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
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王志輝
本文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與針對性出發,重點圍繞創新理念、形成體系、建立網路等三方面探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創新問題,以期能為從業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創新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
高職院校教育與本科教育在畢業去向,生源素質及目標培養上有很多不同,二者在具體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等方面應有所區分與側重。高職院校培養以一線職業崗位為主體的就業對象,帶有明顯實用型與技能型特征,須始終以就業為導向,與企業零距離對接。零距離辦學也包含了學生教育與企業文化的直接融合,包括對企業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精神等文化教育。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生德育與職業教育,規范學生職業道德行為。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大力推行嚴格管理制度
當下高職院校多數是通過中專升格而成,在中專時期體現了“治校有方,管理嚴謹”的辦學理念,在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方面經驗頗豐,有著優良教學傳統。但轉身成為高職級別后,與完全封閉式的中專管理模式及完全開放式的綜合性大學管理模式格格不入,陷入兩難境地。部分高職院校為適應升格帶來的變化,完全拋棄了中專管理模式,不少優秀管理模式和優良傳統被廢除。因為相關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這些高校呈現出由開放管理向無序管理轉變的惡況。由此可見,有作為的高職院校必須對學生長遠發展負責,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
(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客觀要求
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整體較差,思想素質表現不一,不少學生缺乏遠大抱負,存在厭學現象。因為對前途感到迷茫,內心逐漸空虛,自卑苦惱及焦躁等情況陸續出現,打架斗毆現象屢禁不止。再加上這部分學生承受著高學費、就業難、人際關系及學業競爭等諸多壓力,會逐漸形成一定心理障礙,久之成為心理疾病。這對高職教育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秉承對學生未來長遠發展的態度,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努力做好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
(一)分主題體現思政教育漸進性
學生思政教育應重點圍繞:其一是把理想信念作為教育核心,深化三觀教育;其二是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育核心,深化民族精神教育;其三是把基本道德規范作為教育重點,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其四是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目標,深化素質教育。細化而言,高職思政教育可分為:紀律法制教育、科技創新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就業創業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
(二)分階段體現思政教育針對性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時期,三年學習生涯基本可分為適應期、穩定期、成熟期三個階段。思政教育應圍繞各時期發展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前兩年應注重理論教育,圍繞情感體驗與感性認知展開工作,主要內容有專業教育、文明修身、法制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志愿者服務等。第三年應圍繞學生理性思考展開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就業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敬業精神、誠信責任意識教育等。所有內容之間相互交叉融合又相對獨立,以此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保障。
(一)完善學校思政教育網絡
不斷強化院校黨委對思政教育一體化領導力度,通過黨政工團分工明確的組織體系建立整體聯動大政工機制。全面深化思政理論改革教育建設,高職思政教育渠道應得到進一步確立,課堂教育主導性作用不斷加強。也需不斷深化校園網絡、廣播電視、微博微信、社會實踐等教育功效,搭建高職思政教育陣地。不斷完善院校黨政團干部、兩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思政隊伍建設,搭建人才教育高地。
(二)完善學生自我教育網絡,搭建院校、家庭、社會互動體系
高職思政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引導學生自我服務與管理,加強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社團組織建設,構建教育堡壘。積極調動學生干部參與性與積極性,強化指導督促功能,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全面發揮教職員工、學生黨員、學生家長作用,形成全員互動,全面育人局勢。高職院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互動,可采用家訪、信訪、電訪、信箱、QQ、微信、邀請參加活動等方式。
[1]孫志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23~29.
[2]白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6(05):33~39.
[3]劉海峰.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03):2~6.
(作者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王志輝(1979-),男,漢族,河北晉州人,現就職湖南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本科學歷,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及公共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