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玲
?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改及創新分析
邵自玲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現滯后的情況,這與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方面背道而馳。同時,因為當前高職思政教育嚴重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很多畢業生進入社會后,無法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缺乏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社會的競爭。本文主要針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改以及創新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改 創新 分析
當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持續改革,創新高職思政教育成為當前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課題。高職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摒棄傳統教育方式,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成長特點以及所處環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對高職學生加強心理教育,應對當前社會環境對思政教育的挑戰,創新和改革思政教育,在形式、手段、方法以及內容方面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創設思政教育新局面,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實現精品課程
思政教育實現精品課程要具備一流管理、一流教材、一流內容、一流團隊等特點,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的,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持續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通過思政教育實現精品課程,將課堂教學的備課、課下作業、課堂總結等環節進行制度規范,在明確教學秩序的同時,確保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對思政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例如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理論能力、分析能力等,將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充分結合。
(二)突出時代特征
高職思政教育內容要體現國家和黨的最新精神和政策,針對時代特征、學生特點和專業實際開展思政教育。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要堅持理論和實際充分結合的原則,合理使用思維訓練、知識傳授、方法啟迪以及思想教育等教學方式,體現思政教育的信息量、說服力、科學性以及時代感。為了突出思政教育的時代特征,教師和學校要整理和收集社會和群眾重點關心的話題,并且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將話題融入到教學中,進而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正確規劃自己的學習以及職業生涯,培養學生的道德信念和職業品德,可以通過演講比賽的形式,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認識到職業品德以及誠信做人的重要性。
(三)改進教學方式
當前社會,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對教育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提高教師對教育科研的重視程度。教育科研可以提供給高職教學充分的支持,但同時又對教學提出挑戰,想要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一定要有科學的教學理論做基礎,教育科研是增強教師教學理論的關鍵途徑,讓教師在科研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積極尋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開展研究、探討和交流,并且形成初步認識。例如,調查分析學生自學水平,教師通過調查分析掌握一定成果后,再深入提煉和概括,最后得出研究課題,這種教育科研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還可以將得到的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四)深化教學效果
思政理論教學要堅持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實踐教學是思政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在理論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可以將實踐和理論知識充分結合,將實踐教學和專業實習、公益活動、志愿服務以及社會調查等活動有效結合,可以促進學生走進基層,深入社會。通過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分析社會的能力,進而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開展:第一,參加平時的思政教育活動:第二,新生參加入學思政教育;第三,組織學生參加假期的社會調查活動;第四,參加臨時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的思政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而組織嚴密、策劃精心的實踐活動是確保思政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在開展實踐活動中,首先要明確活動目的;其次,教師要與實踐基地的負責人溝通清楚,處理好交通、經費等問題,確保學生的安全;再次,在實踐中,要求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分析、自己動手,積極思考,確保實現教學目標;最后,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活動內容,寫一篇活動心得,并且教師要給予科學指導。
(五)以學生為主體
高職思政教育想要提高針對性以及實效性,一定要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第一,教師要研究和了解學生,從當前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找到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鑰匙,提高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氣氛,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討思政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采用參與式以及啟發式教學手段,通過簡單明快的語言以及鮮活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開展自我思考;第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師要體現主導作用,根據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規劃學習時間,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從統一向特殊創新
新時期下,高職思政教育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要充分結合現代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當代學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其性格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十分明顯,因此,高職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關注學生叛逆的表面,還要深入分析導致這種性格的原因。西方思潮產生于后工業時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西方思潮涌入我國,對學生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師要理性分析時代環境,為學生搭建思政教育新平臺,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思政教育內容和模式,確保思政教育即具備統一性、整體性,同時還具有針對性和特殊性。
(二)從灌輸向互動創新
首先,思政教師要更新教學手段,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采用啟發式以及提問式教學,由學生被動學習向互動討論方式創新。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要形式交流互動關系,教師在課下要深入學生群體中,和學生開展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進而在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同時,學生要敢于提問,敢于質疑,有問題要在課堂明確提出,不能將問題帶到課下;其次,高職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思政教師考核體系,改變以往單純以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的形式,促進教師勇于拓展、不斷學習的思政教育新局面。當前,四方思潮帶來的多元化價值觀不斷對學生產生影響,導致學生對思政教學的目的和標準模糊不清,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建立教學反饋制度,進而根據反饋的問題,調整思政教育方向,構建學生和教師思想交流互動的平臺,這種互動式的思政教學方式可以充分適應高職學生的特點。
(三)從學校到社會創新
第一,實現思政教育社會化,高職院校要創新教育策略,提高社會人才的思政水平,他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專業技術,同時還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重視社會人才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對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教學中;第二,實現思政教育社會化,由于學生接觸社會的經驗不足,其分辨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因此,當學生走進實習企業的時候,要重視企業文化對學生所起到的思政教育效果,通過自身的實際體會,要比課堂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第三,高職院校要和實習企業構建思政教育新平臺,將企業文化和思政教育充分結合,利用企業文化向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緊跟時代的步伐,和學生實現心靈的溝通,做學生發展的導師。
(四)從保守到開放創新
第一,針對當前西方思潮和我國傳統文化碰撞的情況,思政教師要遵守開放的原則,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挖掘和審視,同時將西方思潮中的精華提煉出來,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思政教師要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落實中西結合的創新策略,讓學生自覺接受也愿意接受;第二,思政教育要與世界文化結合,在確保其獨立性的前提下,要與世界先進的文化和思想進行互動,在保留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為思政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提高學生對思政知識的興趣;第四,思政教師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引導學生對社會產生正確的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高職思政教育教改以及創新是新時期的關鍵課題,同時也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在教改以及創新過程中,院校和教師會遇見新的挑戰和問題,但是,在教育部門的倡導下,在院校和教師的重視下,高職院校一定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為我國的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1]沈薇,許勁松.基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視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10):18~19.
[2]敖貴才.高校輔導員組織管理及成長機制初探—基于〈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視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3):44~44.
[3]黃萬麗.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12):10~11.
[4]董同彬.文化育人:新時期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自覺與理想路徑[J].教育探索,2011(12):136~137.
[5]沈建華,杜慶華.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100~102.
[6]劉建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1(32):70~72.
[7]葉忠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7):85~86.
(作者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