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孟新
社會轉型期高校體育面臨的困境與尷尬
桑孟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體育在實現現代化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本文主要針對社會轉型期高校體育面臨的困境和尷尬進行分析和闡述,并且提出相關對策,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社會轉型期 高校體育 困境 尷尬
(一)高校體育邊緣化
當前,高校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學習成績和分數為主,導致教師形成了分數至上的錯誤觀念,將體育納入不務正業以及貪玩的范疇,學生以及家長對體育也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由于我國教育資源不足,應試教育依然盛行,以文化知識為核心的考試成為學生進入高等學府的唯一標準,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各個學齡階段的體育課都不受到重視,這種思想也影響了高校體育。
(二)體育改革形式化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各行各業都在面臨著改革,教育事業同樣如此。但是高校體育實行改革的成果卻是收效甚微,無論從宏觀政策以及具體執行等層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改革流于形式化。高校以及教師對體育改革并不重視,導致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逐年呈現下滑趨勢,隨著社會、國家以及家長的呼吁聲以及批評聲不斷強烈,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柔性改革措施,但依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三)學生體質不斷下滑
根據相關調查,我國大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呈現嚴重的下滑趨勢,雖然學生體質下滑受到生活方式、應試教育以社會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高校體育依然難辭其咎,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是體育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最終目的,而不能有效解決學生體質問題,高校體育將深陷困境中。
(一)高校執行力以及自律性不足
隨著高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各大高校基本以學科成長、大學制度、大學精神、學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建設理念,但是高校體育并沒有得到重視,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高校體育改革政策,但是執行力以及自律性不足,導致相關政策并沒有充分落實和貫徹。同時,當前的人才評價標準也對高校的建設核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高校體育改革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體育教師觀念偏差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理論以及教學觀念方面存在偏差,例如近些年引進的快樂體育教學思想,其將終身體育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育中感受到快樂。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要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和時代背景,但是其引入我國高校后,則被認為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模式,導致高校體育改革形式化。而在教師群體中,快樂體育更是被異化,將快樂體育與追求樂趣等同,注重學生的興趣和感受,將體育教學定位為簡單的玩耍,導致體育課堂自由且散漫。當前,我國體育教學內容空洞、目標虛化、組織散漫,體育教學功能被嚴重弱化。
(三)學生參與程度低
學生更加看重文化知識,尤其當前社會,教育與社會競爭和就業形式具有直接關系,因此,社會、高校、家長以及學生都注重文化學習而輕視體質健康。同時,高校對體育教學定位混亂,導致體育教學目標模糊,而學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開始出現上課不積極、上課玩手機、應付體育考試以及逃課等情況。學生的體育觀念存在偏差以及體質越來越差,雙重因素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嚴重缺乏,參與程度低,是當前高校體育面臨的尷尬。
(一)高校方面
高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學的硬件投入,改善教學水平和條件,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督以及評價體系,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同時,教師要提高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樹立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強化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完善評價方式,發揮教師的驅動力,進而實現體育教育改革可持續發展。
(二)學生方面
學生是體育改革的受益人,高校要積極宣傳體育運動對學生成長帶來的益處,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同時,高校還要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教育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學生要更新觀念,將體育教學作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以正確和積極的態度面對體育教學。
(三)社會方面
社會要從根本上提高群眾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呼吁相關部門、高校以及家長以正確的態度看待體育教學,并且從用人標準方面強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全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度。
我國高校體育面臨的尷尬和困境并不是一次改革、一場運動、一所高校以及一位教師就可以改變的,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從源頭抓起,將改革充分落實到各個學齡中。堅持改革的系統性以及長期性,根據我國的國情,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同時,高校和教師要擔負其歷史的重任,勇于開拓,大學生整體體質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1]謝冬興.社會轉型期高校體育面臨的困境與尷尬[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4):102~107.
[2]賴錦松,田學禮.社會轉型期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價值取向研究--以珠三角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3):121~126.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桑孟新(1979-),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休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