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寧 朱 香
?
經濟學專業會計實訓課教學改革研究
焦曉寧 朱 香
【摘 要】會計學是經管類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實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實際應用水平。本文主要探討目前我校經濟學專業會計實訓課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會計 實訓課 改革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學原有的會計和財務管理知識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
(一)提升就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高的課程,和金融學、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等相近學科相比更注重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但卻缺乏企業最看重的業務能力,因此雖然被視為熱門學科,但就業并不樂觀。通過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訪談得出這樣的結果: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學課程在廣而不在精,就業渠道雖多卻沒有明確的方向,希望增加實踐課程的培訓。
(二)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實訓課可以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們的眼光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上,提升了教學的實用性、高效性和系統性。
經濟學是一個相對熱門的專業,但卻存在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企業需要的是理論知識扎實、業務熟練,并且具有創新精神的員工。而目前來看,經濟學專業理論性的課程偏多,培養目標不明確。雖然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實踐環節的缺失,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會計學是經管類學科的主要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只有同時注重這兩方面的培養,才能顯著提高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質量。當前經濟學專業會計實訓課教學問題如下: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設置不合理主要體現在重理論而輕實踐。雖然現在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粉筆式教學,大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授課,但是由于實訓課本身的難度和場地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課程設置尚不能體現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理論課程繁多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實際操作能力依然缺乏。通常情況下,要想使學生熟練掌握課程知識,就必須教與學相結合,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不能相隔太長時間,而應該立刻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
(二)教師缺乏相關經驗
大部分教師從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參加到工作中,雖然專業知識扎實,但是也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培訓。而事實是,無論是在理論課程的講述上,還是在實踐課程的操作上,都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
(三)對場地要求高
學生的實踐培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訓實驗室的專業化程度,不僅體現在硬件上,還體現在軟件的更新程度上。雖然我校已經建設好現代化的實訓實驗室,但是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實驗室的實際承載力有限,導致實驗室不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四)教學觀念落后,教材落后
轉變以講述理論課程為主的傳統教學觀念。目前的教學大多還是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可能在一開始可以聚精會神的聽講,但是據調查,這種專注力一般只能保持15分鐘,因此在課堂后半段會出現很多學生走神,甚至是玩手機等現象。由于企業是以利潤為主,企業會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核算,因此核算方式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現在的會計教材大多是紙上談兵,更新具有滯后性。
(五)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是目前大學里出現的普遍現象。剛剛來到大學的興奮感和積極性不消幾周就會幾近消失,大多數學生開始出現“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消極思想,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須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考核方式單一
由于會計學科理論與實踐并重,而傳統的考核方式通常只注重理論課程的考核。一張試卷定輸贏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抹殺了部分同學對實訓課的積極性。考核方式的單一使部分同學在平時的學習中缺乏精力,積極性只存在于考前的一兩周,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注重實踐課程,在實訓課中鞏固理論知識
轉變課程設置方法,樹立學以致用的課程目標,保持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1:1的課程設置,使學生們把理論課程中掌握的理論知識快速鍛煉成實踐能力。課堂上不僅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還可以采用情景演示法、分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們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掌握牢固知識,并且提高了學生們的相互協作能力,改變學生們不能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操作能力的現狀。
(二)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
做好對現役教師的培訓工作,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可以邀請企業中具有豐富經驗的會計師到校進行講座等指導;建立規范的教師培訓基地,與時俱進地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灌輸;可以讓教師參與到實訓實驗室的建設中來,提高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以便對學生們進行演示;定期安排教師們組成調查小組進行社會調查,學習建賬和財務制度等;同時鼓勵教師自發調研,以便收集案例和素材,通過這些生動的案例教學充實課堂,對學生起到啟發作用。
(三)充分利用好實訓實驗室,加強實訓實驗室建設
實訓實驗室的建設尤為重要,是整個課程的支撐。不僅要求具備一定的專業化和現代化設施,還要注重各種會計軟件的更新。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和機密性,可能無法實現所有學生頂崗實習的要求,因此對實驗室的要求必須保持高標準和仿真性。實訓實驗室需具備完善的工作流程環節及崗位設置,以確保學生們在實訓中近乎真實的工作體驗。
(四)樹立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更新教材
轉變教學觀念,由傳統的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中可以一邊講述一邊操作,加深學生們的記憶,之后再留給學生們時間自己操作,對學生們的操作進行觀察和指導。由于會計教材的內容具有滯后性,教材的更新也有一定的必要,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教材,畢竟經濟學科要掌握的會計知識和會計學科相比著重點有一定的差別,因此要注重兩者的差異性。
(五)通過實踐課程吸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們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興趣尤為重要,這也要求教師在課程設置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在實訓課程中,為每個同學設置自己的崗位,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崗位意識和相互協作的能力。每個班級都人數眾多,老師不能兼顧每個人的操作過程,這就需要在會計流程工作中進行分組教學,各個組可以相互競爭,相互監督,指正錯誤,獲得更快的進步。
(六)對實訓課程效果進行評估
傳統的考核方式抹殺了一部分學生對實訓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只要在臨考前抓緊復習就能得到不錯的分數,導致部分學生對實訓課態度松懈。因此必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實訓課程效果進行相應的評估。會計核算對會計的細心程度有著相當高的標準,因此可以從實訓流程、細心程度、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另外在實訓過程中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作為平時成績加入總成績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正面性。
針對目前經濟學專業會計實訓課教學的改革,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但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必須對改革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經濟學專業的會計教學是整個經濟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斷地探索和學習,才能研究出一套適合經濟學專業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經濟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尚華.龔建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J].會計之友,2010(2).
[2]龔芬.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13).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