工作法,市委書記肖毅這樣評價道:“‘三邊’開局工作法,緊緊抓住了駐村關鍵點,先行解決群眾反應最突出的問題,帶動工作各個環節順利開局,能夠在短時期內讓老百姓看到希望,讓工作組增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