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萱
?
大學生感情生活困擾咨詢案例報告
何宜萱
本文是一例對大學生感情生活方面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主要是求助者對感情過于主觀理想化的盲目追求,對自我產生懷疑,導致缺乏自信。對求助者主要采用認知療法、閱讀療法、意義療法和格式塔治療為引導,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經咨詢與治療,求助者有明顯的改變,生活、工作與人際等問題都處理地如魚得水。
大學生 感情生活 困擾
求助者,女,22歲,琪琪(化名),漢族,大三學生,家住廣東佛山,父母是私營業主。
(一)主訴
因感情問題放棄自我,一個月來情緒波動。
(二)個人陳述
進入大三后,發現男友對自己不再如前。求助者多次挽留其男友未果,心有不甘。兩人相戀一年,男方已找到工作,無暇顧及到女方感受。求助者感覺學習、生活等方面都出現問題,選擇心理咨詢希望改變其現狀。
求助者外在條件好,獨女,自幼身體發育正常,因父母均為商人,平時交流少。對事物敏感、求完美、缺乏安全感。
(一)初始印象
來訪者情緒激動,衣著整齊,說話語速較快,表現較外向但要強固執,態度誠懇。
(二)精神狀態
1、情緒、情感表現:語速快,表達條理一般。2、人格完整性:性格偏外向。3、感知覺未見異常,自知力完整,能主動求醫。
(三)身體狀態
睡眠不佳,月經正常,無重大生理疾病。
(四)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
上課易分神,與同學關系一般。
(五)心理測量
來訪者表示不想做心理測量。
(一)評估
通過觀察及求助者言行來看,其智力、自知力、身體檢查均無異常。綜合分析情況,屬于一般性心理問題范疇。
(二)診斷
該求助者狀態良好,行為正常,可排除精神病。其心理的問題是由現實刺激(感情處理問題導致其生活等出現一系列問題)引起的,雖然心理問題持續時間一個多月,其社會功能并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僅出現緊張、情緒低落、孤獨煩躁焦慮等癥狀,還有一點失眠的生理癥狀,不良情緒仍能在理智控制下且沒有泛化,因此初步診斷為心理不健康范疇的一般心理問題。
(1)生物學原因:無軀體疾病引發心理問題情況顯示。(2)社會性原因。(3)認知原因。(4)心理原因。
(一)咨詢目標
近期目標:調整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長遠目標:幫助求助者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社會觀,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日后有效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二)咨詢方案
1、主要咨詢方法和適用原理
認知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理論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個體的想法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非理性觀念使求助者在存在外部誘發事件的情況下產生了焦慮不安癥狀明顯的心理問題。
閱讀療法:選擇適合的素材幫助讀者從負面情緒中釋放,讀者進而自我治療,找到恢復的力量。同時也能幫助讀者解決問題、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進而使他們從目前遭遇的問題中成長、發展。
第1次咨詢(2013年3月中旬):①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生活事件等基本情況;②探尋其心理問題及改變意愿,并使用話語“我能夠理解你現在的心情”、“我也知道很難受”等與其產生共情;③做出初步問題分析:④讓求助者拿出紙筆講所遇的問題一一寫在白紙上;⑤幫助求助者調整不合理信念;⑥布置家庭作業:回去將紙上問題一一試圖解決并劃掉。閱讀相關正能量書記,如《秘密》等。
第2次咨詢:①反饋作業:求助者稱經過咨詢和作業已明白很多道理,但還是放不下那段感情,平時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②咨詢師向來訪者解釋道這是正?,F象,因為來訪者的心理還沒適應分手的現實,內心必然存在牽掛,減輕其焦慮的癥狀,修正其想徹底拋開失戀煩惱的想法,引用森田療法告知采用順其自然的方式。從咨詢師要求的命令,逐漸轉變成自己要求自己。
第3次咨詢:①反饋作業:與咨詢師交流最近參加的活動,分享自己在最近生活中的感想;②在參與了集體活動后,讓來訪者自己找出現階段的繼續努力方向,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
經過三次咨詢后,求助者遇挫的不安、焦慮感明顯緩解。通過回訪和追蹤該求助者情況,求助者心理狀態保持穩定,能以適應新的生活。該類心理問題在大學生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1](美)GeraldCorey著,石林等譯.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及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郭念峰.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2005(2).
(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