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全國美展對美術發展的影響作用
李 娜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全國美展作為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它的設立不僅使得美術體現國家文化事業發展的價值取向,也推動了美術事業的發展,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全國美展這個“舞臺”脫穎而出。全國美展的題材豐富,手法多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直接和客觀地反映了當下中國畫的水準。全國美展對于傳統“美術”概念的更新有著指引作用,凸顯了美術對于藝術產業和生活品質的引領和提升作用,體現了國家文化戰略中美術藝術的重要作用。從美術專業領域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思考藝術文化、美術發展。全國美展對于美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全國美展;代表性;價值取向;影響;提升
前言
全國美展作為中國美術最重要的展覽活動,對中國主流美術的創作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全國美展不僅是一場美術界的盛會,更多的應該是對美術事業發展的而檢閱和思考。作為全國性的綜合大展,往屆的全國美展有著怎樣的特點、相互之間有著怎樣的變化、而面對當前的而藝術現狀我們又有著怎樣的覺醒。
1.1 全國美展的起源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作為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每五年舉辦一次。主辦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采取兩個階段辦展的方式,先按畫種分展區展出,然后在北京舉辦獲獎及優秀作品展。雖然展覽組織機構及名稱在新中國60余年歷史中某些階段有些變動,但都是在國家最高文化主管部門主導下進行的。并且延續至今。組織委員會,由名譽主任,正、副主任和委員若干人組成。設“創作獎”、“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三個子項。其中“創作獎”設金、銀、銅、優秀四個分項。現已舉辦十二屆。
1.2 全國美展的發展
全國美展集中了我們中國藝術史的璀璨成果在展覽中。不僅展現了我們偉大祖國六十五年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貌,人文氣息。也間接地從側面體現了祖國變強、社會進步的光榮進程。在這短短的六十五年中,全國美展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經成為美術界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品牌。展會中不僅涌現了優秀的作品,更是把一批批杰出的藝術家推到了公眾的視野中。
無論從哪個角度,我們都不應該,而且也不能忽略全國美展在藝術界所起到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今年,全國美展已經舉辦了十二屆了。在藝術界占有者舉足輕重的地位。毫無疑問,全國美展不僅僅是作為對我國美術發展所取得成就的檢閱,更是向世界展示我國美術水平的活動家,促進了我國美術創作繁榮,唱響了百家爭鳴的號角。在中國美術的發展中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全國美展促進了許多藝術家的成長,也促使了很多藝術家藝術走向成熟,走向藝術界光輝燦爛的康莊大道,當然也包括其對社會的影響。長久以來,全國美展不僅僅被我國美術界所關注、所重視,更是被整個國家,甚至部分外國藝術家友人所關注。
2.1 全國美展在不同時期的影響
第一階段(1929年至1943年):
民國時期的全國美展共舉辦三屆,這一時期的美術作品,起到了藝術文化啟蒙的作用,西畫作品的風貌各異,既有寫實的風景和人像,引起國內文藝圈的震動,不乏出現了一些追隨西方現代派畫風的作品的畫家,并因此引發了美術史上著名的徐悲鴻與徐志摩的“二徐論戰”,豐富了全國美術的藝術形式,學習了國外的藝術文化。
第二階段(1949年至1966年):
十七年時期的全國美展,充分貫徹著毛澤東文藝思想,使其作為新中國文藝創作的主導思想;社會主義美術體制得以建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針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全國美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組織、評選和展出模式。“全國美展”在有效的美術體制和展覽機制作用下,對新中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美術創作思想、創作方法和語言形式進行了強有力的引領和貫徹,有效地把控了新中國美術創作的整體面貌;同時也規導著新中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體系的建構,促成了新中國美術總體面貌的形成;對后續中國主流美術形態的發展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階段(1966年1976年):
十年文革時期的全國美展,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其主要目的是“根據黨中教學,而沒時間學習美術相關的課堂教學知識,不懂怎么去教,只能采取讓學生臨摹書上的作品,這樣常此以往,學生學習興趣就沒有了,因為和自學沒什么兩樣,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有時干脆就把美術課變成了電影課。
受政治氣候的影響,文革時期的美術創作和批評打上了濃重的時代烙印,呈現出鮮明的特色與個性,對新時期的全國美術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第四階段(1976年至今):
新時期的全國美展,與文革前相比可謂是“百花齊放”,各種藝術形式、藝術特色層出不窮,豐富了美術的內涵也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思想的影響下,“全國美展”借鑒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結合中國特色的藝術文化特色,不斷探索出出新的藝術內涵,引領著全國美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航標。
2.2 85新潮美術運動對全國美展的影響
1985年,中國的美術界發生了一場大事,出現了一場以現代主義為特征的美術運動。當時中國的美術界深受社會主義蘇聯的影響,但是不羈的年輕藝術家不滿于美術界的左傾路線,不想被束縛在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美術窠臼和傳統文化,于是他們便把目光投向西方現代藝術,去尋找靈感。從而引發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藝術新潮。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中國藝術家深受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影響。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小時候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年輕時又受過高等教育,對新事物充滿了期待與渴望。年輕藝術家鄙棄那些陳舊的沿襲蘇聯模式的風格,為推陳出新轉而把眼光瞄向西方現代主義。這些從西方現代主義精華中汲取營養的年輕藝術家不僅已經對當時陳舊寫實主義路線無所適從,而且也對舊有的官僚美展機制發出了挑戰。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保守的社會風氣開始松動,一場革新的美術運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風氣與人民思想越來越開明,美術界的各種觀念相互碰撞,各種各樣的藝術群體相繼產生,百家爭鳴。在此期間藝術家創作了大量模仿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作品。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美術界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具有歷史意義。中國美術界迎來了思想解放、寬松活躍的大環境,藝術家不用再拘泥于以前的條條框框,而是更加投入的把心思放在藝術創作中。
3.1 全國美展對美術創作主體的把控
全國美展的組織方法和評比制度不僅僅極大程度的調動了藝術家的參與,并且作為一種潮流趨勢強有力地指示了藝術創造的前進方向。在歷屆全國美展中,其參與人員數目之巨大,參展藝術作品的種類之繁多,涵蓋全國范圍之廣泛,很難有其他能與之比肩的展會。正是由于其規劃縝密而雷厲風行的運作機制,使其極大程度上發揮了國家美術作品展的公共作用,對全國美術創作的潮流趨勢有著巨大的引導推動作用。全國美展通過公正評審和透明選拔制度,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很多美術工作者的關注與參與,進一步地引導和掌控著美術創作的潮流與趨勢。全國美展在組織與開展過程中,通過宣傳和貫徹黨的文藝創作方針;通過開展組織創作人員學習、研究,認真體會新中國倡導的創作方針與建議;通過推行新中國倡導的語言形式風格的方式來引導和掌控美術創作的主題與趨勢,促使新中國的藝術創造朝著新政權所期待的方向發展。把控美術創作方向的途徑之一就是在展覽組織、開展過程中的主觀意向性的策略,當然更為有效的手段便是參賽作品的公正拔機制和透明評選制度。換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按照展會制定的評選標準,通過公正的選拔機制來引導美術創作的趨勢與潮流,是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3.2 現代美術對美展的沖擊
隨著地區之間藝術交流的日益增加,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國美展不再是主流藝術的主導,外國一些美展的入侵,讓全國美展有局限性,不再是正真意義上的中國藝術的衡量標桿。例如;日本現代水墨畫展,法國印象派畫展等著名畫展,從一些方面影響著國內美術的發展方向,也對全國美展產生了一定沖擊。而一些美術大家,也自己的畫作帶出國門,走向世界,像趙無極先生的帶有“中國風”印象排油畫作品,被很多收藏機構爭相收藏;方力鈞作為中國后'89新藝術潮流最重要的代表,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潮流——玩世寫實主義,更是獨樹一幟。由此可見現代藝術和藝術家已經能夠脫離現代畫展的“引力”,獨自引領一種風尚。的,美術不在班級評優評先的考核內,所以一般的老師都會調任美術課來布置自己科目的作業,沒有認識到美育對德智體的催化作用,更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美術教學的普及。
3.3 全國美展對美術發展的積極作用
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在大眾后盾和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證了它能夠很快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及風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大眾文化的發展處于停滯階段,所以必須有一個能夠承擔起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文化團體出現,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在這時就充當了這樣的角色,廣大人民群眾工人階級無不深受感染。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始終將黨和國家對于人民群眾的藝術認知理解放在首位,其創作的作品表現鮮明,與大眾情調不謀而合。在那時,藝術家們經常融入進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打成一片宛若一家人,這樣更加深了藝術家們的作品對于生活的認識。這樣奮發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品,人民群眾必然非常的喜歡。藝術家走進生活才能保證其創作的源泉源源不斷。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在這個創作模式的引領下,就一定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藝術與人民群眾相關聯,就必然促進藝術作品在大眾之間的傳播和認知。還有一個作用是對于黨和國家的施政立政方針的巨大影響,圖文并茂的方式更易為人民群眾所理解,人民群眾對于黨和國家的認可程度就提高了。為黨和國家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理解做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從另外的方面來講,黨和國家對于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的大力扶持,保證了機構的順暢運作,也促進了中國美術作品展覽會的快速發展和跟上國際的步伐。
“全國美展”不僅是中國的重要展會,更是當下藝術界美術創作的一面鏡子,讓我們能觀察到細微的方方面面。全國美展代表著美術創作的方向和趨勢,不僅我們看到了當代欣欣向榮的中國美術作品,更讓我們看到了當代中國美術的存在狀態。當代美術不僅體現了對傳統的繼承、對外來藝術的借鑒,而且對面向當下和未來的拓展等方面,也進行了更多的探索。全國美展對于中國美術的促進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它通過透明的評選機制鼓勵藝術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畫筆去描繪勤勞勇敢的人民,欣欣向榮的社會以及光輝美好的未來,通過自己的作品向全國人民展現真善美,展現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社會面貌,人民精神風貌。鼓舞和推動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1] 金鐵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匯[M].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2] 李錦德.新時代新人物的贊歌[J].美術,1964,(06).
[3] 鄭工.演進與運動[M].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
[4] 鄒躍進.新中國美術史[M].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5] 呂彭.20世紀中國藝術史[M].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 陳履生.新中國美術圖史[M].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7] 楊成寅.毛澤東美學思想概論[M].杭州市: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
[8] 潘耀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M].上海市:百家出版社,2004.
[9] 陳履生.觀國展,談國畫,論發展[J].國畫家,2005 年,(01):35, 34.
[10] 《迎接世紀末美壇盛舉— ——“怎樣辦好第九屆全國美展” 筆談》,《美術觀察》,1999 年第 4 期,第 4 - 18 頁.
[11] 趙權利、楊斌《發展民族藝術 關注精品力作— ——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劉大為談全國美展》
[12] 李小山《全國美展:熱鬧中的貧乏》,《粵海風》,1999 年第 3 期,第 3 - 4 頁
[13] 何家言《我對全國美展的看法》,《美苑》,2000 年第1 期,第 6 - 8 頁潘耀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李娜(1993.11-),女,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中國畫山水方向。
J213
A
1672-5832(2016)0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