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媛 夏 玲
?
昭通學院校園文學與昭通作家培養關系探究
楊夢媛夏玲
【摘 要】昭通學院擁有較長的辦學歷史,特別是文學教育傳統深厚,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昭通學院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是“昭通作家群”成長的土壤;學院深厚的校園文化傳統,薪火相傳成為了孕育“昭通作家群”生生不息的種子;“昭通作家群”的形成與昭通學院息息相關。
【關鍵詞】昭通學院 昭通作家群 形成原因 作家搖籃
“昭通學院是一所省屬應用型普通本科學校,其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創設的師范傳習所,其后又歷經了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昭通地區師范學校,197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昭通師范專科學校,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盵1]
“神奇烏蒙不僅賦予了昭通學院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也給予了這所大學的文學教育增添了更多的靈氣和神韻,37年的辦學歷程構筑了孕育昭通作家群的文學教育基礎和人才培養條件,為昭通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昭通學院校園文學對昭通文學現象的產生、發展和推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昭通學院校園文學對于昭通作家群的生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學應包括該學校的課堂文學教育、師生文學創作、學校文學社團活動和與該校相關的作家作品研究。昭通學院校園文學和昭通作家群同時起步于20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以昭通學院畢業學生為骨干雨后春筍般在昭通各縣區輻射發展出了三十多個文學社團。進入新世紀,從昭通學院走向文壇的昭通作家嶄露頭角,昭通學院不斷涌現文學新秀,昭通學院已經成為昭通作家群的搖籃。
昭通文學現象和昭通學院的校園文學社團有著同步發展的密切聯系,昭通作家群的主要成員都曾經擔任過昭通學院文學社團的指導老師和文學顧問,昭通學院成為昭通眾多知名作家成長的起點,一些昭通作家的起步和昭通學院校園文學社團的熏陶和培養直接相關。
八十年代,昭通學院云集了曾令云、陳孝寧、周天忠、盧開鐮、鐘玉芬、李騫、宋家宏、黃玲、胡性能、傅澤剛、劉廉昌、鄧清海、楊昭、楊家柱等大批熱愛文學的教師,受全國性的文學高潮的影響,這些教師在教學之余,除了自己進行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外,還于一九八二年秋天,扶持和指導學生中的文學愛好者成立了野草文學社,起初野草文學社只是中文系一個班級的社團,后來逐步發展為全校各系文學愛好者的文學社團,文學社團逐漸成為昭通學院一道獨特的風景,野草這顆稚嫩的樹苗得到了學校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學生們在校園里開展讀書活動、出墻報、辦手抄報、出油印小報,教師們也悉心指導學生們開展各種活動,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為學生開文學講座,發現和輔導文學尖子,在校園濃厚的文學氛圍熏陶下,昭通學院先后產生了茂林、拓荒、秋雁、星火、心潮、南星、方式、黃土地、青銅器、男子漢等十多個文學社團,參加文學社成為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的一部分。
經過幾年的積淀,到了八十年代末,昭通學院教師傅澤剛、黃玲、胡性能等人開始在省級刊物發表文學作品,成為后來形成的昭通作家群的中堅力量,而他們指導的文學社成員雷平陽、樊忠慰等人也開始發表作品。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文學大潮在全國退潮后,昭通學院師生依然固執而孤獨地堅守著文學陣地。昭通學院繼續重視和關心校園文學發展,師生習文弄墨之風依然綿延,以中文系教師為核心力量的文學創作隊伍不斷提升自身文學創作實力,還形成了一只文學教練團隊,對學生文學創作進行長期指導,堅持開展各種各樣的全校性文學創作講座、作品研討、文學沙龍等活動,經常邀請省內外著名作家詩人到校開展各種文學講座。
學校學生中文學愛好者眾多,學生課余進行文學創作蔚然成風,學生創辦的文學社團增加到了50多個,校園文學報刊次第紛呈,其中《守望者》于1996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文學報刊”之一。同時,從師專畢業后走向社會的文學社團成員,還在工作所在地成立了大家、荒原、山里人、烏蒙詩草、山那邊、自留地等一百多個文學社團,以昭通學院為主力的文學愛好者將文學社團輻射到了昭通各縣和許多鄉鎮,將文學的種子播撒到昭通的大山大水,為昭通文學現象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這些文學社團的許多主要組織者也成為昭通作家群中的后起之秀。
進入新世紀后,昭通作家群在當代文壇異軍突起,昭通學院人在昭通作家中成為中堅力量。和省內外同級大專院校相比較,昭通學院文學人才群生現象特別突出。昭通作家群目前在全國已經有一定的影響,而昭通作家群的重要骨干或代表人物,曾令云、宋家宏、夏天敏、黃玲、李騫、胡性能、雷平陽、樊忠慰、孫世祥、傅澤剛、楊昭、夏吟、呂翼、沈洋、劉平勇等作家詩人,均系出于昭通學院。一所??茖W校走出了如此眾多的作家這在全省全國都比較少見。
而且這些作家詩人們還表現出了相當強的創作實力,畢業于昭通學院的夏天敏、雷平陽已經獲得過魯迅文學獎,曾在昭通學院任教的李騫、黃玲獲得過駿馬獎,師專畢業生樊忠慰獲得王中文化獎、孫世祥獲得漢語貢獻獎,師專現在校教師楊昭獲得滇池文學獎和高黎貢文學獎。此外,宋家宏、胡性能、傅澤剛、夏吟、呂翼等人文學著述豐富,作品頻繁登上重量級文學刊物,獲得省市政府文學獎,曾在昭通學院任教的教師和曾在昭通學院就讀的學生已經有十二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在昭通學院校園文學起步的八十年代,師生中詩歌寫作者眾多,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昭通學院詩歌寫作者依然保持強大陣容,但總體呈多種文體齊頭并進發展的趨勢。
昭通學院詩歌創作影響較大,云南著名詩人傅澤剛在《昭通學院30年校園文學作品集》所作的序言中認為:“雷平陽是詩才,樊忠慰是天才,孫世祥是怪才。尊貴的繆斯,把三個才全部饋贈昭通學院,真是文學的傳奇,這是昭通學院的造化,有了這三個名字,我想說,在全國范圍內,可能找不出第二個如此文學的師專,在本科院校也是少有的,此外,曾經和現在師專任教的傅澤剛、李騫、夏吟等人在詩歌創作上也有豐富的成績,他們還帶動了一大批已經畢業的師專學生堅持從事詩歌創作。
小說寫作也是師專校園文學的強項,曾令云、夏天敏、胡性能、楊昭、沈洋、呂翼、劉平勇等人的小說寫作近年來都保持了持續旺盛的創作勢頭,作品在省級、國家級刊物持續亮相。文學評論的寫作是昭通學院校園文學的又一特點,在昭通文學起步的八十年代,宋家宏、周天忠、劉廉昌等教師就對昭通的文學寫作者進行了持續的跟蹤關注,許多在文學上剛剛起步的寫作者在寫作之初,都得到了昭通學院文學專業教師的評點和鼓勵,一些不是昭通學院畢業的文學寫作者鄒長銘、蔣仲文、陳衍強等人也和師專教師有過較多的交流。
昭通學院師生對多種寫作文體都能熟練掌握,如詩人雷平陽除了詩歌有廣泛的影響外,他的散文和報告文學也有很廣泛的影響;女作家黃玲既是一位優秀的文學評論家,同時她的小說和散文也寫得非常好;女詩人夏吟除了寫詩外,散文、評論和小說等文體也多有涉獵;詩人傅澤剛近年主要創作體裁轉到中短篇小說上,作品也頻頻發表于文學核心刊物。
昭通學院校園文學在以鄉土題材為主的情況下,也不乏校園、城市、官場、軍事、歷史、文化等多樣化題材的作品。有地域性很強的文學作品,也有不受地域限制影響的文學作品。從文本風格上看,昭通學院校園文學中有部分使用方言寫作的鄉土風味文本,更多的文本則是使用普通話創作。從作品的創作手法來說,有現實主義的作品,也有許多作品有一定實驗性,作者有進行先鋒探索的嘗試,在創作方法上有走向多元化的努力。
昭通學院以校園文學活動為突破口、切入點,開辟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文化建設,也是昭通學院的一個辦學特色。昭通學院校園文學氛圍的營造,除了確實培養出了眾多有影響的作家外,更為深遠的影響是通過文學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為素質教育改革和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活力,文學在昭通學院培養人才上,起到了提升人才綜合素質的作用。
目前,昭通作家群已經成為昭通市的一張名片,昭通文學的影響力在昭通的地域文化建設中已經不可忽視,昭通文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昭通文化旅游產業建設中也將發揮積極作用,昭通文學對地方文化建設的影響還將更為深遠,昭通學院應該進一步發揮校園文學的作用,成為外界了解昭通作家群的一個窗口,成為昭通文學現象持續發展的依托,成為昭通文學創作和研究的中心。
參考文獻:
[1]楊夢媛,郭冬勇,張偉.地方院校如何成為培育地方作家群的搖籃——昭通學院與昭通作家培養關系探究[J].昭通學院學報,2015(1).
[2]孫勝男.校園文學活動的開展方略及意義[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6).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學院)
作者簡介:楊夢媛(1970-),女,云南昭通人,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研究方向:近現代文學及編輯學研究;夏玲(1968-),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學院人文學院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文學、地方史。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地方高校對地方文學研究的作用與意義”。項目編號為:2014Y504。