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超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馬爾庫塞異化理論視角的“低頭族”現象研究
李炳超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低頭族”的出現是一個新的社會問題,波及全球,是技術異化在21世紀的集中體現。“低頭族”造成了社會的失范,不僅傷害自身,也傷害其他社會成員。而馬爾庫塞關于異化的理論對分析和研究“低頭族”現象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特別是關于“技術理性”、“新型的科學技術”等的理論。因此借鑒馬爾庫塞關于異化的立論來對“低頭族”現象及其原因、危害和馬爾庫塞的相關理論能夠對這一問題產生的積極影響是十分有必要的。
馬爾庫塞;低頭族;異化
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廣泛普及,“自媒體”時代的來臨讓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的同時,“低頭族”的群體也隨之擴大。“低頭族”一般是指那些在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飯時,幾乎都在低頭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人,最早是由第六版Macquarie大辭典2013年上市時澳大利亞麥肯和Macquarie攜手發布的一則網上短片中的“phubbing”一詞演變而來的。“低頭族”現象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第一部智能手機的誕生,在那之后,“低頭族”群體數量猛增,幾乎擴展到了所有的手機用戶。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低頭族”進行不同的界定和評價,但是一致的是這些評價和界定大多都帶有消極的含義:如忽略身邊的親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手機的“奴隸”等等,甚至網上也頻頻曝出一些關于“低頭族”的負面新聞。“低頭族”現象使人們在享受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不禁讓人們想到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的“人類是新技術的主人還是奴隸?技術使人的選擇自由得到了發展還是受到了限制?”①。
“低頭族”現象的危害性不僅僅在于手機占用了“碎片化”的時間以及對人類健康和人際關系的不良影響,更讓人焦慮的是“低頭族”群體所占比例較大的年輕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如果長期“埋首屏幕”的話,未來社會也會受到整體影響。盡管不同時代會在不同的發展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是無可否認的,但是科學的發展理應致力于這些消極影響的消解。如同馬克思在論述“異化”時所強調的那樣,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作為認得創造物,本應是服務于人的,但是事實卻相反,它們反過來奴役人、控制人。
1.1 “低頭族”現象產生的原因
“低頭族”現象正是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之一。應該說,“低頭族”現象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其原因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從社會環境角度分析,快節奏、高頻率的都市生活在客觀上令私人時間碎片化,屬于自己的“整塊”時間越來越少,導致不少年輕人只能抓緊碎片時間,通過數字終端進行娛樂休閑。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數字終端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應用程序,帶來生活的便利和多樣的娛樂手段。目前,在為數眾多的低頭族已經成了普遍現象,而且呈現日益蔓延、無限放大的趨勢。
首先,“低頭族”現象的產生的原因在于當前社會中的個體“安全需求的缺失”、“社會需求的缺失”以及“自我實現需求的缺失”。②其次,從社會方面來看,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人們時間的碎片化,正是由于實踐碎片化造成了移動終端設備能夠“有機可乘”:因為手機等設備能提供的信息符合了人們在生活節奏變快引起的時間碎片化之后對信息的需求。
1.2 “低頭族”現象的危害
香港研究協會調查發現:53%的受訪者已患上“無手機恐懼癥”;26%的人每小時低頭看手機超過十次;11%的人每三分鐘查看手機一次;75%的人會在如廁時玩手機,甚至有19%的受訪者曾不小心把手機跌進馬桶。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12小時以上,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有些焦慮”,超過九成的人離不開手機。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作用,現在已經開始顯現了。發表在《驗光和視覺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通過手機閱讀文本信息或上網時,眼晴會比手里拿著一本書或一張報紙離得更近,這意味著,眼睛聚焦手機圖文更費勁,更容易導致頭痛和雙眼疲勞等問題。③“低頭族”群體的擴大使其危害也愈加大,具體來說“低頭族”現象的危害主要包括:
首先,對“低頭族”的健康的負面影響,如眼部結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現刺痛、流淚、畏光等癥狀,視力的損害嚴重;低頭看手機還會引起頸椎問題,會引起椎間盤退型性病變、骨質增生,進而壓迫血管和神經;長期玩手機還會引起失眠、聽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問題。其次會引發的各類安全事故。再次,會對人們精神世界產生負面影響。沉醉于手機的虛擬空間,消解了社會倫理,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隔閡。一方面對低頭族自身而言,長時間沉醉手機,弱化與人溝通交流能力,淡化社會關系、思想感情冷漠等不利影響。
在二十世紀的諸多批判理論中,法蘭克福學派由于其“在一開始就拒絕采取一種標準的或學說式的理論基礎,而是不拘一格地闡發出其獨立的理論見解”的鮮明特點,使其成為“最具影響力、最有特點的批判話語之一”。④法蘭克福學派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不斷呈現出矛盾的狀況:一方面憑借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進行物質生產和探求精神文明的過程中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人類的生存條件和生活水平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但不容忽略的是,自西方近代以來各個領域所追求的“自由”并未如預期那樣得到實現,相反的是人類陷入了深刻的異化之中,同時更為嚴重的是異化的機制逐步深入和內化到人的內心,這導致了人的心理機制的異化。法蘭克福學派的異化理論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著莫大的關聯。在現代西方哲學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弗洛伊德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得以形成和發展,而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關于性格結構的學說,在此基礎上他們針對發達工業社會條件下的心理機制展開了批判。
2.1 現代人的壓抑性心理機制的異化
馬爾庫塞在關于現代人的壓抑性心理機制的論述中就包含著關于人的異化理論的內容。馬爾庫塞認為,“弗洛伊德關于以現實原則、操作原則、理性原則為核心的壓抑性文明的理論對于認識發達工業社會具有很大的價值,這是因為,現代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財富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由于匱乏所引起的生存壓力,但文明對人的壓抑并沒有消除反而有增無減,深入到人的生存的各個領域”⑤。在這種情形下,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機制更加具有弗洛伊德所說的“壓抑性文明”的性質。基于此馬爾庫塞強調,在現代社會中,異化不僅呈現出普遍化的傾向。“勞動幾乎完全異化了”,“裝配線的整套技巧、政府機關的日常事務以及買賣儀式,都已與人的潛能完全無關。工作關系幾乎變成了作為科學活動和效率專家的處理對象,成了可以互相替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⑥并且,這種異化同馬克思所強調的夷化的區別在于異化力量的非人格化和普遍化。異化力量的非人格化所造成的后果是異化的消除更加艱難。這也是“低頭族”現象對人們的困擾難以排除的原因。
2.2 《單向度的人》中的異化
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這本論著中對異化的論述可能與“低頭族”現象更具有相關性。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馬爾庫塞認為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因為它成功地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從而使這個社會成為了單向度的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成為單向度的人。
由于科學技術并非價值中立,馬爾庫塞進而認為,“科學技術的統治也就是科學技術的異化,即人所創造和發展的科學技術并不是對科技主體(人)的本質力量及其過程的積極肯定,而是反過來成了奴役人、控制人、束縛人的一種異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為我’的,而且是‘反我’的”⑦。現代發達工業社會是人受到全面壓抑的社會,科學技術對人實行了全面而徹底的管理和統治。“在抑制性總體的統治之下,自由可以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工具。決定人類自由程度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可供個人選擇的范圍,而是個人能夠選擇的是什么和實際選擇的是什么。”⑧個人自由的理性變成科技理性,科技理性不僅左右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更控制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切對立或反抗的因素均受到排擠與壓制。這樣,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發達工業社會就是一個“沒有對抗的”單向度的社會。可見,馬爾庫塞對科學技術的批判,實質上是對科技異化的批判。
“低頭族”現象座位現代社會的一中畸形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種自由的癮性消費,有學者指出這種“自由的癮性消費”看似比黑奴貿易中奴隸的處境更文明,但其實異曲同工,都是把自由人變成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的“單向度的人”。消費者在癮性消費中也喪失了部分自由和人性,成為了在寬泛意義上的“另類奴隸”。在馬爾庫塞的相關理論體系中,雖然竭力批判科技異化及其帶來的惡果,但是馬爾庫塞并沒有一刀切地否定科學技術,同樣強調通過創造一種全新的社會條件來發展出一種新的技術與科學,進而最終解放自然和人。具體來說,馬爾庫塞關于異化的立論對“低頭族”現象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看到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思想文化的墮落,強調思想和文化具有其相對獨立的一面。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用物欲的膨脹擠壓人的精神空間,避免使人淪為機器如手機的奴隸。要對人的價值和人的全面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要注重社會生活的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
3.1 審視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社會進步時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統治力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個人本性的壓制,無論從深度上還是從廣度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馬爾庫塞認為,在發達工業社會,技術理性以富足和自由的名義擴展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技術理性的統治是通過技術與政治的結合而實現的。在技術理性所形成的新的統治體制中。工人被“一體化”到現存的社會體制中,人的否定性、超越性、批判性精神被技術理性所消解,成為“單向度的人”。
3.2 “新型的科學技術”與“低頭族”現象的消除
前文中提到,馬爾庫塞雖然批判科學技術給社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他絕不是全面否定和批判科學技術,而是主張通過創造一種全新的社會條件來發展出一種新的技術與科學,進而最終解放自然和人。馬爾庫塞認為新的技術與科學是“可以對理性和自由的不成熟狀況提供歷史的矯正”⑨的技術與科學。在馬爾庫塞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設計的這種新的科學技術發展模式中,科學技術發展必須在人的價值理性控制之下,即以價值理性作為其合理性的基礎,擯棄科技發展中存在并曾經占統治地位的那種科技至上的淺薄的樂觀主義傾向。也就是說,科技發展是為人服務的,人的發展才是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簡言之就是科技發展應該體現以人為本,這是馬爾庫塞強調的“超越單向度的人”的重要途徑。從這一方面來看,“低頭族”現象的產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因此只有在“新型的科學技術”確立之后才能扭轉這種不良趨勢。
應當說,消除“低頭族”現象必須加強正確引導,通過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新型的科學技術”等理論來對科學技術進行理性分析,認清“低頭族”給自身和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進而從主觀上確立對技術,特別是手機有正確的認識,要避免技術異化,尤其是避免人的異化。同時,“新型的科學技術”的確立必須充分與現實相結合,立足“低頭族”這一類社會現象,盡管馬爾庫塞在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新型的科學技術”的事先抱有一定的悲觀情緒。
注釋:
①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頁。
② 徐天:《淺析大學校園“低頭族”現象及解決對策》,黑河學刊2014年第9期,第127頁。
③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07-24/08362286657 7.shtml
④ 王麗群:《法蘭克福學派心理機制批判的理論及當代啟示》,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⑤ 衣俊卿:《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定位與批判指向》,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第39頁。
⑥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2-73頁。
⑦ 李桂花、張媛媛:《超越單向度的人——論馬爾庫塞的科技異化批判理論》,科學社會戰線,2012年第7期,第31頁。
⑧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8頁。
⑨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頁。
[1] 徐天:《淺析大學校園“低頭族”現象及解決對策》,黑河學刊2014年第9期
[2] 王麗群:《法蘭克福學派心理機制批判的理論及當代啟示》,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3] 衣俊卿:《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定位與批判指向》,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4]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5]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
[6] 李桂花、張媛媛:《超越單向度的人——論馬爾庫塞的科技異化批判理論》,科學社會戰線,2012年第7期
B516
A
1672-5832(2016)0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