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初中學校依法治校的內涵及實現路徑
郭靜
我國初中學校實行依法治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學實行依法治校,是構建法治校園,是依法治國方針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具體表現,是社會進步帶來的新的治理學校的方案,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分析了初中學校依法治校的內涵,并且分析了在新形勢下初中學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問題,作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學校依法治校實現的路徑。
初中學校 依法治校 內涵 現狀及問題 路徑
依法治校是初中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從我國提出了依法治校的政策以來,就引起了教育界熱烈的討論。不同的主體和對象對依法治校的內涵理解也是不同的。從國家機關來說,學校是被管理的對象,依法治校是各級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初中學校事務的依法管理。這些管理的主體都是依法治校的責任主體,肩負著法律規定的職責,按照法規管理學校,支持學校的發展,保證學校的平穩運作。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從外部對學校進行依法的管理,維護學校的合法權益。從學校為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是以學校各項內部事務為管理對象,依照規定管理學校。依法治校強調的是“法”治,遵循法律規定去治理學校,法律成為了治理學校的一種工具,當然這是傳統的管理主義的法律概念。但是目前則更加看重“人”治,在依法治校中更加強調人的作用。“人”指的是初中學校的最高領導人員,是學校掌握權力的人,管理的是學校的教師、學生和員工等,依法治校要求學校的領導者治理學校的方法需要符合法律的規定,法律是管理學校的最高的依據,其領導者也受到法律的約束,這就是現代控權主義的法律觀念。
(一)實踐方面
我國提出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和“依法接受監督”等都要求著初中學校的自主權必須要遵循法律的規定。但是長久以來,教育界受到行政管理部門的限制較多,造成初中學校的管理工作只是為了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管理學校的方式帶有著規定性和行政色彩的味道,嚴重忽視了對學校管理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學校管理者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沒有將依法治校投入實踐中,仍然停留在表面化的管理。
(二)制度方面
我國很多初中學校在對依法治校的踐行方面有所缺失,所以其制度系統方面也并不完善。在對學校的人事、財務、教工、教學和退休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作者工作的學校存在著:學校的后勤教師占學校教師人數的一半、老齡化較為嚴重、男女教師退休年紀不合理等制度規定。很多學校制定的管理章程較為滯后,沒有對學校存在問題給出明確的規定,很難在制度上保障學校管理的科學性。一些學校將國家的規定進行細化和延伸成為內部管理的依據,不規范地加入了校規的管理,導致了對學生違紀處理、教師職稱審核和校園管理中存在著不合法的現象,比如對學生私自罰款、開除學籍等規定。
(三)現實障礙方面
目前學校的制度監管等方面的執行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很容易造成了師生和員工的權益受到損害。根據我國有關規定,學校教師和員工可以通過校內申訴進行維權,但是很多學校只是成立了學生申訴委員會,并沒有教工申訴委員會。而且學生申訴委員會成效并不理想,并沒有真正起到維護學生權益的作用。
(一)強化依法治校的認識
學校想要推動依法治校的進程首先要加深對依法治校的認識,注重培養師生、員工對法律的認識和信賴,只有尊重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推動依法治校精神的形成,進而加快依法治校的進程。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員工和學生只有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才能接受和遵從依法治校的管理。學校的全體師生要不斷地學習法律、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所以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法律知識講座、依法治校講解活動、展覽和實踐活動等不斷地強化師生、員工等對依法治校的認識。
(二)健全監督機制
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礎就是健全學校規章制度的監督執行制度。首先需要明確監督的主體。根據學校的規定:學校的法制工作機構肩負著對規章制度執行的監督工作,校內審計部對學校各部門的財政支出進行監督等。在學校的監督機制中需要對監督具體方案的審計、評價等做出明確的規定,保證各項監督工作落實到位。不僅要加強對規章制度的監督,還要加強對其執行的監督,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規章制的弊端,及時處理,保障全體師生的合法權益,對現存的制度進行完善。
(三)落實以人為本觀念
依法治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校的教學活動、對外交流和合作、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到有法可依,使學校的發展和法律相融合。法律不能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應該和學校、人的一切活動息息相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學校全體人員獲取參與權和民主權,允許師生和員工參與討論學校制定規章制度,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制度在執行中的抵抗情緒,有助于依法治校的順利進行。
[1]陶西平.畏教育規律、堅持不懈地探索教育規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11):26~27.
[2]馮俊波.高校依法治校的現狀、成因及完善機制研[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11):68~69.
(作者單位:襄陽市南漳縣龍門初級中學)
郭靜,女,漢族,湖北襄陽南漳人,文學學士,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