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威
(貴州師范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面臨問題與建議
陳佳威
(貴州師范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校長輪崗,是指具有一定任職年限的校長按照一定的程序,輪流到本學校另一崗位或其他學校的校長崗位。促進優質的資源能夠均衡分配,使每所學校都能辦好。文章表明,目前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僅限于區域內部的流動,借此希望縮小區域內學校之間的差距。同時也發現安順市輪崗制度的不完善制度、以及校長的不斷輪換對教師士氣造成影響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給出了完善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的建議。
校長輪崗;安順市;制度;問題;建議
近年來,安順市校長輪崗制度主要是將優質學校的校長調遣到薄弱學校,并任職一定年限。這樣的流動主要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之間進行,借此希望縮小區域內學校之間的差距。建立校長輪崗制度,打破了傳統的辦學封閉的格局,也使校長放下各種包袱的雜念,在輪崗的過程中學到其他學校的精良的辦學方法,各自取長補短,進而推進現在中小學的教學發展進程。
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是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義務教育師資水平總體上仍存在明顯差距,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
龔永津在《校長輪崗 教師交流》中,以貴陽市云巖區為例,就中小學校長輪崗現狀出發,從校長輪崗制度的利弊、應當遵循的原則、輪崗交流的對象、工作形式以及要達到的目標等多個角度就貴陽市云巖區的校長輪崗發展做了深入研究。對其他省市區研究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發展狀況具有借鑒意義。
雖然目前已有對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發展狀況問題的研究,但是在安順市甚至整個貴州,這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后。因此選擇本項目的研究具有較大空間,對促進貴州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的發展有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對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對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為今后中小學校長輪崗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激發更多的人致力于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發展的理性探討。
3.1 影響教師工作熱情
每位校長對學校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設想,而設想的實施需要整個學校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校長作為管理者,需要給教師勾勒前景,以此激發團隊的熱情和動力。但是校長的頻繁更換,一輪改革還未見成效,就要因校長的變更而中途夭折,將新一輪的學校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前者的熱情還未退消,又來接受新的理念,這對老師來說,無疑是一種精力的浪費和對參與改革熱情的打擊。同時,這也可能引起教師們對學校進步的迷惘和質疑,甚至漸漸養成觀望的態度,一旦士氣受損,對校長缺乏信任,對學校改革缺乏熱情和信心,校長推動任何改革都會趨于形式,學校發展步伐則會趨于停滯。
3.2 影響學校發展的連續性
當新校長的辦學理念與學校原有的特色不一致甚至有較大沖突時,新校長的辦學理念、管理風格與學校傳統、行政團隊的工作作風以及教師的思維習慣之間必然產生矛盾,需要較長的磨合期。如果磨合不好,或者磨合還沒結束又迎來新一輪的校長輪崗,那么學校的特色發展可能會出現停頓甚至倒退。
3.3 影響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一些校長到新學校上任后,為了展示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往往會改變甚至顛覆前任校長的做法,迫不及待地以自己的風格去影響學校發展,這容易造成學校辦學理念的搖擺和變異,導致學校特色發展的中斷。
3.4 使校長追求短期效率
一些校長為了追求任期內的短期政績而產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只顧眼前利益而犧牲學校長遠利益,甚至為了打造所謂的“盆景式的亮點”做出種種違背學校教育發展規律的反教育行為。
經過調查,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的推行對于學校教育的發展的確產生極大的積極作用,促使了中小學的教育環境的得到普遍的改善。但在推行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成為了實現教育資源環境優化的阻礙。
一是目前安順市思想觀念比較傳統。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教育公平意識比較薄弱。我們所到之處,都可以隱隱感受到校長對輪崗制度的不理解、懷疑乃至抵觸的情緒。
二是安順市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學校間軟硬件條件差別比較大,偏遠地區學校的配套措施嚴重不足。
三是校長本身擔心新學校一般離家較遠,條件差,每天上下班交通不便,極大的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經濟效益。
根據目前安順市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參考國內外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的成功案例,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和意義的宣傳教育,統一思想,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思想。改善校長的培訓,提升校長自身素質。目前安順市對校長進行的培訓存在諸多不足,如積極性不高、培訓理論性太強、針對性不足、忽視學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等。
二是輪崗的學校應該有條件,以下三種類型的校長應該輪崗:學校長期一潭死水,得不到發展的校長;與學校教職工關系緊張,工作難以開展的校長;唯我獨尊,一手包辦的校長。
三是以優質的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的發展,校長可以通過兼職、掛職、幫扶、捆綁發展等形式促進薄弱學校發展,并非通過硬性的輪崗達到這一目的。
中小學校長輪崗制度目的是為了促使中小學的教育環境的得到普遍的改善,使廣大中小學生在更好的教育環境下學習,實現科學教育和諧發展的目標。而這個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參與者,因為教育工作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和參與輪崗的工作者們一樣,我們任重而道遠!
[1] 傅蕾.校長輪崗制之問[J].現代教育科學, 2010(5):15-16.
[2] 汪丞.中小學校長定期輪崗交流利弊之辯[J].中國教育學刊, 2013(07):24-25.
[3] 張國平, 郝曉義, 甘良清,等.教師交流輪崗引發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 2014(5).
[4] 章立早.中小學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利與弊——兼論完善中小學校長輪崗交流制度的若干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 2010(3):16-17.
陳佳威(1993.10-),男,白族,貴州安順,學生,大學本科,貴州師范學院經濟與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管理方向)。
G637.12
A
1672-5832(2016)02-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