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大學海洋學院 梁琪悅
異地辦學模式對圖書館工作的影響
——以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圖書館為例
文/浙江大學海洋學院 梁琪悅
本文從技術、文獻資源、服務、人力資源、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異地辦學模式下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圖書館運作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參考。
高校圖書館;異地辦學
為主動服務和支撐國家海洋發展戰略,推動浙江大學加快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15年9月9日,浙江大學和舟山市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學舟山校區(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正式啟用。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圖書館(以下簡稱“舟山分館”)是以涉海學科資源為特色,數字圖書資源建設為重點的海洋專業圖書館,以服務海洋人才培養與涉海科技研究為主要任務。圖書館建筑面積7677平方米,設計藏書50萬冊,1000余閱覽位。
浙江大學圖書館原由玉泉校區圖書館、紫金港校區基礎分館、紫金港校區農醫分館、西溪校區圖書館、華家池校區圖書館等五大館舍組成。五座館舍的藏書及服務對象各有側重,并通過物流實現了紙本資源的通借通還,通過校園網實現電子資源的共享。舟山分館在技術上、地域上的特殊性,必然會導致其運行管理模式與杭州校區有所差別。本文將從技術、資源、服務、人力資源、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分析異地辦學模式下舟山分館運作的特點。
UHF RFID(超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是舟山分館與校本部的重要差別。校本部采用傳統的“磁條+條碼”模式,舟山分館應用與總館同一套ALEPH流通管理系統,同時對分館圖書進行RFID技術加工,應用RFID技術實現圖書的自助借還、盤點、圖書定位導航等功能。具體來講,有以下優勢:
(一)簡化借還流程,提高借還效率。RFID自助借還速度快,平均1秒/(本*人次);無須翻到條碼頁面,可以一次處理多本圖書,無須充消磁,大大提高了圖書借還效率,是傳統自助借還機無法實現的。
(二)提高圖書整架質量及效率。圖書整架清點是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一般情況下,圖書清點基本幾年甚至十幾年進行一次。人工點數(只數冊數)效率約450冊/人*小時,利用采集器采集條碼,約200冊/人*小時。而應用RFID技術,圖書順架及清點工作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根據舟山分館日常盤點記錄,盤點效率平均約為3120冊/小時*人,工作效率提高十五倍以上。
(三)3D文獻導航系統實現圖書精準查找。通過浙江大學圖書館OPAC系統檢索舟山分館圖書,讀者可以看到3D定位圖的鏈接,系統用三維立體圖精確顯示出該書的層架位置,大大縮短了讀者查找時間,提高了效率。
(四)實現圖書精細化管理。在圖書順架時,盤點推車的機器辨識力要遠遠超過人工,能輕松發現各種問題圖書,如藏址錯誤、書標錯誤、關聯錯誤、編目錯誤等,這些都是人工整架不易發現的問題。錯架、缺失、問題圖書的清單可由系統導出并分析,支持對圖書的精細化管理。
(五)具有強大數據統計功能。RFID提供更加強大、豐富、靈活的數據查詢和統計功能,如圖書注冊查詢與統計、盤點記錄查詢與統計、自助借還記錄查詢和借還人次、數量、結果的統計、門禁進出記錄和進出人次統計、報警記錄查詢和統計等,這些數據可以反映出圖書典藏、流通的狀況和問題,便于我們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也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讀者閱讀習慣,為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可以與館員的工作績效掛鉤,如盤點記錄中的錯架比例可以反映出館員的整架質量,問題圖書可以反映出分編工作的質量。強大的數據記錄、統計功能對完善管理制度、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科學決策都具有重要價值。
UHF 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技術本身的短板和不穩定性、標準不統一、信息安全性等等,但相對于傳統的“磁條+條碼”模式,確實有很大進步。異地辦學模式下引進RFID技術,需要改變業務流程以實現與杭州各校區分館的協同合作。
(一)紙本圖書加工流程變化。RFID技術的引進使圖書處理工序有所變化,新書在杭州分編加工(粘貼條碼和磁條)錄入ALEPH系統之后運到舟山,再進行RFID標簽粘貼、轉換、定位、上架工作。捐贈書、合訂的期刊也要先送杭州分編加工之后再運回舟山加工、入藏。圖書附有的光盤需寄回杭州,添加到浙大多媒體數據庫中。
(二)電子資源共建共享。由于遠離校本部,舟山分館紙本圖書數量少、復本少,師生對電子資源的依賴性會加強。浙大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電子資源,目前引進的中外文數據庫已覆蓋學校所有學科范圍,訂購各類文獻數據庫400余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70萬余種,中外文電子期刊79480種,這些資源通過校園網實現共享,舟山校區的師生也可以像在杭州校區一樣訪問浙大圖書館購買的電子資源。海洋學科資源分布零散,如何整合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建設海洋學科數據庫,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加強采購篩選力度。為了建設成一個高質量的海洋特色圖書館,在紙本圖書期刊和電子資源的采購方面,我們從海洋學院師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多次開展圖書薦購活動,鼓勵師生通過圖書館網站薦購欄目推薦圖書。與出版涉海圖書的出版社、圖書進出口公司等合作,根據海洋學院的學科設置提供專業專題書目供師生和館員挑選。
(四)館藏結構亟待優化,加強涉海資源建設。目前,舟山分館藏書7萬余冊,大部分是從杭州校區調撥而來,新書比較少,大部分圖書比較陳舊,期刊種類較少,基礎圖書有待
進一步完善,海洋學科文獻資源有待進一步充實、整合。電子資源主要依托于浙大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但海洋學科資源分布零散,進一步整合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自建海洋學科數據庫,才能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撐。異地的特殊性和薄弱的館藏基礎,促使舟山分館必須對文獻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與杭州校區圖書館協調共建、共享文獻資源。
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包括讀者服務、學科服務和文化服務。讀者服務是最基礎的服務,依據浙江大學圖書館的規章制度,結合舟山校區的實際特點,已初步建立起一套運行規范,需要進一步完善各種業務流程,形成一套成熟細致的讀者服務體系;學科服務是浙大圖書館未來五年提升的重點,已有一定的基礎,而舟山分館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文化服務是圖書館傳承文明、積淀文化的使命體現,也是新時期圖書館革新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不同于杭州幾個校區,舟山校區只有海洋學院入駐,人數較少,在讀者服務、學科服務和文化服務方面都有自身的特點。
(一)讀者服務。在日常的讀者服務方面,我們盡量與總館保持一致,采用與總館一樣的圖書流通管理系統和流通規則,開放時間也相同。通過物流實現與杭州五分館的通借通還,不同的是,本館圖書和異館圖書需分開處理,因為本館圖書需要修改RFID防盜位,異館圖書沒有RFID標簽則不需要。
由于目前校區師生人數較少,考慮到成本-收益關系,我們沒有采購總館使用的圖書超期欠費自助繳費機和自助文印設備。讀者有超期欠費,可通過向舟山分館支付寶賬號轉賬的方式繳費,分館再定期提交總館處理。至于自助文印服務,我們鼓勵學生創業,圖書館提供一些設備和條件,并給予一定的補助和幫助,日常的運營和管理由學生負責。目前采用這種自治模式的自助文印和自助零食柜(名為“書間小駐”)均運行正常,并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好評。
其他常規服務,如會議室預約、IC空間、“愛心島”捐贈平臺等服務均按照總館的管理辦法向師生開放,最大限度地為師生提供同校待遇。
(二)學科服務。舟山校區只有海洋學院師生,單一的學科利于開展深入的學科服務工作。近年來,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團隊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但是,作為一個剛剛建成的分館,我們的學科服務體系建設才剛剛起步。學科服務體系的建立應以學科建設整體規劃為導向,梳理現有學科服務需求特點,理清各類服務間的內在關系,突出學科特色,明確各自定位,實現協同共建。如何更好地開展學科評價工作,建立相對穩定的用戶溝通機制,建立學科服務團隊工作模式,建立學科服務的評價機制,以及組織常態化的學科服務評估都是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三)文化服務。校本部圖書館經常舉辦各種信息素養講座、學術講座、專家座談、文化展覽等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師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其文化修養。舟山校區師生遠離本部,參與的主要方式是依賴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的直播和實時互動,或邀請專家來舟山校區做講座,最大限度地實現浙大圖書館文化資源的共享。
舟山校區的文化服務有一個突出特點是與舟山本地文化機構的合作,區域性共建共享。我們積極與舟山市圖書館、博物館尋求合作,文化活動互通有無,相互宣傳推廣,增加館際交流和合作。
舟山分館正式員工只有9名,其中8名是碩士研究生學歷,高學歷、年輕化、有活力、學習能力強是我們的優勢。但本館副研究館員只有一位(掛職),其他都是初級職稱,大部分人員缺乏圖書館工作經驗,專業背景多種多樣,人數少、缺乏經驗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充分利用學生助理可有效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把他們視為圖書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基礎業務培訓,并不斷優化學生助理的考勤、排班、計酬等管理工作。學生助理承擔了大部分的基礎性工作,如圖書返架、讀架、整架、盤點、閱覽室整理等,使館員有精力投入到更高層次的業務中去。
對于缺乏經驗的問題,我們主動尋求總館的支援,請求總館派有經驗的研究館員到本館指導工作,并到總館各部門輪流實習,或邀請專家到舟山開展業務培訓。
新館成立之初,與國內其他圖書館或相關機構聯系較少,應積極與國內涉海圖書館或涉海機構建立聯系,加強對外聯絡、學習與合作。
舟山分館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不僅要依托浙江大學圖書館這個整體的平臺,還要有自身的特點:第一,加強與舟山本地高校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第二,重視對外宣傳推廣工作,讓更多人了解本館的資源和特色,提高資源利用率,吸引外界合作的機會,提升圖書館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重視媒體這一社會平臺, 與媒體進行有效溝通, 以便通過各項活動達到匯聚人氣和擴大影響之效果。
2015年8月下旬舟山校區圖書館開館運行,異地辦學的模式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和挑戰。與國內一流高校圖書館相比較,我館在資源建設、空間建設、服務體系、文化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館藏資源結構亟待完善與優化。第二,空間建設工作尚未完成,空間布局有待創新。目前圖書館只對外開放部分區域,其他空間的建設應有所創新。具有特定主題的空間建設,不僅能為師生提供更好的學習交流場所,而且能實現文化傳承的功能。第三,服務體系不完整,有待進一步完善。第四,人才隊伍年輕化,缺乏經驗。需要加強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加強館員文化建設,塑造一支素質優良的館員隊伍。第五,杭舟校區圖書館之間業務往來規范化。異地辦學的模式給本館工作帶來了一些問題,應加強與杭州校區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梳理相關業務流程,使兩地業務往來規范化。
異地辦學給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機遇,正視自身的處境和問題,尋找創新之路,才能給圖書館事業帶來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為師生和社會提供更好的支撐和服務。
[1]吳海華,楊祖逵.超高頻RFID系統在高校圖書館的實踐與思考——以揚州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12).
[2]林振洋.免費開放下RFID的應用與研究——以天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9)∶49-51.
[3]劉紹榮.UHF RFID在圖書館中應用的功能分析與拓展[J].圖書館學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