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 柯
淺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與高中政治的銜接問題
錄 柯
《概論》與高中政治兩者在課程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的區別與聯系。《概論》課任課教師要重視對高中政治教材的了解,并熟悉大學生在高中階段政治學習的狀況,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重復,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高中政治 銜接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教育部要求大學生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自2005年開課至今,任課教師普遍存在的一個困惑就是:《概論》課在教學內容上和高中政治的內容重復很大,文科學生以前已經學過會覺得淺顯,理科學生學起來吃力不容易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因此《概論》課任課教師需要對高中政治課程的內容進行熟悉,了解《概論》課與高中政治課的區別和聯系,以便更好地開展《概論》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從課程性質上來看:高中政治是一門綜合性的德育課程,《概論》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高中政治集社會認識、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體,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學生,培養并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概論》課以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重點,充分展示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
從教學目的上來看,高中政治的教學目的是學習相關的哲學知識,學會運用相關的馬列主義的基本方法與觀點,與時俱進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領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概論》課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過程的講述,使學生懂得為什么只有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高中政治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以專題的形式講述了經濟學、政治學、哲學和文化的基礎知識。《概論》是提綱挈領地講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及其精髓,并系統闡述了兩大理論成果的內容。
高中政治是《概論》的基礎,《概論》是高中政治的繼承與發展、積累與提升。高中階段偏重于政治基礎知識的傳授,是普及、打基礎的工作。《概論》課程的教學則強調學生在充分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礎上的提高,它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及人物的理解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也強調教師要著重于理論的講解和深層次的解讀,使學生能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兩者雖然都有史有論,史論結合,但高中政治課重心在通識教育,而《概論》課則重在論,以史佐論。
首先,任課教師要熟悉高中政治教材,比較其與《概論》教材的差異,在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方面狠下功夫。任課教師需要將高中政治教材與大學《概論》教材認真比較分析,了解兩者之間的異同。對于高中政治已經講清楚的內容,在《概論》教學中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即使是同一知識點,如果其基本概念在高中階段已經講過了,在《概論》課上就沒有必要重復,但可以在廣度上和深度上加以補充,避免簡單化、概念化。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繁簡得當,恰如其分。
其次,任課教師要了解大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階段的狀況,做到因材施教。青少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政治的認知是不同的,這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幼稚到逐漸成熟的過程。在高中階段,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以記憶政治知識點應付高考為主,更多的是強調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實踐能力、認知能力比較欠缺,還不會用政治的觀點,全面客觀的分析社會問題。文科生理科生更是差異明顯,文、理科學生的思維廣度、深度和靈活性也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理科生,很多政治課改上作業課或自習課,政治基礎知識不扎實。這就要求《概論》課任課教師要根據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異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社會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使其逐漸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
最后,要加強高校與高中的交流合作,促進《概論》課任課教師同高中政治教師之間的交流,了解兩門課程在教學性質、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對象上的差異性,加深雙方的了解與合作。通過多種交流合作形式,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大學生在高中階段掌握的政治知識水平。做到以上這些,不僅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還可以有的放矢的提高學生政治理論、認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
總之,高校《概論》課與高中政治課在教學性質、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區別與聯系。《概論》課任課教師要重視對高中政治教材的了解以及大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階段的狀況,才能有效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重復,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作者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錄柯(1984-),男,河南鄭州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