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存艾
?
小議語文教師的素養
謝存艾
“學高為師”的傳統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教師職業不斷專業化的現狀,只有不斷更新職業素養,才能應對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挑戰。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在知識、技能、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素養,走自我創新之路,在實踐和反思中走向專業化。
語文教師 素養
在當代,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學高為師”的傳統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教師職業不斷專業化的現狀,只有不斷更新職業素養,才能應對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挑戰。為此,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在知識、技能、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素養,走自我創新之路,在實踐和反思中走向專業化。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師提出來更高的新要求。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工具學科,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自身的儲備知識,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不斷與時具進,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的需要。
“工欲善其事而必先利其器。”新時代、新形勢對語文教師的技能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其技能素養主要包括:
(一)教育機智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實踐者。在教育過程中,教育情境瞬息萬變,教師面對錯綜復雜的情況,需要正確迅速巧妙地作出判斷,妥善進行處理,使情境向好的方向轉化,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這就是教育機智。
(二)教育個性
語文是一門最具教學個性的學科,面對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中的璀璨的思想、靈動的性情、斐然的文采,語文教師能否形成迥然不同的教學風格,這源于教師的個性特征及語文功底。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往往是一個最有個性的教師,有著獨特的教育理解,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及獨特的教育人格,他將自然生命與教育生命融合在一起,進入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教育世界,使語文課具有了持久的魅力。
(三)創新精神
21世紀的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掌握語文信息的能力和語文知識更新的能力,即具有“拓展性學力”。學會創新,要求語文教師具備以下素質能力:第一,教育的批判能力。語文教師要有批判精神、批判的勇氣和能力。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也不能盲目迷信自己過去所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第二,終身學習能力。學會學習是教師從教的基石,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永遠保持對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及時捕捉新鮮知識,站在語文教育研究領域的前列,形成自己的教育觀點。
對于教師倫理的關注,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之一,現代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倫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語文教師的專業人格
對教師而言,他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職業,倘若教師本身不具備現代人格,那么他培養出來的下一代素質如何就可想而知了。真正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人格之師。語文教師在教育中,本身就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人格,是語文教師的一種教育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第一,追求教育工作。在語文教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文化創造性、文化批判性和審美個性,倡導教學相長的教育氛圍,對學生尤其是存在語文學習障礙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幫助。第二,教育寬容。課堂是允許學生犯錯的地方,學校是允許學生改錯的地方。用寬容的接納的心態處理教材,將所有學生吸引到瑰麗的學習世界中,把欣賞的目光投向每個學生的言說和課業中,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取向上的動力,從而體現出語文教師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二)語文教師的愛心
愛是教育的原動力,盡管愛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卻是教育的基本前提,真正的教育正是愛與創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循環。
語文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美麗的事情,把學生引領到浩瀚的語文世界里,讓學生領略到前所未有的風光。語文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開展美育,自己本身也需要不斷的接受美育,和學生一起欣賞美并創造美,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語文教師的審美素養不是個人的私事,它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來,成為一種現實的教育力量。作為教育者,必須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積極向上的情態影響學生。
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語文教師深感責任重大,為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教學技能。
[1]繆海燕.略論語文素養的構建與養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2).
(作者單位: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