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意如
完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的對策研究
文/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意如
健全和完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是解決我國權力腐敗、權力濫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黨的建設和國家政權建設的客觀要求。針對當前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充分了解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的內涵,通過科學配置權力運行中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控權,三權相互制約又協調發展,完善和健全我國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的發展。
權力監控;權力制衡;監控主體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發展史,權力監控一直作為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推進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中,行政權力監控不僅僅是實現政治現代化的保證,也是推動我國全面有序發展的必要手段。
建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三權協調發展的權力運行機制,是我黨的建設和國家政權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行政權力監控包括權力監督和權力制約,在事實上即肯定了權力的正確運行,又糾正了權力腐敗現象。
行政權力監控在現代社會中以契約的方式存在于政治中,它作為紐帶連接國家和公民,一方面人民作為權力執行者管理權力機關,另一方面老百姓通過自身的權利制衡權力機關,兩者間的共同發展靠權力監控關系來達到雙方的互利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理論基礎和實踐探索中對行政權力監控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改革開放前,我黨針對權力運行積極開展“三反”運動和“五反”運動;改革開放后,我國頒布了《公務員法》《物權法》等法律來規范行政權力運行,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來制約權力,形成了日趨完善的權力監控機制。但權力濫用現象在行政權力運行的各環節上都屢禁不止,如2015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共立案336077萬件,結案330732件,處分335593人。權力濫用會削弱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從而導致黨的執政能力有所降低,更可能動搖黨的執政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根據我國實情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積極推動權力運行制度的改革、權力監控機制的創新,形成了目前較為完整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下面從三個階段來分析我國現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現狀是如何形成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開始重視權力運行的制度問題,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后,領導人鄧小平針對權力過分集中,提出了以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為主的民主監督新型監督機制。在這一時期,權力過分集中給機關和領導帶來了極大的自身利益,權力腐敗現象尤為嚴重。民主監督打破了之前的權力內部監控方式,加強了對權力多方位的監督途徑。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確立了以經濟發展帶動全面發展的思想,通過抓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來推進權力監控機制的制度改革,并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在行政機構上實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統一管理,領導干部負責制,在權力主體上實行黨風廉政思想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重大進步,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沖擊,我國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這段時間我國對行政權力的監控主要細化到權力決策的過程中,以權力監控以基礎、以反腐敗為落腳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監控機制。在反腐敗監控的實踐中,對權力運行過程中的細節做到公開化、透明化和規范化,形成由點到面、逐步深化的細節監督和控制。黨和政府通過司法監控、民主監控和黨政監控來引導權力主客體的的權力運行導向,使權力監控能滲入到行政權力運行的整個過程中。
行政權力結構的配置缺乏科學合理性。行政權力的結構配置應分為權力決策、權力運行和權力監督,而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有些地方和部門把這三大結構融于一體,權力過分集中在少數部門的高層或者“一把手”身上,各級權力主體存在級別差異,高級權力主體擁有決策支配權,而低級權力主體只能服從命令,權力結構的失衡使得權力運行更具主觀性,同時,權力的決策權凌駕在權力的執行和監控上,導致權力運行過程中權力監控無法制約權力主體。
行政權力監控機制不夠完善。民主監控在行政權力監控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權力本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手段,權力的監督、控制權應當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以社會良好風尚為導向,落實到權力運行的整個過程中,而部分部門的民主監控更多的是表面形式的監督,首先,法律未曾將群眾監督權細化,其次,權力主體在權力運行過程中公開化程度不高,權力主體和群眾在獲得的信息上存在巨大差距,尤為重要的是行政權力監控的主體比較多,部分地區和部門的黨內紀委監控、行政機關監督、司法監控、群眾監控和輿論監控,各機構更各自為政,沒有協調與配合。
權力監控機構獨立性不高。作為專門的權力監控機構,必須獲得足夠的監控權限,即獨立于其他的機構而存在,各機構之間又必須合理配置權力,明確劃分各權力主體負責的區域。我國現階段的權力監控制度主要以內部監控為主,民主監控配合為輔,而權力監控部門屬于行政機構內部,工作上,監控機構必須向同級黨委和政府匯報,監控機構在區域內對越級的權力腐敗問題沒有管轄權,因此部分地區和部門的權力監控機構缺少了自主權和獨立權,監控效率在權力運行過程中大打折
扣,更多的權力腐敗問題被權力機構內部隱藏。
(一)健全權力適當、監控有效、權力制衡的權力監控機制。權力適當要求做到適當集權和逐步放權,以量的平衡來分解權力,消除權力過分集中的危害,而權力的過分分散又加大權力管理的難度,只有達到各權力平衡、適當,才能確保權力的有序運行;權力監控必須提高權力運行效率,權力監控利用社會資源來創造權力運行效率的最大值,合理配置權力機構和監控機構的權力,在權力制約和效率優先的平衡中形成良好的權力監控環境;各權力之間必須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橫向制衡上,不僅是同級權力主體要分清楚責任和界限,行政機關和社會也要形成制約關系,政府把部分監控職交給社會組織來執行,社會組織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來管理政府,在縱向制衡上,要形成從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權力制約,授予高級權力機構和低級權力機構各自的管轄權和行政責任,解決用權力壓下級、自身監控自身的問題,同時,不斷推進對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的改革,形成了行政機關內部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監督、司法機關與法律的約束、群眾民主監督的監控途徑。
(二)充分授權權力監控機構,整合力量、協調發展。黨政機構應當在自身規矩內合理用權,而并非黨政不分,或者黨代替政府管理國家事務,政府必須有自身獨立的管轄權,對于權力監控機構,黨和政府應將其獨立分離出來,充分授權給權力監控機構,權力監控機構必須在政府和黨的領導下工作,又要保證權力監控機構獨立行使行政職能,在監控工作運行中,設立垂直管理機制,權力監控機構應在向同級政府和黨匯報工作的同時,還要向垂直領導機構匯報,保證監控工作不會被人為干擾;我國權力監控組織很多,我國的行政權力監控工作各自為政、重復監察的現象突出,因此,我國必須通過完善其司法制度,整合權力監控組織,科學劃分到不同的系統和組織,規定權力監控組織職責,并科學合理的將其運用在權力決策、權力執行、權力監控上。
行政權力監控工作是國家政權建設的頭等大事,盡管我國在行政權力監控機制上已形成由黨政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等全方位的行政權力監控體系,但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存在較大的差距,法治基礎也不夠完善,這也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我國行政權力監控機制的現狀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高速發展,必須健全和完善行政權力監控機制,才能應對黨和國家的需要。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三、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次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諾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益民.馬克思主義權力制約監督思想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1.
[5]任進.行政組織法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