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瑩 王巧珍
(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
——對臨終關懷的關注及采訪報告
劉楊瑩 王巧珍
(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在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臨終關懷幾乎被視為死亡的代名詞,很多人拒絕更害怕談及臨終關懷,但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必須先了解死亡,在了解死亡,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什么是臨終關懷,所以我們在對臨終關懷的關注及采訪報告中就何為臨終關懷、我國臨終關懷的背景與現狀、我國臨終關懷存在的不足、臨終關懷發展的展望四點對大學學生死觀的教育發表了看法,并提出相應意見與對策。大力發展臨終關懷具有深遠的影響,當臨終關懷事業深入人心,當社會不再忌諱、排斥臨終關懷時,人們也就不會再害怕談論死亡的話題,畏懼死亡了。社會引導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生死觀,這對我們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貢獻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生死觀;臨終關懷
對于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的關注,我們大都將目光投射在如何看待生、如何認真地生活上,而較少地談及死亡這個話題,或者說我們很多時候在刻意地回避著這個沉重的話題。然而死并不僅僅是作為生的對立面而存在的,而是對于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我們作為大學生當然要好好生活,豐富充盈自己的人生,但同時我們也要了解死亡,不刻意回避關于死亡的話題,樹立起對于死亡的正確觀念。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也不會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因為面臨一些不幸與苦難而忘記對生命的渴求或放棄自救的機會。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死亡,了解生命,我們來到了離死亡最近的一個地方——醫院。
我們了解到,這所目前為止杭州唯一的一所老年關懷醫院,雖然名為老年關懷醫院但其實還是一所綜合性的醫院而并非一所專門的臨終關懷醫院。護士姐姐說,來這個醫院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在大醫院診斷后生命只剩下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了,他們醫生也只能對癥治療,減輕他們的病痛,不是積極治療,而且他們的醫療水平也有限,該醫院也沒有什么大型的先進儀器設備。我們也談到了關于“尊嚴死”和“安樂死”的話題。我們了解到安樂死在我們國家是違法的,醫院是絕對不能實行的。護士還說,其實尊嚴死目前在中國還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在人們心中實在太根深蒂固了。家長也很難溝通,即使病人滿身都插滿了管子,生命垂危,家屬也不愿意放棄治療,依然要求醫生進行搶救。我們中國人基本上都是希望能夠延長病人的生命,而不會說為了提高病人的生命品質,而讓病人自然離開。中國這種家庭觀念和文化傳統,很大程度上導致在臨終關懷方面與世界其他國家相差很長一段距離,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我們中國人是不太開明的。
其中談話期間,我們了解到,醫院只招收60歲以下的中年人來工作,而且也以女性為多。我們又詢問了幾位護工,其中也有一位叔叔,大家的情況也都大致相同,都是外省來得,經過朋友介紹來到這里工作,一年也只有在過年才回家十天左右。因為剛來對護工的工作不熟悉,他們也都是經過護士的指導,上過一兩節培訓課再開始工作的。
這家醫院為這樣的老人準備的床位共有330張,但都是滿的。因為大醫院不太愿意接受這一類病人,所以很多老人被送到這里,醫院也不做關于這方面的宣傳,因為床位絕對是供不應求的,且需要提前預約,有時提前預約都很難預約到。這位護士告訴我們,她們在這里的主要工作是指導護工護理,但目前醫院里照顧這些老人的護士是嚴重缺編的,原本按要求是一個護士1.5個病人左右,但現在是一個護士要照看24到28個老人,但是因為要控制成本,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當我們問到是否會有大學生志愿者或是義工來醫院協助一些較簡單的工作,這位告訴我們有一些護理專業的學生會來見習,但還是以觀看學習為主,并沒有實踐環節。
臨終關懷事業的發生發展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和社會環境認識的提高,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之一。臨終關懷事業的開展體現出人們衛生服務觀念和健康觀的進步,是精神文明建設前進的表現,也是優化醫療衛生服務結構,提高衛生服務效率、完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的重要一環。為了更好地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臨終關懷事業,就需要我們正視這些問題加以解決,逐步探索和完善臨終關懷模式,打造優秀的臨終關懷隊伍,促進這一事業在我國的發展。臨終關懷事業在我國開展了十余年,已經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死亡教育,改善倫理環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全息服務機構,促進臨終關懷加入醫療保險等舉措,必將使我國臨終關懷服務朝著理論深入化、教育普及化、實施適宜化、管理規范化的目標發展。臨終關懷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社會系統工程。
如果社會各方面都積極幫助、樂于奉獻、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臨終關懷這一新鮮事物必然得到蓬勃發展。同時,我國從事臨終關懷服務的主體是醫護人員,急需其他學科人員如營養師、心理醫師、理療師及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的參與。當整個社會接受理解發展臨終關懷事業的重要性,那么我們認為這時人們也就逐步的樹立起了正確生死觀,這會成為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對大學生樹立起積極健康的生命觀起著巨大的作用。
R193
A
1672-5832(2016)11-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