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共產黨宣言》的“自由觀”及其當代意義
趙琳琳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自由是人類一直不懈追求的價值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各部著作中也均對自由作出了詳細的解釋。然而在《共產黨宣言》中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就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將個人解放和集體解放整合在一起。在我國,將自由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經典著作的轉變,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使它們具有了符合時代的價值和意義。
共產黨宣言;自由
《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到過未來理想社會的特點就是自由,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①我們把自由作為價值來看,自由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自由與社會主義相互聯系,不可分割。自由是社會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自由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價值目標,自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價值。自由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屬,我們在談到自由的時候不能只是想資本主義所倡導的自由,也要想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自由,要改變自由只屬于資本主義,不屬于共產主義的思維模式和偏見。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自由是具有實踐性的,自由是人的實踐活動,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不單單是人的思想,也是一種行為方式,自由只有實踐了,才是真正的實現,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自由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類追求的目標,人類的一個本性就是自由。人作為自由的主體,人類的自由在道德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是不受任何約束的。任何人和組織是不能干預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的。自由是具有階級性的。社會主義的自由與資本主義的自由,無產階級的自由與資產階級的自由是有區別的。自由是具有條件的,有前提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自由應該建立在不傷害他人,不破壞或消極影響社會,不損害國家及民族前提之下才可以追求的個人自由。如何實現自由,在走向自由的過程中一方面追求人自身在社會所獲得經濟獨立、政治自由以及個性解放,也包括人掌握了規律擺脫束縛。
人類的自由發展主要是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物質增長為人類的自由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而國家政權不是限制人類自由的因素,國家政權的存在不是限制人類的自由,而是為個人自由的實現創造條件。國家政權可以為個人的自由提供制度保障,為個人自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環境去促進自由的發展。自由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所以未來的理想社會形態要達到理想狀態的自有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個人自由與集體自由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一切人的自由為個人自由做保障,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條件。集體自由并不是以集體自由壓迫犧牲每個人的自由,集體自由不但不壓迫犧牲每個人的自由,恰恰是每個人自由的真正保證和條件,是與每個人的個人自由不相矛盾的自由。一方面,發展每個人的個人自由是集體自由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自由是個人自由與集體自由的高度有機統一。
2.1 《共產黨宣言》的經典表述
“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而資產階級卻把消滅這種關系說成是消滅個性和自由!說對了,的確,正是消滅資產者的個性、獨立性和自由。在現今的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范圍內,所謂自由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②資產階級勞動的性質是存在剝削和落后性的,而無產階級勞動的性質是具有進步性。
積極的自由和消極的自由也是馬克思恩格斯自由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消極自由是在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干預或者沒有受到束縛。積極自由就是在自己的思想驅動下主動行為,它的重點在于行為主體能夠做自己的主人。人類所做出的行為是由自己的理性思維及自覺的目的所推動,而不是被外在的自然界或者其他外人所決定和驅使。所以自己能夠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那么就是積極的自由了。
解決人的自由問題,實現人的本質就必須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進行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是利益相對立的兩大階級,無產階級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資產階級代表的是少數資本家的利益。共產主義要實現的是全人類的解放,是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的階級之間對立的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包括個人自由與一切人自有得到實現為前提的自由聯合體,無產階級的個人實現自由要以社會整體自由為實現前提,同時社會自由的實現離不開個人的解放。
2.2 西方自由觀
西方的自由觀是以唯心主義,特別是主觀唯心主義為其根本立論根據的。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人的天然屬性,是不變的、固定的、永恒的。自由就是人的本性。這種自由是與生俱來的,理所當然的,是上天賦予人的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個人主義自由,其所闡述的自由是一種完全從個人自由出發并以個人自由為根本歸宿的自由,是一種伸張個人自由權利的自由,完全排斥集體自由。個人是自由的目的,不是手段,個人具有最高價值。自由是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維護和保障私有財產。
認為私有財產是自由的基礎,沒有財產自由就沒有個人自由。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與此相聯系,在政治上,制政治權力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對政府在社會中的作用保持一種消極態度,主張憲政民主、三權分立、自由選舉。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5頁.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2012.
[2] 秦慧.《馬克思的自由觀及其當代意義》[D].安徽:安徽大學,2013.5
[3] 劉書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重要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9):60-67.
[4] 平飛.《中西自由觀比較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03.5.
[5] 朱穎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山西:山西大學,2013.6.
[6] 曾宇輝.《馬克思主義與西方自由觀辨識》[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6(2):14-18.
趙琳琳(1991-),女,漢族,天津人,本科,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就職于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D09
A
1672-5832(2016)11-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