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昕胤 王鴻宇
(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研究綜述
鄒昕胤 王鴻宇
(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網絡游戲的盛行,其對青少年游戲者的影響不可小覷,尤其是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游戲成癮已成為國內外心理學的研究重點。通過回顧以往的研究成果,對網絡游戲成癮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及干預措施進行總結,進而指出現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網絡游戲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 年1月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上網用戶總數已達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2013年底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約占14.1%,約有2404余萬人;在城市非網癮青少年中,約有12.7%的青少年有網癮傾向,人數約為1800余萬。[1]
互聯網是一項影響世界的新技術,為其使用者提供許多好處。與此同時,它也帶來負面后果。一些人被網絡迷住,不能控制他們的使用,危及工作和人際關系。過度游戲已被識別為網絡成癮的一種亞型,新聞中報道過很多玩家死于過度游戲,其中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的風險最大。
1994年,美國紐約一位精神醫師伊文.戈德博格(Ivan Goldberg)首先發現“網絡成癮”的現象,他借用《美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手冊》DSM-IV中關于藥物依賴的診斷標準,提出了 “互聯網成癮失序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的概念,用來指個體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產生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陶然先生在2005年首次從醫學角度對網絡成癮現象進行的理解,即: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lA),是指:“由于反復使用網絡不斷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神經內分泌亂,以精神癥狀、身體癥狀、心理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從而導致社會功能活動受損的一組癥候群,并產生耐受性和戒斷反應。”這個解釋也被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病理性成癮”。[2]就目前來說沒有網絡成癮權威型說法。
3.1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
目前來說對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研究很多,主要可以概括為自身因素(如年齡和性別)、心理需求、游戲動機這三方面。[3]
3.1.1 年齡和性別。從人口學變量來看,網絡游戲成癮者主要是青少年、男性、學生(賀金波,郭永玉,向遠明,2008)。年齡越小的青少年網絡游戲卷入程度越高,男性青少年比女性網絡游戲時間越多,也更容易出現網絡游戲成癮(Smahel,Blinka,Ledabyl,2008)。
3.1.2 心理需求。網絡游戲吸引游戲者的原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滿足了游戲者的某種心理需求。研究表明,青少年對網絡游戲的心理需求程度與其對網絡游戲的使用程度顯著相關(才源源,崔麗娟,李昕,2007),青少年網絡游戲心理需求由現實情感的補償與發泄、人際交往與團隊歸屬、成就體驗三個維度組成。滕洪昌和王曉慶(2010)對網絡游戲行為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網絡游戲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成就體驗、緩解壓力與宣泄、尋求刺激、逃避現實和交往與歸屬五個維度構成。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在家庭中,缺失情感溫暖、理解、交流,過多拒絕、否認和懲罰嚴厲是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原因,家庭不和或家庭破裂的學生更容易沉迷在網絡中尋求歸屬感和滿足感(李濤等,2004)[4]。
3.1.3 網絡游戲動機。有學者指出,青少年玩網絡游戲可能存在多種動機,如獲得成就感、社會化、沉浸在虛擬世界(Billieux,Van der Linden,Achab,Thorens,2013)。臺灣學者萬金生等(2007)通過研究發現,在游戲成癮與非成癮的人中,他們的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要強,并且均比非成癮用戶的內在動機強。張紅霞和謝毅(2008)的研究則認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對游戲意向的影響存在交互作用。
3.2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干預措施
由于網絡游戲成癮行為影響的嚴重性,目前有很多關于網絡游戲成癮的治療研究。我國學者楊放如釆用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對網絡成癮者進行療程為3個月的心理社會綜合干預也有一定的效果(楊放如,2005)[5]。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在質量網絡成癮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楊彥平,2004)[6]。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干預措施主要有兩大途徑: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主要有抗抑郁藥和心境穩定藥,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和家庭治療(Young,2009)等。
李銘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方面對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進行說明,在家庭中家長要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正確引導孩子看待社會,客觀面對孩子的成績,更要正確對待網絡;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入學教育,加強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改善教育游戲者的方法;社會相關機構要加強網絡監督,規范電子游戲市場、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網絡游戲的開發商與運營商應當肩負起相應的責任。
[1] 李秋萌,樊瑞.報告顯示我國城市網癮青少年約有2404余萬人[J].河南教育網.[2013-8-1].http://news.haedu.cn/gnzl/jyxg/170712PhYa.html
[2] 陶然,應力,岳曉東,郝向宏.網絡成癮探析與干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7
[3] 張國華.青少年的網絡游戲體驗及其對網絡游戲成癮發展的影響[D].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4] 李濤,張蘭君.大學生網絡成痛傾向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4,5.
[5] 楊放如,郝偉.52例網絡成癮青少年心理社會綜合干預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8.
[6] 楊彥平,崔麗娟,趙備.團體心理輔導在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矯治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科學,2004,2.
G449
A
1672-5832(2016)03-02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