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軍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新常態下的會展人才培養思考
向 軍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會展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正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分析當前會展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會展理論教材混亂、缺少統一性標準,專業定位不夠精準、學生生存力較差,校企合作名大于實、產學研融合度不高等,并提出了新常態下會展人才培養的思考,歸納出深挖專業特色、完善課程體系、提升教師素質、拓寬傳播渠道、縮短市場距離、注重因材施教、培養生存能力等培養手段和方法。
會展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從狹義的會展C&E(convention and exposition)或者M&E(meeting and exposition)到廣義的會展MICEE(M:meeting;I:incentive tour;C:conventions;E:exhibition and events)都覆蓋了大量的產業,有效推動一個城市的經濟和提高城市美譽度,受到全國各地青睞。據《2014年中國會展教育發展報告》研究顯示,2014年,全國開設會展專業的高等院校為229所,其中高職167所,占72.9%;招收新生14293人,其中高職11087人,占招生總數77.6%。在強烈的競爭下,如何做好自身建設,真正做到強業、強人、強師,是每一個高校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會展理論研究混亂,教材標準性較差
在CALIS檢索系統上搜索《會展概論》有37項、《會展策劃》44項、《會展營銷》29項、《會展服務》18項、《會展設計》18項、《會展文案》13項,每一本教材有重合的地方,也有其差異的地方,各家言論無法統一,造成會展理論相當混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使命是傳遞正確的知識給學生,那么誰的理論是正確的,是否經過市場的論證,從“會展”到“大會展”、到“活動學”,誰更權威,教學應該如何抉擇將是長期博弈的一個問題。
(二)專業定位不夠精準,學生生存力較弱
會展作為一種生產型服務業,其本身的融合度非常高,涉及到策劃、管理、營銷、設計、服務、財務、交通、物流、旅游等眾多學科,會展專業究竟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呢?據重慶會展行業協會調查會展畢業生就業率大都達到95%以上,但是重慶會展企業專業會展人才不足10%,2013年以來重慶每年會展專業畢業超過800人,那么多的會展畢業生都去了什么地方呢?會展業入門口徑寬,應重點突出會展專業學生與非專業的優勢,提升會展專業學生生存力。
(三)校企合作名大于實,產學研融合較低
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是在新常態下會展專業發展的重要課題,每一個學校都在致力于發展校企合作,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就根據我校的現有情況統計,從12年以來共簽訂會展實訓基地30個,共接收實習生50余人次,可看出實訓基地使用率很低。另外校企合作都僅是淺層次的合作,大多是輸送實習生、志愿者,而深層次的項目合作、資源共享進行的相當少。
我院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于2008年獲得教育部批準,2009年正式開始招生,已招生8屆,現有在校生146人。至今共有畢業生三屆屆,有畢業生164人。
(一)學生規模逐漸增大,專業建設初見成效
我院會展專業堅持“項目驅動、柔性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宗旨,致力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截至2015年9月,我院會展專業學生先后承擔了重慶小姐評選、大型校園婚禮、大學淘展等活動的執行;獲得國家級比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我院會展專業畢業生現在部分服務于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重慶國際博覽會中心、重慶立嘉展覽公司、重慶天使艾米麗婚慶公司等各種類型的會展公司、活動公司。會展專業成果初見成效,為重慶會展產業的發展輸送新鮮血液。
(二)規模會展發展薄弱,實踐活動開展較難
我院地處重慶市永川區,區內缺少代表性的展會活動,僅有永川茶文化節、房交會、汽車展、名優特產品展、機器人博覽會、賞花節、采果節等近10項活動,且規模不大、影響較小,服務于永川經濟的發展,可接受實習機會不多,學生沒有辦法有效融入會展市場。距重慶國際會展中心78.5公里,往來交通不便,交通成本過高、住宿條件不便,造成學生沒有辦法接受臨時展會項目服務,參與實踐的難度大。
(三)利用學校常規資源,開發學生實訓項目
教學實踐、課程實訓是學生技能培養的重要手段,我院會展專業與旅游、設計、營銷專業共用實訓室開展專業實訓,配套設備專業程度較低,不能有效學習任務。為了更好的做會展實訓,借用現有學校資源開辦了淘寶節、策劃大賽等專業活動,同時跟學校工會、團委、社聯、學生會等部門合作,承接學校、系部的相關活動進行組織實施,以此來提高和鍛煉學生技能,并形成了社團、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實踐模式。
(一)深挖專業特色
專業建設的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符合區域特色的宗旨,挖掘專業特色、塑造會展專業的特色標簽,是打造專業建設的必經之路。一是依托政府政策,根據政策的導向設定會展專業走向,如重慶打造會展之都應重視項目的開發技能培養、北上廣深作為對外口岸城市更應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二是依托市場發展,根據會展各版塊人才需求來確立發展方向;三需要有長遠的目光,根據現在統計分析,確定未來走向;四是結合學校資源和整體規劃,整合現有的資源發展會展專業。
(二)完善課程體系
課程是專業建設、學生培養的重要載體,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能更科學的培養學生的生存力。會展是一個綜合性很高的專業,要成功舉辦一個會展項目,需完成眾多的工作任務,分析學生需要的能力,然后根據能力需要來“對癥下藥”開設課程。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根據會展業崗位職能建設課程體系。基礎課支撐核心課程,夯實專業基礎技能;拓展課程擴展就業廣度,增強學生的生存力。
(三)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只有好過硬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一是加強教師企業鍛煉,增強教師的實踐技能,讓教師融入市場,了解市場對學生的需求和核心競爭力的需求;二是參加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正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能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必須加強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三是提升教師的自我修養,“言傳身教”是教育自古不變的真理,作為老師更應該有良好的素質和個人魅力來引導學生。
(四)拓寬傳播渠道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知識的獲取渠道也不斷發生改變。一是不斷開發教育資源,廣泛應用慕課、微課的平臺,錄制專業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有資源可選擇;二是充分發揮網絡公共平臺的作用,在百度、網易、新浪、MOOC等多種平臺展開教學;三是利用學生自媒體展開教學,建立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讓學生能通過自學的模式了解更多知識。
(五)縮短市場距離
一是教學目標接近市場,在制定培養目標、課程建構的時候,必須遵循市場需求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引導;二是教師構成體系應該專兼結合、校企結合,推動社會資源融入教學,聘請企業老師進入課堂,帶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和理念;三是教學材料貼近市場,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最新的教學案例、教學材料,以最新的資料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四是實習實訓融入市場,實訓環節應以真實項目運作為主,依托現有的資源開展實訓實踐。
(六)注重因材施教
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其獨到之處,適合不同類型的會展工作。會展業涉及內容廣泛,包括會議、展覽、節慶、活動、賽事、獎勵旅游、演藝等板塊,完全有條件根據學生特點來進行培養。課程設計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別開設不同分支,可采用學分制進行選修。讓會展專業的學生從傳統的“萬金油”到“一專多能”的方向進行轉變。
(七)培養生存能力
隨著時代發展,生存能力有了更多的含義,包括適應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等眾多的能力,會展人的生存能力應更全面。會展業是一個高度融合的產業,是一個信息高度碰撞的平臺,是一個跨界明顯的工作,會展人以優秀的生存能力而廣受稱贊。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適應市場的變化,更需要拔尖的核心競爭力。會展業入門口徑寬,技術性工作較少,我們的學生不但要面臨會展專業學生的競爭,還得面臨其它類別人才的競爭,找準專業特色,培養有特點的專業人才,是會展專業能法杖壯大的必要途徑。會展專業學生也應加強對會展技術性技能的培養,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張曉娟.會展概論 [M].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
[2]徐晶慧.2014中國會展教育報告[OL]. http://expo.ce.cn/sy/ gd/201409/18/t20140918_3559397.shtml/2015-10-10.
[3]單永貴.現代服務業發展亟需破解人才瓶頸制約[J].價格與市場,2012,(11):15-19.
本文系重慶財經職業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構建——以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為例》(項目號:2014jg0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