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力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新生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吳曉力
大學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的變化,導致大學生在剛入校時可能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不適,而傳統的班級管理方法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只能從基本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不能很好地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無法讓學生對班級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也無法很好地滲透到他們的思想領域,由此而導致大學生的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遭遇到新的瓶頸,將團體心理輔導引入到大學新生班級的管理,是當今高校進行班級管理的一種新方式。恰當地運用團體心理輔導這一方法,將有效解決大學生在心理和思想上的誤區,讓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環境,更好地融入班集體。
團體心理輔導 大學新生 班級管理
新生開始融入新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所以新生班級的許多問題可能會在短時期內集中凸顯出來,因此大學新生班級的管理,是高校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新生班級缺乏集體歸屬感
高校的班級管理模式與中學的班級管理模式截然不同,中學集中固定的這種熟悉的班級管理模式,對于新生來說,從進入高校學習的第一天開始已經蕩然無存。他們的學習環境一下從集中固定的教室,調整到分散不定的教室,在心理上容易對新的班集體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如果在新生班級管理的前期無法順利讓新生對班集體產生認同,有一部分學生將在后期產生孤立的心態,今后班集體的活動也無法很好開展。
(二)新生班級缺乏團隊凝聚力
新生班級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風俗習慣以及性格愛好,這些看似簡單的閱歷其實早已在他們的身上刻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恰恰正是這些印記影響了他們在大學中的性格體現、行為表達、人際交往甚至是學習成績。新生班級將這些有著各自不同人生閱歷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如果班級管理力度不夠,班級管理方式不當,將會導致新的班級缺乏團隊凝聚力。
(三)新生班級缺乏組織紀律性
與中學相比,大學更注重自律性,然后很多學生從一開始就習慣了被監管的模式,一旦進入到需要自律的環境當中,容易缺乏自制力。對于新生班級的管理,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班干部的選拔與管理,一旦班干部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新生班級最容易出現缺乏組織紀律的問題,新生上課遲到早退、不積極參加班級、學院、學校活動,晚歸外出打游戲甚至徹夜不歸等也時有常見,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缺乏反饋機制的話,容易引發新生的心理問題。
(四)新生班級缺乏青春感召力
中學時期了解到的被經渲染的大學生活,讓很多新生在進入大學前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想象著大學生活應該如何開展,而恰恰是這些不切實際的渲染,導致新生無法平靜接受大學從教室到宿舍兩點一線的乏味生活。如果班級一如既往的沿用老的管理模式,開會宣講班級紀律,開展常規班級活動,容易導致班集體喪失對新生的青春感召力,不能喚醒他們對班集體乃至對大學生活的熱情和激情。
舊的班級管理模式有需要傳承的方面,但舊的模式并不能完全解決新的問題,時代在改變,班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創新,對于大學新生班級管理而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將為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引入,將為班級管理帶來新的契機。
(一)團體心理輔導疏導新生環境壓力
在開學之處,班級的學生會面臨來自內心深處的多重壓力,這些壓力有可能來自父母、同學、學校或者自身。在新學期之初,在開展班會的時候,適時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新生疏導這些環境因素造成的壓力,讓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二)團體心理輔導緩解新生集體不適
進入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需要面對新的集體,新生一方面急切期盼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一方面卻又不知道如何去融入集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能夠很好地幫助新生班級的學生加快對彼此的熟悉程度,在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敞開心扉,增進同學情誼。
(三)團體心理輔導給予新生班級歸屬感
面對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大部分同學缺乏對班集體的歸屬感,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可以幫助新生在內心確立班級的存在,不斷地加強輔導,可以讓新生逐步形成對新生班級的歸屬感。
(四)團體心理輔導激發新生創造性學習
從中學時代進入大學校園,學生的學習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有的新生無法順利適應這種變化,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更好地幫助新生盡快完成學習模式的轉變,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好地將職業規劃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發揮創造性學習思維。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體
班主任是新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體,高校學生輔導員也可以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體。一般來講,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需要具備心理咨詢師的資質和心理健康知識,但是經過專業的培訓,輔導員和班主任也可以很好地勝任這個工作。因此為了更好地在新生班級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需要定期對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專業培訓。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環境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個需要持續堅持的過程,對于新生班級而言,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注重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客觀環境就是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時的外部環境,可以根據團體心理輔導的需求來進行選擇,可以是室內教室,也可以是室外,比如空曠的操場、綠茵繽紛的草地等。與此對應的主觀環境則是新生的內在心理,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內在需求,可以更好地解決他們的困惑。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要求
團體心理輔導要遵循學生內心轉變的規律,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案設計上,不能是一成不變,也需要遵循這樣的規律。每個年級的團體心理輔導,應該具備每個年級的特點和目標,具體而言,新生班級的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注重釋放壓力、人際關系、職業目標的需求。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團隊分組
高年級班級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大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局限在了自己寢室或者隔壁寢室。為了打破這樣一個局勢,在大一階段就需要培養學生擴大自己的人際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將新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打破他們原有的聯系,盡量將不同性別、不同宿舍、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更大的人際范圍內進行交流,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輻射面。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
(1)班級相識方案設計“初相識的他”:以往的新班級都是進行自我介紹,這個方案要求對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同學進行介紹,一方面是讓學生盡快熟悉彼此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另一個角度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個方案作為團體心理輔導的第一個階段,有利于加強新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2)班級建設方案設計“心有千千結”:各個組的組員組成一個圓圈,通過握手的方式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心結,在不松手的情況下將這個結打開。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大家來思考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結產生的原因、如何去打開心結,如何更好地將自己的心扉在集體中敞開,如何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將班集體變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
(3)班級信任方案設計“盲人游戲”:根據分組,隨機抽取一名同學做盲人的拐杖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其余組員蒙上眼睛排隊手牽手,扮演拐杖的同學要帶領隊伍后面的同學穿越各種障礙到達目的地。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對班級其他同學有充足的信任,才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互相信任,只有相互信任,班集體才會建設得更好。
班級管理涉及的人員廣泛,在相似的環境下,容易產生類似的心理問題,尤其在新生剛剛進入大學之時。在新生班級的管理中,持續穩定的運用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加強大學新生的心理素質,提高抗壓能力,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創建班集體的優良學風。
[1]王琦.淺析團體心理輔導在新生班級建設中的應用[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0(2).
[2]張麗芳.論高校班級建設中團體心理輔導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5(07).
[3]鄧桀.淺析團體心理輔導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才智,2016(21).
[4]吳寧.讓團體心理輔導成為班級管理的一大助力[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6(07).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