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
關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劉林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的巨大的挑戰,作為弘揚社會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臺,如何善用、探索、創新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及規避和解決各類問題,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對策。
互聯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資源共享下,帶來的不僅是無限的機遇,也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廣泛的信息接觸,也造成了對高校學生的觀念和身心健康巨大沖擊與影響。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善加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力量,不斷的探索、研究、創新,需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才是當前首要思考問題。
(1)從方式上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無論作為授教者,還是受教者,都必須處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之中,同時也會受到語言方面等多種因素影響。
(2)互聯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則不然,只要擁有一臺連通的網絡終端,就可以無限制的達到資源共享,豐富的信息量,全天候的發布于獲取,受教育者可做到隨時隨機進行學習、交流等。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了“天涯變咫尺,咫尺變天涯”虛擬的現實世界。
(一)互聯網時代沖了大學生的觀念
互聯網時代下民族文化發生碰撞信息交織在一起。一些類似歐美國列強主義國家利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強勢,打著“人權”、“自由社會”等旗號,宣揚享樂、個人主義等,希望利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良信息,長期灌輸和滲透式的影響,從而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這樣下去極有可能引誘不諳世事的學生誤入歧途。
(二)互聯網從生活方式上影響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互聯網的最大特點便是虛擬化和數字化,帶給人們更多工作、休閑、娛樂上的快樂與自由,同時也讓人們對其形成了過度依賴,沉迷當中難以自拔,也就是所謂的“網癮”,尤其以青年學生群體最甚。一是網上社交成癮:互聯網社交工具多以昵稱形式進行交流(例如:QQ、微信、陌陌),這樣的隱匿性使學生心理更加開放,遐想無限,不受約束,長時間的面對的機器交流,不僅影響學習,也對表達能力造成很大影響。二是網絡游戲成癮:英雄主義,一直影響著每一個人,網絡游戲的出現更進一步走進人們的心理,那個虛構的世界讓人流連忘返,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更是無法抗拒這樣的誘惑,長期下去,變得崇尚暴力,做出非理性的行為。三是網絡色情隱患:低俗、污穢、情色的內容讓處于成長期的學生心理形成障礙,造成現實生活中做出違反道德倫理的行為。
“大學校園”作為互聯網用戶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對大學生政治、思想、情感、心理等產生著各種影響的信息一部分來源與此。所以,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調整、改革和優化,以適應信息時代培養人才是必要的。
(一)網絡化的師資團隊建設
互聯網時代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制定出適合自身的學習計劃.因此,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師資團隊才是最確切的,也是首要保證。注重培養,加強學習;培養骨干教師,培養青年教師,加強學習互聯網和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培養一批愛崗敬業、教學水平,且有發展前途的新生力量;構建出一個完善教學系統和堅強有力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群體。
(二)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與校園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
運用網絡技術,創建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網頁、論壇等,開設各類校園網絡活動,積極及時做到師生間的溝通,使其成為一條綠色健康的網絡橋梁。
(三)校園網絡文化的管理與凈化
完善健全的高新思想政治工作體制。加強網絡的管理、監控、優化,制定良好的使用章程;及時阻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觀念,加強引導,增強網絡安全和法律意識,開展娛樂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網絡活動,將大學文化積極正確的融入其中。
(四)提高信息識別能力
通過對網絡倫理道德、網絡信息安全、網絡文化素質修養、網絡實用技術等學習討論活動。只有幫助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任何正確是用互聯網,增強對互聯網法律法規的認識,提高對善、惡、美、丑的識別能力,才能筑起心理的防線,防止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時代的變革自然會帶來新的產物,故此只有教育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方可使教育事業持續發展下去,處在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強,興奮點卻很難捕捉,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很難吸引注意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更新教育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改變理念和思路,找到學生的情趣取向,運用高科技教學,才能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下去。
[1]藍如中.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7(5):64~66.
[2]劉寧.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9):51~52.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劉林(1988-),男,漢族,黑龍江雙鴨山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