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匡偉杰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及社工介入策略
文/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匡偉杰
環衛工人是城市環境改善的實踐者,他們為維護城市環境衛生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環衛工人的生存狀況惡劣,工作強度和危險性偏高,作為城市的弱勢群體,他們所得到的尊重和回報遠遠不及付出。對于環衛工人社會福祉的提高,除了政府部門的政策干預,更多的還需要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手段,幫助環衛工人發掘資源、改善生存狀況。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社會工作
長期以來,環衛工人作為社會的基層勞動者,由于工作內容和性質等多方面因素,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或多或少地遭遇著不公平待遇。由于保障措施的缺乏,很多環衛工人陷入生活困境,甚至產生心理危機,這對于社會穩定和民生工作都是很大的隱患。
(一)工資待遇偏低,生活條件極差。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城市環衛工人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對于其他工作的競爭力不強,往往只能選擇知識和技能要求較低的工作,這也決定了他們對于環衛工作的依賴性較高,從而提升了環衛工作提供方的“議薪”能力,甚至出現了“愛干不干,崗少人多”的現象。正是因為這種狀況的存在,使得很多城市的環衛工人的薪資偏低,甚至有的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這種工資水平往往只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生活條件卻相對較差,難以改善。
(二)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強度過重。由于環衛工人的主要工作是城市垃圾的清理和環境保護,因此他們的工作場所主要是城市馬路、廣場、社區等公共領域,大多是垃圾聚集的場所或汽車飛馳的馬路,這些地方的工作對于他們的人身安全也存在巨大的威脅。此外,很多城市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都遠遠超過法定單日勞動最高時長,處于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中,而由于節假日有工資補貼,他們迫于生活壓力,還是會選擇大量加班,從而使得休息時間匱乏,大多處于高度疲憊狀態。
(三)社會保障條件不一,社會福利待遇匱乏。由于環衛工人大多是學歷層次較低、年紀較大的群體,只為獲取微薄的薪水糊口,自我維權意識淡薄,因此對于社會保障政策不是很了解。很多人根本沒有獲得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等基本權益,甚至有些環衛工人明知單位違規克扣基本社會保障金,但為了保住工作還是選擇沉默。在冬夏等極端天氣,環衛工人依舊要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但卻得不到相應的極端天氣工作補貼。夏季高溫天氣,由于缺少固定休息室,一些環衛工人選擇在樹蔭下席地而睡,一些人因為過于疲勞直接靠著公路護欄睡。
(四)社會地位低下,城市歸屬感淡薄。環衛工人在城市的社會地位普遍低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逐漸有城市邊緣化的趨勢。由于受不到合理的待遇和尊重,環衛工人城市歸屬感下降,生活幸福感隨之降低,工作成效和積極性自然相應下降。之所以環衛工人得不到相應的職業尊重,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宣傳力度不足,部分市民仍然抱有歧視心理,另一方面主要是環衛工人的社會關系單一,社會互動能力不足造成的。
社會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職業精神,運用專業的工作手法和技能,著重于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與服務。社會工作者的有效介入,將會對于提升和改善環衛工人的生存狀況,增強其發掘、運用資源的能力,恢復其與社會系統的良好互動,產生重要和積極的影響。
(一)個案工作介入。對于困境中的環衛工人采用個案工作介入,個案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環衛工人發掘身邊的社會資源,認可自己的價值并發掘自我潛能,不斷改善自我生活水準,增強社會適應力。在個案工作過程中,首先要對環衛工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資源、存在的問題、個人需求等情況進行評估,準確和翔實的評估是開展個案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據評估狀況,對案主進行心理輔導,認真地傾聽和引導,幫助其明確自我定位,肯定自我價值以及工作的意義,同時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抵御沉重生活壓力帶來的影響。其次,積極協助案主發現可利用的社會政策以獲取各項政府補貼,從而改善生活條件,減少生活成本壓力。此外,幫助案主尋找并聯系社會上的公益性職業能力培訓機構或活動,拓展案主的職業技能;利用案主空閑時間向案主講解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內容,培養案主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個案工作的后期要持續關注案主的反饋,調整個案工作方法,并做好后續的評估工作。
在個案工作中,考慮到案主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較低,要注重和案主的溝通,運用傾聽、接納、認可等技巧,和案主建立和諧的關系,獲得案主的信任。還要重視家庭的作用,通過鼓勵案主與家庭的溝通,增強家庭對于案主的支持作用,并且恢復和加強家庭的結構性功能。
(二)小組工作介入。小組工作的作用在于通過環衛工人組建小組開展活動的形式,充分發揮組員之間分享、分擔、支持、教育、治療等功能,從整體上對小組成員的態度和行為產生影響。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包括社會目標模式、互惠模式、治療模式、發展性模式等。在小組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著力于環衛工人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鼓勵他們互相分享,互相了解,促進良好互動的建立。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恢復環衛工人的獨立性和尊嚴,輔助他們更為積極地參與組內活動和組外的社會活動。此外,在小組工作中,還要考慮到不同環衛工人的不同情況和需求,適時地提供輔助和照顧。評估同樣伴隨小組工作的各個環節,以確保小組工作的方向性和實效性。在環衛工人中開展小組工作,將有利于他們結合成為一個集體,通過群體的力量為這個群體中的個體謀取福祉,更有助于環衛工人的自我實現。
(三)社區工作介入。社區工作是具有雙重功能的社會工作方法,一方面可以幫助環衛工人恢復與社會系統的聯系和互動,另一面也可以促進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的提升。社區工作的主要目標在于推動社區居民的參與,強化社區居民的社會意識,協調配置社區需要與社區資源,以及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互相關懷和照顧。環衛工人作為社會弱勢群體,通過社區工作加強社區建設,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社會支持,形成城市歸屬感;同時還可以借助社區這個社會子系統的資源和優勢,幫助他們獲取資源,提升生活福祉。
社區工作中,可以采取社區聯誼和文藝匯演等多種方式,幫助環衛工人利用自身的文藝才能,和社區合作舉辦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促進環衛工人與社區的相互了解和熟悉。在平等的交流中,環衛工人更好地融入社區,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照顧,社區更好地接納和包容他們。此外,還可以通過社區講座、社區咨詢等方式,對環衛工人進行科普教育,提升知識文化水平,增強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促使他們自主獨立地逐步擺脫弱勢地位。總之,就是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環衛工人建立支持網絡,恢復社會功能。
由于生活水平較低及生存環境的惡劣,城市環衛工人的生理、心理及家庭都面臨著諸多問題,對于這一弱勢群體的忽略將導致社會穩定存在巨大的隱患。因此,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應該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才能有效地幫助環衛工人爭取到更好的生存條件,擺脫弱勢群體地位,完成自我社會功能的修復。宏觀層面,社會工作者應該積極地和政府以及社會第三方機構聯系,在政策層面給予環衛工人更多的傾斜和照顧,在文化宣傳層面倡導全社會對城市環境衛生工作進行重視、對環衛工人及其辛勤工作表示尊重,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微觀層面上,社會工作者應當積極利用個案、小組、社區等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幫助環衛工人完成心理上的發展和成長,同時協助他們發掘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準。
[1]劉嬌,陳克娥.一線環衛工人生存狀況調查——以湖北省某市為例[J].民族論壇,2012(11):101-105.
[2]謝建社,曉賢,錚偉.新生代環衛工人生存與發展狀況及其對策探究——基于G市的調查[J].青年探索,2013(02):60-66.
[3]蔡剛.權益保障研究[J].工會論壇,2013,19(05):30-31.
[4]陳超凡.武漢市洪山區環衛工人身體健康問題與社會工作介入策略[D].湖北:中南民族大學,2014.
[5]林美智.環衛工人社會支持網絡介入研究——基于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的視角[D].廣東:福建師范大學,2015.
[6]張雪杰,劉洋洋,邵姍姍,陳洪俠.環衛工人生存現狀及解決路徑探究[J].理論前沿,2014(11):336.
[7]張友琴.社會支持與社會支持網——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廈門大學學報,2002(3):96-107.
[8]林順利,孟亞男.國內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研究述評[J].甘肅社會科學,2010(01):132-135.
[9]崔敏,岳喜同.環衛工人心理及社會支持狀況分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1999(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