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蓓
高職《診斷學》網絡課程建設探索
朱蓓
《診斷學》是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和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診斷學》網絡課程作為一個開放的教學系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平臺,可激發師生開展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學習,從而進一步推進本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本文簡要介紹了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診斷學網絡課程的建設情況,并對網絡課程建設的體會進行了總結。
診斷學 網絡課程 高職
教育只有與最新的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使整個教學模式與教育觀念徹底變革,才能適應新世紀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當今科技日益更新的時代,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內外通過網絡平臺多角度、多層次的展示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有效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優勢,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診斷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其內容繁雜、難記,教學難度也較大,若僅依靠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就很難達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而網絡課程教學這一授課形式則可以解決《診斷學》教學中的一系列難題。網絡課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最新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通過圖片、動畫、影音相結合的形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體格檢查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使教學過程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交互性,方便師生之間、人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信息的交流 ,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照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的具體要求,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通過建立《診斷學》網絡資源庫,提供資源豐富的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與內容,建立網絡課程平臺,以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和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強化專業思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建立課堂教學與網絡課程開發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1)課程教學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以人民衛生出版社《診斷學》(第8版)為教材藍本,廣泛搜集與該課程相關的參考書、習題集、實踐指導,根據各教學單元的設置,詳細整理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案、教學圖片、教學錄像及相關視頻資料等。
(2)課程資源庫的建立。制作《診斷學》課程標準、教案、講稿、多媒體課件、實訓指導、微課等,補充完善相關的規范化操作圖片或視頻像等資源,分類錄入數據庫,建立教學資源庫,為網絡課程的構建奠定基礎。
(3)課程網絡平臺的構建。在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設計建立《診斷學》課程學習網站,構建課程的教學網絡平臺,將教學資源在網絡上直觀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課程相關的全面知識和新進展,包括教學隊伍、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課件、實訓指導、教學圖片、音頻、視頻、作業和網上測試題等模塊。
(4)課程網絡平臺應用的評價與反饋。通過問卷調查、網站論壇、在線交流等形式搜集學生的評價意見,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逐步完善課程網站。
我們通過對《診斷學》課程內容與特點的分析,利用各種網絡資源與信息化工具,對該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了總體設計,結合教學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完成了《診斷學學》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并于2013年起在三年制康復治療技術和護理專業學生中應用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通過課程網絡平臺的教學內容、討論交流、答疑、作業、測驗等網上教學形式,與他們的診斷學同期課堂教學同時舉行。
網絡課程平臺中精美的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直觀地展示了教學內容,還可以隨時回顧查看,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在網站發布作業與測試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及時了解到自身不足并進行調整,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網絡課程能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影音等各種手段于一體,以鮮明的色彩、變幻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形象生動地展示診斷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網絡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能促進課程內容更新,也可使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得到根本的轉變。網絡課程既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實踐證明,《診斷學》網絡教學平臺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更加便捷、自主、靈活,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顯著提高。可見,《診斷學》網絡課程構建和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經過對網絡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和應用,我們發現傳統教學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網絡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有力補充,將網絡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各取所長,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平臺,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式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和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本文系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改項目ZY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