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林
?
新媒體下醫學生信息素養特性及培養途徑探究
張茂林
信息化社會,新媒體迅猛發展,媒體技術的傳播和使用對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何在新媒體下培養和完善醫學生信息素養已成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 信息素養 醫學生 培養途徑
信息素養,最早提出并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原始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新媒體的最新定義為不同于傳統大眾媒體的,包含特定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的信息與傳播系統。[2]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素養的培養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基本能力。2001年,IIME(國際醫學教育組織)提出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將信息管理能力列為7項核心能力之一。要成為醫學人才,必須具有能在新媒體時代搜尋、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
醫學生信息素養是指醫學生能夠自覺意識到信息需求,并進行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主要涵蓋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個方面,是綜合性、交叉性和滲透性于一體的綜合能力。醫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層次的醫學知識,在從事醫療服務,要學會在新媒體下,從不同的信息源中獲得病因、治療和預防的信息,從而進行科學思維與決策。以醫學信息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等能力為核心的信息素養是醫學人才綜合素養的核心,信息素養將成為今后臨床醫療及科研的必備能力。信息素養教育是醫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培養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先決條件,也是醫學生科研實踐的必然需要。研究表明,我國醫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欠缺,對網絡數據庫的了解不系統,醫學文獻檢索工具和方法掌握不足,有效地獲取外文文獻的處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評價不能達要求。新媒體由其承載的大量而豐富的信息量以及便捷的獲取方式,在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媒體的熟練運用,能促進醫學生積極有效地獲取和處理好信息資源,從而高效利用有用信息、創新價值信息。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交互性很好地解決了信息素養的系統性和個體差異性。
醫學生處在醫學教育大環境中,獨立性和單一性強。而環境是構成其在校教育的要素之一,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客觀基礎。教育和環境是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新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因素,承擔著傳遞信息等功能,改變和影響著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一)醫學生的信息意識、能力和道德要適應新媒體
醫學生信息的獲取不再是單一的師生交流、圖書查閱,新媒體互聯網+已替代為主要信息獲取途徑。對信息的評價方式中也要借助新媒體其全媒體的格局性和平等對話的互動性。在新媒體格局下加強信息意識、完善信息處理能力,注重信息道德的養成。
(二)醫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方法體系需在新媒體框架下完成
我國醫療領域信息現代化正興起,醫務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技術水平遠不能適應發展要求。在制定針對醫學生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方法體系,特別是標準或指標體系時,不能僅局限于利用高等教育的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的評價體系。我國初步建立了《醫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修訂稿)》,信息素養能力研究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修訂和完善新標準時,要納入新媒體框架下完成。
(三)新媒體下,醫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過程
信息素養是醫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能力。信息素養與問題解決能力、思維判斷能力是構成醫學生知識創新和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醫學生知識的海量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其不可能是單一的接受大量信息,新媒體大環境下,學會如何獲得、選擇和評價信息才是終身學習的核心理念。
(一)構建與時俱進的新媒體下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
新媒體時代,醫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各級組織要高度重視和支持,確立全民信息素養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能夠統一規劃和步驟實施醫學生信息素養。國外著名大學已逐步確立起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我國信息素養培養標準雖已制定,但還不完善,落實也不具體。循序漸進地制定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構建符合我國國情和高等醫學教育特色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已成為當務之急。[3]通過標準促進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規范化,指導其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在實踐中建立信息素養教育反饋機制,醫學生也可依據指標體系自我測評。新媒體的數字化、多媒體、個性化、開放性和互動性對于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二)優化醫學生信息素養課程,建立融合新媒體背景的課程結構體系
要不斷更新課程結構體系,以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高等醫學院校在開設有關信息素養的公共課和改革原有的計算機課程時,要逐步培養和增強醫學生運用新媒體獲取、處理信息的意識。在醫學攝影、圖片處理、醫學統計等方面引入新媒體的技術開展新課程的優化。例如建立醫學數字網絡教學平臺和加強慕課和微課課程體系來調動醫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培養醫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的同時,更要培養其運用新媒體時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識。對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方式和內容也應有所調整,有必要對醫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全面審核。此外,信息素養是一種高級的現代化素質,其培養主要包括技術、道德、人文等方面的綜合性培養。新媒體時代下,教育已趨向網絡化、數字化,各門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網絡,信息素養與各門學科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信息素養的培養要滲透到其他各門學科的中,建立媒介文化等相關課程。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促使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在整個高等醫學院校的大環境中陶冶和造就。
(三)增強新媒體下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自我培育
網絡媒體時代,每個醫學生都可能成為傳播信息的渠道,成為意見表達的主體。新媒體使他們能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和媒體技術,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醫學生的信息素養直接影響著一代醫務工作者的知識型、應用型和適應型人才素質,在新媒體下的大數據、數字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在醫療診斷中越發重要。在傳授醫學知識的同時,要結合專業實際,切實注重新媒體技術信息素養的培養。開展信息檢索課程時,注重利用新媒體技術開設醫學信息學、遠程醫療診斷、醫院信息系統等課程,提高醫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能力。使醫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掌握信息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逐步從“檢索方法課”過渡到“全面信息素質教育課”[4]。
(四)利用新媒體網絡空間,實施新信息素養的全過程建設
搶占網絡新媒體的空間,運用醫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途徑,使網站建設與時代發展、與醫學生的日常生活相接軌,實現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的和諧統一。新媒體傳播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媒介形式,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傳統的以單向“教會”為主要方式的教育方法必然要向以引導交流為主的方式轉型,引導互動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教育活動。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醫學生對于信息資源既是建設者又是參與者,具有極強的主動性。創新和優化新媒體環境,創造和開辟與新媒體的建設者和其他參與者的互動的機會,將醫學生自我空間的拓展和創新發展的塑造有機結合,發揮其自主、自長、自律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醫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健康發展。
[1]汪慧芳.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群文天地,2010(10):74~75.
[2]馬鴻龍.2010年新媒體研究綜述[J].新聞世界,2011(07).
[3]高艷霞.信息化環境下醫學人員的信息素養[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31(4):81~84.
[4]黎靜.信息素質教育與醫學信息檢索課改革[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6(10):133.
(作者單位:徐州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
本文系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編號:2014KJ43,2014。
張茂林(1982-),男,碩士學位,徐州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