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詹
(西北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27)
淺析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
黃 詹
(西北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27)
作為一名“馬列主義者”,斯大林在成為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后,在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著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行政化以及庸俗化的問題。“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因此,深入分析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認清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的利弊及其影響,不僅對于認識和研究蘇聯時期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發展是有益的;而且對于今天我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進程中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和提高群眾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批判性
1924年列寧逝世,斯大林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在其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通過組織團體建設,進行理論論爭以及編撰通俗易懂的教科書等方法推進了馬列主義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宣傳、教育和普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蘇聯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但也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行政干預過強以及庸俗化的問題。因此,批判性的審視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辯證的看待其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貢獻與失誤,對于今天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教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社會思潮,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組織團體建設。組織團體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環節。馬克思、恩格斯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①但是要使群眾掌握理論并轉化為物質力量,就必須有一系列中間環節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本轉化,而各種馬克思主義的團體機構就是這個環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斯大林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也特別重視組織團體建設這一環節。
普列漢諾夫是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883年,其創立了“勞動解放社”,開始把馬恩的經典著作翻譯成俄文出版并在俄國傳播,幫助俄國先進知識分子在俄國語境下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蘇維埃政權建立后,為了使大眾能夠更快的掌握馬克思主義,蘇聯于1922年組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翻譯馬恩的經典著作。斯大林執政后,仍重視馬列主義團體機構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的作用,根據他的指示,蘇聯在1924年成立了列寧研究院,并于1930年將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和列寧研究院合并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主要負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并多次重印、再版,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
斯大林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利用國家政權力量組建馬克思主義的團體機構,借助全國的資源和力量系統的翻譯馬恩經典著作,將馬克思主義的大量文本轉化為本國的文本,使大眾在俄國的文化語境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2.2 編寫統一教科書。斯大林在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重視編寫社會科學各科的教科書,為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親自領導并主持編寫了作為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作為黨史教科書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尤其是他親自寫的作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一節《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后來以單行印發)。此書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可否認存在一些錯誤),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化、通俗化、大眾化做出了有益的貢獻,給千百萬革命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2.3 理論論爭。理論論爭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動力。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領導蘇聯哲學界開展了對機械論派和德波林學派的批判。論戰期間,學者們針對馬克思主義存在的諸多問題展開討論,發表了大量文章,提高了蘇聯哲學界的理論水平。斯大林領導蘇聯哲學界開展對機械論和德波林學派唯心論的批判,使蘇聯的哲學戰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生了積極地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批判了那種否定列寧主義的傾向,提出了廣泛宣傳哲學發展的列寧階段和切實研究列寧哲學遺產的任務。這學術論戰為擴大馬克思主義影響力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
2.4 積極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理論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途徑。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的建設離不開理論建設,只有通過理論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廣大人民群眾的頭腦,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斯大林非常重視向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他不止一次的強調學校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群眾、青年以及知識分子的馬列主義教育。在學校教育外,斯大林還充分發揮黨校、工會、蘇維埃、合作社和共青團以及研究院與高等院校這些專門教育機構對大眾進行馬列主義教育的作用。
2.5 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廣泛的宣傳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形式。斯大林說:“黨的宣傳工作的任務,對干部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我們所有工作部門中的干部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②可見,要使大眾真正領會、接受并掌握馬列主義理論,就必須不斷創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方式。
毋庸置疑的是,斯大林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尤其是編寫通俗易懂的教科書,為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化、大眾化做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推進馬列主義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鑒。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由于時代的變化、作者價值取向、運用的方法論等因素的影響,斯大林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偉大實踐中也犯了一些錯誤。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待斯大林的大眾化思想,以史為鑒,繼續前進。
[1] 《斯大林全集》(1-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1958年.
[2] 《斯大林文選》(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注解: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頁.
② 《斯大林文選》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47頁.
黃詹(1991.1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陜西,學歷:碩士,單位:西北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G640
A
1672-5832(2016)06-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