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強
安岳縣千佛鄉中心小學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徐再強
安岳縣千佛鄉中心小學
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對教師只有服從,教師所傳授的一切,學生必須接受。由此帶來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聽講狀態,被動地在教師事先設定的教學模式中轉圈,而教師則處于主宰的地位。在這種缺乏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教師的教學也缺乏主動性,它的弊端在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其實,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由于初中學生既有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主動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要有適當的寬容態度,并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和克服。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以及成功的自豪感,這樣學生的情緒會不斷提高,主體意識會不斷增強。
知識的正遷移指的是學習活動中,一種知識對另一種知識的積極的影響。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數學學習的主要認知方式是“同化”和“順應”。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往往要檢索自己認知結構中與新信息(知識)有關的信息(知識),使新知識在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找到適當的“固著點”進而達到“同化”新知識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的目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可以利用的相關信息(知識),而且要努力提高他們的認知結構中對新信息(知識)的吸附、攝取和包容功能的有關信息(知識)的穩定性和清晰度,從而“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固著點”,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接受評價和進行評價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創設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問題,利用錯誤辨析等方式,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判斷、作業進行反思、評價,也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們對學生每堂課的作業批改通常是用這樣方式進行的:學生做--教師批改--第二次課上教師對錯誤進行評析,并給出正確方法。可是我們會發現,解答過的題型,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產生這種情況,固然與遺忘規律有關,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過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沒有給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的機會。我們知道,學生學習數學并不是把老師所講的東西拿過來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批改學生的課外作業可采用這樣方式進行:學生做--教師批改(在錯誤地方劃線)--學生自我評價(找出錯誤原因,并修正錯誤)--教師再批改--典型錯誤評析。實踐表明,這種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的方式,不僅促進了知識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這方面,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創設不同的意境。在新教材的編制上,都極力突出了這一點。關鍵的是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使用。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狀況,創設不同的學習意境。班里有部分同學,他們的父母在數學對自己今后的發展無關緊要,在學習分式方程的應用時,我結合教材內容,改編了一道求利潤的應用題,要求同學們計算。此前,大家都不能求解。學習了分式方程的應用以后,大家外面做生意,家庭經濟狀況較好,對數學課的學習不感興趣,認為不學習不但能求解,而且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在教學中,要因校而宜、因課而宜地采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做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習效果。如在學習圖形的變換等內容時,單憑老師在黑板上的比畫,既乏味,學生也難以理解。如果采用計算機教學,圖形的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不但變換自如、快捷、形象逼真,而且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力求認識某種學習對象并參與某種學習活動的傾向和動力,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只有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時,才能使整個認知活動積極起來。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利用“成功感”。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中成就意識和志向水平的高低與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又主要來源于數學學習中的“成功感”。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很小的).都將使他們進一步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不斷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激勵他們表現出更加積極、主動參與的態度.產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內動力。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探求數學奧秘的欲望.創造條件讓他們主動參與各種數學學習活動,而且還要盡可能讓他們獲得自主探索數學知識成功的情感體驗(成功感),使之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其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