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慧
儒家傳統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創新實踐
——以常州紡院服裝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例
鞠 慧
儒家經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蘊涵豐富深刻的心理學思想,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將《論語》為代表的儒家傳統經典教育融合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是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也為構建本土特色的大學生心理教育體系提供了新的啟示。
儒家傳統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創新實踐
(一)國家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文化建設上升到必要的高度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政府積極主導在海外廣建“孔子學院”,提升國際影響;易中天、于丹等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說史講經,書店里擺放大量傳統文化讀物,傳統文化已融入大眾日常生活,并提高了大眾的文化教養。
(二)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大學生面臨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沖擊,這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創新、成才意識,但一些大學生存在信仰迷茫、價值扭曲、誠信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
(一)活動目的
《論語》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之作對幾千年的中國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為人處世、交友學習、工作生活上有著積極指導意義。通過宣揚論語為載體的傳統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規范。
(二)活動拓展模式及主題
(1)活動拓展模式: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心理協會的能動作用,依托心理協會,組建講師團,心協成員在班級團課或班會上講授來實現面的推廣。
(2)活動主題:以“繼承傳統文化精髓,頌揚儒家道德風范”為活動主題,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發揮輔導員教師、社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充分調動班委和普通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一)組建機構階段
(1)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揮心理協會能動作用,依托心理協會成立“育仁社”傳統文化學習小組,學習傳播以論語為主的傳統文化思想;組建學生講師團,組織輔導老師強化輔導和授課培訓,讓小組成員領會論語思想精髓,并具備對他人進行講授的能力。
(2)開辟《論語》宣傳欄、手機報、微信平臺,如開設“論語名言專欄”,每周公布論語語錄進行具體分析闡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宣傳力度。
(3)為學習和保存論語名言,組織骨干教師和輔導老師編寫《論語語錄》,內容輯錄師生推薦的論語“語錄”,按立志、修身、治學、交友等順序排列。制作《論語》書簽,便于學生保存閱讀。
(二)深入學習階段
(1)心協成員在學習《論語》的基礎上,通過團課班會形式每周對學生授課,宣講《論語語錄》相關內容,擴大學生參與面。宣講內容“應言之有物,重點分析闡明原句意義,領會精神實質,引申應適當聯系實際,有針對性,讓學生受到教育啟迪。”
(2)將《論語》學習納入興趣小組,讓優秀教師定期安排《論語》學習專題講座。通過開展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加深學生對《論語》的理解,使學習更系統理論化。
(三)思想領悟階段
(1)舉辦誦讀比賽。誦讀經典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為檢驗全體學生《論語》掌握程度,舉行《論語》誦讀比賽,加強學生對《論語》的識記及理解能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鍛煉學生普通話水平。
(2)舉辦征文比賽。舉辦以“品經典,悟哲思,潤心靈”為主題的學生征文比賽,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對《論語》的理解和感悟。
(3)舉辦辯論大賽。舉辦以“論語思想是否能提升當代人心理健康素質”為主題的辯論比賽,鍛煉學生口才的同時,加深其對《論語》與現實社會關系的認識。
(四)總結表彰階段
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頌揚儒家道德風范”成果展示的基礎上,對表現突出的廣大師生大力表彰,激發廣大師生學習《論語》的積極性。
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培養學生成為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學生通過品讀儒家經典,了解處世交友和人格修養之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僅提升了思想素養,更懂得了心態樂觀對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同時,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活動,充分發揮了班級干部團結、組織、教育學生的職能,提升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教育效果。
本次活動在學生中反響較好,但仍有提升空間。首先,活動開展要有時間連續性和集中性。其次,活動拓展面和學生參與規模有待擴大。最后,活動形式需向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