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江
踐行工匠精神,打造汽車高技能人才
金立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世界各國已形成普遍共識,工業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更不能忽視潛心鉆研、奮戰在生產第一線技術能手的價值,他們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大國工匠代表。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倡導工匠精神,提升國內制造的實力已經刻不容緩。本文積極探討“工匠精神”的時代含義,深入分析了當前汽車專業院校在培養汽車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努力方向。
工匠精神 人才培養 努力方向
2016年3月,“工匠精神”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詞匯,首次成為了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國務院總理明確要求企業要“加強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民眾此起彼伏的熱議聲中,都表現出對于這一政府決策的支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以基本農業和基礎制造業為主要經濟結構的大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國內眾多企業盲目追求規模化量產,注重吸收短期利益,卻忽視了對于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許多企業產品同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總是相形見絀,分析問題根源,不難發現企業無法有效發揮細心雕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問題亟待解決。
古往今來,在不同的制造生產行業,工匠的身份總是與任勞任怨、潛心工作的形象掛鉤,從而形成了踏實務實的工匠文化。而在新時代下重新在審視和解讀工匠精神,更賦予了堅韌、專注、持久的信念。現代社會的國際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企業更看重對于自有產品的制造水準,讓消費者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產品的品質,而工匠精神被重新提及并迅速得到更多的響應,正是因為現代化的大國工匠永遠持有一顆永無止境創新探索從而不斷實現更高品質的決心。
現代意義的工匠精神,就是職業精神中的一種理論范疇,重點強調行業工作人員對于只有職業的價值判斷,從而所具有的行為展現。工匠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工作態度,是對于本行業的產品追求精品化的信念,往往通過對產品外形內質的不斷提高、對制作工藝的日趨改善、對產品品質的不斷升華過程有所表現。
曾如電視紀錄片《大國工匠》中所提及的那樣,許多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技術能手們,靠著手藝在如牛皮紙薄度的鋼板上無一漏點的完成焊接,靠著精湛的技藝控制密封精度不足頭發絲的1/50。正是這樣包含歷練后越發沉穩的表現,所流露的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品質,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在汽車制造業,隨著不同品牌車輛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化,對于汽車制造生產各環節中的工匠精神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國內的汽車制造,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投身建設,發揮出穩定可靠的工匠精神,能夠將自己的專長技術與實踐精神融入到企業發展中,能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國內眾多職業院校都立足于社會發展,緊扣市場所需,積極開設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立不同的學院和專業,力求通過更為專業的培訓教育讓學生們掌握更系統化更針對性的汽車專業知識。可以說,正是因為有更多汽車專業院校的成立,為汽車制造業源源不斷地輸入人才,才有了大量的汽車行業制造者,也能夠讓所有從業者在大環境下的熏陶下漸漸樹立不斷鉆研、攻堅克難、勇于挑戰、精益求精的工匠意識。
汽車專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體現在幾方面:第一,能夠將具有千年制造歷史的大國工匠精神通過傳承讓后輩弘揚延續,使得國民素質也能擁有工匠精神中的耐心專注、嚴謹認真、注重細節的品質。第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人才的認真投入,專業學生未來在位企業服務的過程中,正確的工匠精神能夠驅使其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竭力。能夠堅持融入工匠精神的企業,能夠形成必要的企業文化,加強職工的信念和信仰,從而使得產品品質得到保障,產品獲得不斷升級,市場效益提升。第三,職業院校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幫助提升自身院校的社會影響力,樹立正面形象,贏得良好的口碑,推動了職業院校的生存和發展。第四,對內化工匠精神的學生而言,自身能夠以高層次地職業技能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大眾,具備嚴謹負責的職業態度,必然能夠在充滿競爭力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贏得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實現個人價值。
(一)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
在汽車專業院校中,要想使學生全面了解工匠精神并且不斷養成,必然需要積極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樣的教育課堂上,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認識,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成為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設,要讓學生獲得未來職業規劃的初期認識,明確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教育課程要將職業精神作為一個重要課題,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來滲透工匠精神的內涵,明確價值和重要性。
(二)專業學科教育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正確手段
職業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清晰明確,就是為社會和企業發展輸送所需的人才。當前的汽車行業發展中,飽含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較大,需求較多。汽車專業院校要有序的落實培養計劃,加強專業學科的教育。專業課程的開設應該與學生未來的從業經歷有關聯,確保學生畢業后就能直接對口到相應的崗位中去。專業學科教學中,要明確不同崗位的職業要求,專業目標、內容及考核要清晰明確。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必要的愛崗敬業等職業素質,并且要潛移默化的了解工匠精神的根本也在于要有扎實的基礎技能。
(三)從事社會崗位實踐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
職業化的知識體系只有在融入必要的社會實踐后才能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應該積極投入到社會崗位實踐中,無論是何種方式的社會實踐,都要積極感受在崗位勞動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從而將這樣的精神要求循化為自己的職業信仰。汽車專業院校的學生培養,應該將學生送入更多汽車生產制造車間或流水線上,進行觀摩和實操,很多理論中宣講的職業精神只有在真正的時間中才能與實務有所比對,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四)校園風氣的營造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合理保障
汽車專業院校應該積極借助自身校園文化的推廣來加深對教育資源的利用,完成對工匠精神的宣傳和弘揚。積極營造必要的比賽氛圍,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技能比賽來明確一項工作某一工序的細致精確程度直接決定了未來整個工作的開展。可以舉辦座談會、演講比賽、展覽陳列等校園文化活動來宣傳工匠精神,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拓展知識面,不斷加強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磨煉其實踐能力。憑借校園文化的豐富形式,汽車專業院校能夠營造出更適合工匠精神教育的學習風氣,以特殊教育方式贏得工匠精神的傳播。
(一)注重領域理論與工藝實踐結合,優化人才培養體系
時代的發展呼吁更多的專業化人才的出世,從而為各行各業提供新鮮的血液,保持持久不衰的戰斗力,也保持創新圖變的活力。目前,國內的汽車專業院校應該重視高端人才培養,加強理論傳輸的同時,強化實踐操作。積極來自于世界各國的先進理論,積極觀摩各種世界性的技能大賽,充分借鑒世界技能大賽的經驗,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機制。與制造業息息相關的世界技能大賽往往都對選手提出很高的要求,例如應具備豐富的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熟悉各種規范質量、任務協作等專業學識,這些能力和技巧的培養可以引入到汽車專業課程中,加強對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等手段的運用,構建更為全面的專業課程結構。理論完善的同時,要保障院校學生的實踐操作也處于同步狀態。因此,學校應該肯對教學設施設備等各種資源進行投資,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儀器,同時讓學生多進入車間或加工車床區域,進行零件加工打磨、焊接、拋光等技術工藝的操作,提高熟練度和精準度。
(二)注重傳統方式與創新思維結合,推進人才技能培育
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不外乎深化理論,不斷引導學生完成對理論的研究,吃透各種規律的內外聯系,對于各種現象的觸發因素和處理機制等都諳熟于心。這樣的學習方式還是讓學生失去了對于自主學習的掌握,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完成研究和學習,而且還無法準確了解當前的市場需要。在現階段,職業技能院校的辦學要加大創新教學思維的變革,例如雖然當前的不少院校的生源地減少、數量降低,而且還出現很多就業不利的問題,但院校不應該就此取締或撤銷專業設置,而是應該從自身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出發。學校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努力探討關于各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既要隨確保師資力量的壯大,還要擁有完善的理論和實踐設備,而且關鍵的就是永遠與市場保持同步。
當前,汽車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內的汽車制造水平已經能夠和眾多發達國家相提并論。不斷壯大的規模發展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各汽車院校應該努力抓住這樣的機遇,與各企業實現深入合作。首先選調老師到一線去深入學習,并由老師和廠方的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共同培育人才,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和較強的綜合素質在就業后贏得企業青睞。試想下,剛畢業就能在就業單位中看得懂設計圖,講得清機制原理,會專研改進提供制造效率,這樣的人才哪個企業能不直接委以重任。而且,這些人才在學校階段就具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問題肯鉆研探索,對于困難肯迎難而上,對于產品質量肯專注改善,企業自然會圍繞這樣的人才所散發的“工匠精神”在全員范圍推廣,企業的競爭力也得到無形的增長
(三)注重國際模式與國內實際結合,加強人才交流培養
中國國內對于各種工匠技藝的傳承,更多地傾向于采用“師帶徒”制度、并且在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后還要通過一定的行會標準考核認定,在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后才能進行必要的工作。這樣的技術教育模式在國內教育實際環境下屢見不鮮,雖然能夠通過師傅必要的言傳身教,提高學習者的切身感受,但過于講求師傅的經驗積累,有時顯得過于封閉,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傳承和養成。國內的人才要想真正激發發展潛能,必然需要大量引入國外先進國家的理念和模式。在工匠精神盛行的德國,職業化人才培養基本采用“雙元制”。這樣的制度有效規避師帶徒模式和現代個性教育理念的缺陷,通過融合兩者優勢實現了人才培養。我國的汽車專業院校可以積極參考適用。
同時,應該掌握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術認定標準。同樣是在德國,眾多職業人才都需要拿到國家工商聯合總會頒發的IНK證書后,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高等技能人才。汽車專業院校可以積極引入這樣的考核標準和技術資格課程。在掌握了必要的技術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在踐行工匠精神方面,自然能夠更有代表性。例如企業要求生產組合工件,對于正規操作而言應該經過高級銑工、高級車工和高級鉗工三道工序,但掌握而IНK技術體系中的切削師資格后,所有的操作都能夠搞定。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特征呼吁更多擁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出現,積極投入到不同行業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從而實現更高品質的產品輸出、高先進工藝的環境改善。對于汽車制造行業而言,汽車類院校的責任重大,應該積極端正態度,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有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打造出一流的汽車高技能人才。
[1]朱佳麗.淺析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1):104~105.
[2]付守永.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會出版社,2013.
[3]張永新,林潔.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探析[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3(2):23~25.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金立江(1966-),男,滿族,江蘇鎮江人,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