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萍
?
論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成分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
李雪萍
摘要:隨著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現代漢語書面語中的文言成分與對外漢語教學之間也有了更密切的關系。了解一定的文言知識有利于學習者漢語能力的培養以及對中華文明的認識。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尤其是更高水平的教學中,文言成分是不可避免的難題,由此,教學中應當更加系統地引入文言成分,加強對文言成分的本體研究和級別分類,促進對外漢語發展。
關鍵詞:現代漢語書面語;文言成分;對外漢語
現代漢語從廣義上是指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言及其地方變體、功能變體、社會變體和個人變體等;狹義上專門指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現代漢語書面語是建立在現代漢語口語基礎之上的人們在書寫閱讀文章時所使用漢語書寫語。現代漢語是在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而來的,因此其中仍然保留了一些文言成分,如口語中“這事兒我考慮再三,還是算了吧”中的“考慮再三”就是文言中的狀語后置,總的來說由于口語靈活多變,簡單易懂的特點,現代漢語口語中的文言成分已經不多,但是書面語則不同。
任何一種語言的書面語相對于口語都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在口語演變的同時,書面語的變化則很小,因此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文言成分,這些文言成分通過時間的檢驗,證明了它們的活躍性,是漢語書面語形成優雅嚴謹風格的關鍵,在漢語各類文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代漢語中出現文言成分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文言成分的直接引用,如在寫作中引用古代詩詞等;二是利用文言成分,如詞匯或者句型來創造新的句子,如:
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采用“VP+于+NP”的方式進行表達,例如“快意于我的苦痛”即是“為我的苦痛感到快意”。
本文在討論文言成分的時候只關注后者,即能夠創造出新的表達方式的文言成分。這種活躍的文言成分又分成兩種情況進行討論,一是文言詞,二是文言句式。詞的文言成分以“其”“之(代詞)”“之(助詞)”“以(介詞)”“以(連詞)”“所”六個詞為例,文言句式以“以A為B”的句式為例。
在孫德金《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成分的界定問題》一文當中,孫先生利用國家語委語料庫和《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對以上六個詞進行檢索,結果顯示以上五個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分布率均很高,“所”“以(介詞)”還出現在“分布最廣的詞語表”中,其中“以(介詞)”的常用性遠遠超過作為同義介詞“用”。如以下例句:
王先生及其子女
我們都應以之為誡
我何罪之有呢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認真努力以更進一步
我所做所言都是真誠的
在文言成分的句式中,包括“以A為B”,“為……所VP”的被動結構,“VP+于+NP”等等,以“以A為B”句式作為例子,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綜上,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成分并不是陳舊的被遺棄的成分,而是常用的具有再生性的活躍的成分。
對外漢語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方面培養學生熟練運用漢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授學生一定的中國人文知識。對外漢語教學發展到現在,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研究漢語中文言成分和對外漢語的相關文章還是不多。
在學生漢語能力培養方面,學生不僅需要培養口語能力,也需要培養書面閱讀和書寫能力。孫德金先生在《現代漢語頻率詞典》中檢索了一些文言詞語在不同語體語料中的分布情況。漢語不同的語體根據各自需要往往偏重于采取不同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在報刊社會文章、科普文章、文學作品等各種文體中,文言成分都是不可被忽略的成分。文言成分對形成客觀的報刊社會文章,嚴肅的科普文章,優美的散文,簡練的雜文等各種文體風格都起了重要作用。在人文文化知識培養方面,要了解一脈相承的中華文明,文言成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例如想要閱讀《紅樓夢》,理解《紅樓夢》的語言美,其中的文言成分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就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為了測試母語非漢語者設立了HSK等級考試,隨著HSK考試等級的提升,增加了一定的文言成分,可見文言成分對對外漢語學習的重要性。如在2010年6級試卷及2013年5級中可以看到:
“前三分鐘定終身”
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它擁有“甲天下”的山水風光
日升昌票號歷經百年,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及歐美、東南亞等,以“匯通天下”而著名。
張英在信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此題要求通過該句看出張英的意圖)
在上面這些例句中,我們需要知道文言詞“定”“甲”的含義,了解“以……而……”的句式,最后一個例子中,更需要了解文言風格句子的整體含義。由此可見,對于高水平的對外漢語學生而言,掌握現代漢語書面語中的文言成分是必要的。
既然現代漢語書面語中的文言成分對對外漢語教學是重要的,那么針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也當提出應對之策。
首先是加強對外漢語本體研究,因為本體研究才是教學的基礎,反之,教學的需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本體研究。對現代漢語書面語中的文言語法成分的界定是非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有語音結構方面的因素,也有語體風格方面的因素,還與書寫者的心理有密切關系(孫德金2012)。通過對本體的研究可以使文言成分成為有體系的知識點,并梳理出適用于不同等級學生的不同文言成分。例如對于文言成分的詞“其”而言,“其”在現代漢語中有作為代詞、副詞和用作詞綴三種用法,在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可以先教授其相對簡單的作為代詞的用法。在“其”作為代詞的用法中,又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指示代詞又可以分為實指和虛指,依然根據其使用頻率和難度分級教授。在針對更高水平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甚至可以適當添加“其”的古代用法,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了解中國傳統文獻和文化。其次是在本體研究的指導下編寫完善相關教材。研究者和教學者可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各種現代漢語教材進行考察統計,以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
現代漢語書面語中的文言成分與對外漢語教學關系密切,在對外漢語學習中,尤其是高水平的學習中,以及在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當中,文言成分都是不能逃避的問題。同時文言成分在現代漢語中的界定和分類同樣也是復雜的問題。種種難題還需要對外漢語研究者和教育者去解決。本文淺談了一些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成分及其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和對策。將文言成分納入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其的深化,也將有利于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全.現代漢語[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2]孫德金.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語法成分的界定問題[J].漢語學習,2012.
[3]陸建明.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本體研究的關系[J].語言文字應用,2005.
[4]孫德金.現代書面漢語中文言語法成分的語體及個人風格對比考察[J].對外漢語研究,2010.
[5]孫德金.現代書面漢語中的“以A為B”式意動結構[J].漢語學習,2010.
[6]王勤.略論現代漢語中的古語詞[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簡介:李雪萍(1991—),女,漢族,四川樂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對外漢語。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