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芝君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構建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協同機制的意義與缺陷
吳芝君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的新要求,為從嚴治黨提供了思想保障和制度保障。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克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存在的缺陷,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共產黨執政優勢的必然要求。
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8日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思想教育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這一論述科學闡述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辯證關系,為新時期從嚴治黨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有利于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科學化水平,對于推進完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促進作用。
首先,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具有一致性。中國共產黨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帶領中國人民取得解放,完全是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初期黨員以農民、工人和小資產階級為主,如何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黨員素養,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黨的建設是“偉大的工程”,其中要從思想上建設黨,加強黨員的黨性教育,注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之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使黨和國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無論是思想建黨還是制度治黨,其目的都是為了完善共產黨自身素質,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當前,我國進入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世情、黨情、國情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這“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面臨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四大危險”更加尖銳突出。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是全面治黨的重要途徑。通過思想建黨,使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執行制度的自覺性;通過制度治黨,增強黨員行為的規范性,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只有二者同時作用,才能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社會氛圍。
其次,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具有互補性。人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在面臨各種問題時,人性中的弱點也會暴露出來。人性的雙重性決定人的行為既要受到思想的自律,也要受到制度的他律。表現在從嚴治黨中,就是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和諧統一。思想與制度具有互補性,對于思想領域無法觸及、無法解決的問題,用制度來加以約束,康德認為“道德是理想的,而制度是現實的。道德是揚善的,而制度是抑惡的。”用制度彌補思想建設中存在的缺陷,以制度之長補思想建設之短。
當前反腐敗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打虎拍蠅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對于一些思想腐化、缺乏黨性的干部,僅僅依靠黨性教育不足以遏制腐敗行為的產生,必須用嚴格的制度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對違法犯罪行為實行最嚴厲的制裁。通過思想教育與制度教化協調作用,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
再次,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具有時代性。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思想建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在中國進行創造式的發展和完善。1929年的古田會議,更是明確提出思想建黨。毛澤東曾提出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更要在思想上入黨。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對思想建黨的重視,才能由弱變強,由小變大,不斷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不僅重視思想教育,還將制度建設作為重點。從1922年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到2015年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員廉潔自律準則》,都從規章制度方面對黨員進行了嚴格的要求。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1]創造性的將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使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相互依存、相互統一,共同為新時期從嚴治黨提供依據,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首先,輕視思想建黨。黨的建設是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五位一體,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輕視思想政治工作,以為定了制度、有了規章就萬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經不會或不大習慣于做認真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認為組織找自己談話是多此一舉。”[2]思想的滑坡是嚴重的病變,輕視思想教育工作,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缺乏正確的權力觀、群眾觀,那么各種違法亂紀、侵害群眾權益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黨員干部輕視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損害了中國共產黨的形象,也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其次,執行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一是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我國在制度制定方面還存在不足,很多制度已經過時,不符合當前工作需要,或者有些制度不健全,在實際執行中缺乏有效的參照準則,還有的制度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第二是制度執行的問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有了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就會形成‘破窗效應’。”[3]制度制定好了之后卻不執行等同于無。部分黨員干部制度意識不強,認為制度就是掛在墻上的、寫在書上的,唯獨不是落實在行動上的。只有將制度作為生活和工作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才能發揮制度的有效性。
[1]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
[2]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吳芝君(1986.01—),女,漢族,山東冠縣人,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執政黨建設。
D26
A
1672-5832(2016)02-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