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潔
對現(xiàn)代人焦慮的關注和救贖
——談電影《小王子》的主題
高順潔
近期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王子》以清新的畫面和嶄新的表現(xiàn)形式打動了無數(shù)中外觀眾。電影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讓原著《小王子》成為電影《小王子》所講述的故事里一個線索性的背景故事。此舉一方面增強了電影主旨表現(xiàn)的層次感和深刻性,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電影編劇、導演與原著作者大半個世紀以來對現(xiàn)代人焦慮的關注和救贖。
《小王子》 馴養(yǎng) 焦慮 救贖
馬克.奧斯本執(zhí)導的電影《小王子》于2015年10月份首映,從現(xiàn)有的觀影反映和大量的影片評論來看,這是一部走心成人的電影,和原著一樣,它是獻給成年人的“心靈啟示錄”,閱讀和欣賞《小王子》可以使忙碌中不堪焦慮的人們放慢腳步,用心思考生命的意義,并以身作則帶動影響孩子學會用心感受生命和享受生活。
電影從籌拍到上映用了六年時間,上映后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在海外豆瓣“爛番茄”網(wǎng)上新鮮度達100%,被評為“年度最佳動畫片”。電影是現(xiàn)代生活框架下的小王子故事,是導演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來講述的。原書中的主角“小王子”置換為電影中的小女孩,她像小王子一樣尋覓美好,但她失去了小王子旅行的童話空間,而只能孤獨地在自己的內(nèi)心旅行,最后是飛行員和小王子這個故事拯救了她。導演用不同風格的畫面細膩地展現(xiàn)出一個嶄新而又可以充分信賴的審美世界。小女孩部分用的是流程的СG技術,可愛生動;小王子故事使用的是定格動畫技術意境唯美,電腦動畫流暢華麗,整個電影達到了紙質(zhì)觸感和肌膚質(zhì)感的效果。樸素而清新的小王子部分喚起人們對紙張和圖書的記憶,小女孩和星星王國部分卻把我們拉入現(xiàn)實生活進行思考。不改變原著的思想,導演用心重新演繹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與現(xiàn)代人有了一種交集,觀后給人以共鳴和思索空間。
電影《小王子》講述了一個現(xiàn)代生活背景下關于我們自身的焦慮與救贖的故事,這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
(一)飛行員爺爺對小女孩的救贖
影片主要人物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她一出場就是在媽媽協(xié)助下努力學習,在媽媽陪伴下考名校,在媽媽幫助制定的時間表中機械的生活,連吃個水果也是狼吞虎咽,怕耽誤計劃中的下一項任務。除了緊張機械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她與身邊人的關系也很機械,媽媽只是個學習的監(jiān)督官,爸爸幾乎是缺席的。小女孩從來沒有笑過,直到搬到學區(qū)房,遇到住在隔壁的古怪的飛行員老爺爺,生活才開始充滿色彩。飛行員爺爺通過分享小王子的故事和用心陪伴,才把小女孩從刻板教條的生活中拯救出來。
而熟悉《小王子》文本的讀者都知道,《小王子》在某種程度上,本身就可以看作是關于焦慮與救贖的故事。這與影片中小女孩的理解也是一致的。原文本中首要的救贖是狐貍對小王子的救贖。智者狐貍用簡單充滿哲理的話語讓小王子明白“馴養(yǎng)”就是“建立聯(lián)系”,就是要對愛責任,并且道出了生活的本質(zhì):任何事情都是“用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楚。”而這種觀念變成一種精神力量,直接帶動了一連串的救贖,這在小說中的直接體現(xiàn)的是小王子對飛行員的救贖,飛行員曾經(jīng)是用精神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孩子,但后來在大人的教導下斷送了很多東西,沙漠中與小王子的相遇相伴使他也領悟了愛的責任和生活的本質(zhì)。
像狐貍對小王子,小王子對飛行員一樣,飛行員爺爺告訴小女孩人生的真諦,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兩人一起在花園里輕松自由的玩耍,交流,一起觀察院子里的蝸牛,一起看美麗的日落,一起開著老破車去吃免費的生日蛋糕。在飛行員爺爺?shù)膸ьI下小女孩從束縛中掙脫出來,破繭成蝶,她變得勇敢,并且成長起來。她給周圍的人帶來希望,帶來星光。
(二)小女孩對王子先生、媽媽等成人的救贖
小女孩的媽媽,一開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關注孩子學習,她給孩子制定了一個詳細到分鐘的人生規(guī)劃表,說這是孩子的人生大計。望女成鳳,馬不停蹄,是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家長的代表,當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去考取名校附屬學校時,有個家長因孩子失利嚎啕大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美好和意義,反而覺得很悲哀,事實上,這是現(xiàn)實社會的縮影,人們“肩負重擔,被生活壓迫得幾乎窒息、艱難地爬行在人生之路上?!庇绕潆娪爸械男切峭鯂?,像一個被機器操縱的大工廠一樣,所有人坐在電腦前,動作整齊劃一的工作,機械呆板,無個性活力,“除了成為一架機器,一無是處?!边@些人實際上與《小王子》書中所描述的各色各樣的人一樣,他們的表現(xiàn)從一個方面注解和詮釋了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盧卡奇認為“人的活動同人本身相對立地被客體化,變成了一種商品?!辈⑶疫@種物化結構越來越深入地、注定地、決定性地滲入人的心靈深處,也就是說大家對這種生活狀態(tài)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正因如此,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被物化了,比如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或有溝通也僅僅是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被虛構出來的目標,仿佛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是生命幸福感的唯一決定因素。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影片角色是“王子先生”。他在影片中徹底被“成人化”了,不再是曾經(jīng)的“小王子”,他已從最初的“救贖者”變成了“異化的人”。他在影片中的出現(xiàn)具有諷刺意味,喚起的是觀眾的悲劇感與自省意識。他把試圖喚回自己的小女孩送到改造自己的人手中。他所表征的是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萎縮史:“人在強大的社會面前顯得渺小無力,個性喪失,社會像一個強大而又無形的魔掌,掌握著個人的命運,個人成了軟弱無力,個性喪失的生物?!?/p>
恢復個性的小女孩勇敢地駕著飛機為老爺爺尋找小王子,勇敢地用心去幫助小王子從麻木狀態(tài)中掙脫出來,回到了自己的星球,恢復成人們記憶中美好的小王子的樣子。小女孩和小王子放出了被關起來的星星,所有的人也都丟掉了機械,恢復了活力和美好。媽媽也因為感到女兒的變化,感到女兒與飛行員爺爺用心陪伴的美好,從而改變了與女兒相處的方式,充滿愛心,真心陪伴?;钤谖覀冃闹械男⊥踝拥玫搅司融H,影片中的很多人得到了救贖。而觀眾也從電影中得到了救贖。
(一)原著《小王子》對讀者的救贖
小王子和飛行員的故事只是文本的安排,它的意圖是喚醒觀眾和讀者,使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需要主動改變和“自我救贖”。這也是這樣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超越國界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喜歡的讀物的原因。自問世以來,《小王子》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被大家公認為出版發(fā)行量僅次于《圣經(jīng)》的書,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和解讀它,就中國來說,從80年代引入以來,每年都會有很多篇書評來闡釋,從象征主義、敘事手法等等不同角度來解讀這本書。藝術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獨特的世界、一個理想的世界,面對這樣的藝術作品的時候,大家會采取一種靜觀的態(tài)度,顯然藝術形象能喚起情感,這是因為書本身在思維的強度上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并相應的傳到了讀者那里。用盧卡奇的話就是情感激發(fā)使感受這本書的人體驗到人的完整性,并且會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是一本讓人心靈成長的書,讀完能讓人拂去世俗的名利和忙碌,還原一個本真的自我:純潔、善良、熱情地來觀察、感受和積極生活在這個美好的世界。
(二)電影《小王子》對觀眾的救贖
電影告訴我們:在物化的世界里我們失去了什么?又該追尋什么?珍視什么?人生在世,所有的名、利、愛慕虛榮等都是物的衍生物,追求這些東西的欲望像套在人身上的枷鎖,難以掙脫,當然人有權力去選擇一種有追求有理想的生活方式,只是不要忙碌成一架機器而忘了曾有的童真和希望,忘了抬頭看一下藍天,思考一下人為何而活,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去衡量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唯一該提倡的,但不失許多人之初最美好的東西是關鍵。同身前身后相比,人活著只是一瞬間,所以要完成對名利等等身外之物的超越,回歸善良童真美好,就像影片被放出的滿天星星就是我們生活的希望。影片中,花園、蝴蝶、星星、飛機象征符號釋放出與現(xiàn)有觀念迥異的意義譜系,提供給人們一種新的心靈存在方式的參照。
影片最后媽媽和小女孩都脫下了象征嚴肅呆板的校服和工作服,代之以美麗的便裝,一起觀看滿天繁星。這時候我們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種和諧和美好,不知不覺中得到一種感染和凈化。具體到小王子這部電影,就是使自己保持純真、富有責任、不忘初心。明白夢想泯滅、感情麻木、青春蒼老和物質(zhì)富足解救不了空虛的靈魂。在人們普遍追求物質(zhì)財富積累的時代,影片也使人們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定位在世的意義追求和生命價值,這是影片對我們的啟發(fā)。
書中狐貍拯救小王子,小王子拯救了飛行員,而書拯救了讀者,敲醒了讀者。導演之所以重新講述這個故事就體現(xiàn)了其實這是個現(xiàn)代悲劇,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和現(xiàn)實的困境是無法解決的,但經(jīng)典的圖書和經(jīng)典的電影卻可以讓人對生活多一層質(zhì)問,多一種經(jīng)歷,也多一份釋然,少一份焦慮。這也是導演和作者給我們的關愛。
圣??诵跖謇锸莻€飛行員,心思細膩敏感,他離開土地飛在天空,俯視大地,遠離了人群反而更了解人類,因為“整個世俗世界在慢慢退隱,人們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寂靜的高空中靈魂得到了升華,加上內(nèi)心充滿對人類的關愛,所以寫出這個人物和這個故事。
原著《小王子》曾經(jīng)是導演奧斯本與其妻子的定情物,也是歲月饋贈給他們的一份禮物,兩人有過異地相戀的歲月,這本書能讓他們感受對方在自己身邊,彼此陪伴。后來有了兒女,從兒女身上受到啟發(fā),于是奧斯本再次深入思考這本書給世人的智慧和救贖,花六年時間來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用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來重新演繹這部經(jīng)典。
導演和作者的相遇,書和電影本身的相遇,我們和書與電影的相遇都是心與心的交流,都是在建立一種美好的負責任的馴養(yǎng)的關系。正如書和電影一直在告訴我們的“用心才能看見。”解除焦渴需要找到水源,而這個水源不管是在沙漠中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只要用心去找去發(fā)現(xiàn),都可以尋找到。盡管生活中會有各樣的焦慮,但在健康情感的滋潤下一切都會是美好和有希望的!
[1]圣艾克絮佩里著,周克希譯.小王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2]亨利梭羅著,田偉華譯.瓦爾登湖[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12.
[3]盧卡奇著,杜章智等譯.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出版社,2014.
[4]盧卡奇著,徐恒醇譯.審美特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5]圣埃克絮佩里著,劉君強譯.夜航人類的大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高順潔,女,河南泌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